书城休闲孙绍振幽默文集
6276600000017

第17章 幽默功能(1)

将愤怒化为一笑

根据我对吵架心理的研究,它有一个基本触发点,叫做“情绪膨胀”。吵架的爆发不取决于事情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与否,而取决于情绪膨胀的程度。吵架的动因是情绪刺激,吵架的孕育是膨胀情绪的对抗,吵架的爆发是情绪的冲突,吵架的形式是语言、行为的全部失控。

要防止吵架就要防止情绪失控,而防止情绪失控则当从防止情绪膨胀开始。防止情绪膨胀自然有许多方法,如礼貌等等,但最好的方法还是幽默。

前些年,许多人家烧煤炉子。一对夫妻下了班,不料煤炉却灭了,要把煤炉重新点着,让它旺起来,是很费时间的。这时丈夫肚子饿了。人一饿,就特别容易发火,这叫饿火攻心,最容易情绪膨胀了,于是嘴巴就开始闲不住,说话没好声气,找不到理由发脾气,话里就带刺,这说明情绪开始膨胀。如果是单方面的,那还啦较有限度;如果对方也同样情绪膨胀,针锋相对,野性就会以几何级数加速膨胀,用不了几句话,就能达到饱和度,于起仗来,演出全武行。情绪膨胀在双向对抗中最容易转化为野性爆发。

有一则报道,说是沈醉的女儿就碰到丈夫情绪膨胀,她没有赌气、顶牛,她的情绪没有膨胀,而是说了一句话:“你发的火再大,也点不着煤炉子呀!”

这句话很幽默,把丈夫稳住了,把他给提醒了。

从幽默心理学来说,她的话起了情绪缓解和情绪转移的作用,她用了一个“火”字把思路从情绪之“火”转移到煤炉上去,又提示了情绪之火对于煤炉之火毫无实用价值。幽默之所以能成为精神消毒剂,就是因为它有一种功能,即情绪缓解和情绪转移。

……这里有一个心理秘密,叫做小事情绪化,失事理性化。情绪在后果严重时,处于控制状态;而在后果不严重时,就反而可能处于膨胀状态。

再小的事,一旦被当成情绪发泄的手段,就变成了很可怕的事。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一下你的脚,也许并不疼痛,甚至也并没有弄脏你的鞋,但是如果你用眼神或者鼻子里的声音表示不满时,对方不但不要账,反而不以为然地说:“公共汽车上碰碰撞撞都是有的,又没有弄脏你的鞋,就那么娇气。要当娇小姐,去乘出租车!”这时,你就可能火起来,进入情绪膨胀阶段,甚至因为有理遇到歪理无法讲清而更加剧烈地转化为野性爆发,说出平时绝对不好意思说的话,做出平时绝对不愿做的事。

这叫丧失理性。在正常情况下,理性强人到足够控制情绪;在情绪膨胀时,理性就变得脆弱,容易被野性压倒了。

然而,如果你的情绪正在恶化时,你发现踩你脚的人是一位美艳动人的女郎,而且又十分有礼貌地连说对不起,还问踩痛了没有,这时,你的情绪就不但因她的礼貌停止了膨胀,而且诱发了你的礼貌,你会更加抑制情绪,反复说:“没关系,没有踩痛,没有踩痛。”如果这位小姐仍然真诚地表示不安,这时你甚至会想起西方一则幽默故事:一位女郎不小。已踩了一位男士的脚,立即表示歉意。男士为了缓解她的不安,连忙说:“没关系,谢谢你提醒我皮鞋该擦了。”这位女士自然报之以嫣然一笑。在这个故事中,男士的幽默比女士的礼貌更为高超。他之所以达到幽默水平,而不纯粹停留在礼貌上,就是因为他在可能引起情绪对抗的情境中不满足于宽容大度的礼让,而是向对方表示感谢。这种感谢显然是虚拟的,表面看来提醒他皮鞋该擦了,有一点不真实,有点虚幻;但在实际上,却更智慧,更显示了他情感的沟通的艺术。双方从对抗到沟通是需要在一种更带超脱性的思路中实现的。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长期抑制诸如愤怒、悲痛之类的感情对健康是很不利的,有一种说法,这样容易诱发癌症。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抑制愤怒,而是排解愤怒,宣泄愤怒。

幽默正是排解宣泄愤怒和其他有害情绪的一种有效手段。弗洛伊德的这种说法,是挺有道理的,你不把那种郁积起来的情绪宣泄掉,老是那么抑制着,可那种能量没有消失,它不在这里冒出来,就可能溜到另一个地方胃出来,把事情搞坏。

幽默不但要化解愤怒,而且要让它变成笑。

曾有一则报道说,上海一个乐团到外地演出,报幕小姐一上台,就从台下飞上来一个空易拉罐。这住小姐稳定了一下情绪,非常沉着地把愤怒压了下去,说:“刚才台下飞来了一样东西,我相信,那往扔东西的朋友现在谊后悔了,因为我们知道这里的观众是最讲文明礼貌的。”

这小姐算是很有修养的,她很有礼貌,没有恶化对抗情绪,要是碰上一个没有修养的,只要说一句刺激性的话,整个演出的欢乐气氛就可能被破坏殆尽。

但是,地的话只限于礼貌,有一种压人的味道,给人一种厉害的感觉,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对抗,因而效果不太理想。她甩了两个办法:一个是孤立法,把大家拉过来(所有的人都讲文明礼貌),让他一个人孤立起来;第二个是强加法,把后悔硬加给他,即使他不后悔,也没法到台上来和她争辩。

这不符合幽默的共享原则,因而对立情绪不可能消除。

其实,这时不用讲那么多道理,只要给这个现象来一个不需要证明也无法证明的,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原因就行了。比如美国前总统里根。

里根访问加拿大,一下飞机,就遇到一批加拿大人高呼反对他的口号。东道主多少有点难堪。里根为了减轻东道主的压力,很轻松地说:“举着旗帜呼口号反对我,挺平常,我在国内常常遇到。”

这样一说,自然有利于缓和紧张气氛,但是并没有达到幽默的水平。虽然这么一说,心理距离是缩短了,但还没有达到最短,还没有架起沟通的桥梁。

里根和我们那位小姐不一样,他知道光有这么一点智慧是不够的,得让对方笑起来才够味,于是他接着说:“说不定这些喊口号的人正是从我国跟过来的,为的是给我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幽默之可爱就在于这种即兴的胡诌,根本不必费神从对方那里或自己的说话中寻求根据。

这就是非逻辑性幽默的特点。

它好像不讲逻辑,没有套用时方的思路模式,完全主观随意,也同样构成心灵沟通的桥梁。

回到那位上海某乐团的报幕小姐身上来。她本不该满足于没有激化矛盾,而应该努力寻求消解矛盾的办法,她得从自己多少有点不快的情绪中更彻底地解放出来,更自由地将消极的、使人不开心的现象想出积极的、轻松的原因。

例如,她可以这样说:“这里的观众比上海观众更热情,在上海,我们演出结束以后才会有人送饮料来慰问,可在这里,我们的演出还没有开始,饮料就迫不及待地飞上台来了。”

这明明是胡诌的,把罐子飞上来的原西作了完全没有根据的、积极的解释,但却消除了原来那种一本正经训人、压人的意味,起到心照不宣、心领神会的作用,把观众逗笑。这样的因果关系可以说完全是歪曲的,但却能把自己和观众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人类之所以欣赏幽默,把它当作一种高度文明的修养,是因为幽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缓解矛盾,放松情绪,转移对抗。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受到竞争机制的作用,不免有些紧张,尤其是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迅速发展,使得大多数人处于一种高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时间变得值钱了,交通变得拥挤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实用了,连婚姻关系也有了不稳定的倾向。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仅限于经济上或工作上的摩擦、矛盾,处理起来还比较简单,因为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法令、条文在那里。但是在这种形势下,所产生的精神的冲突,往往很容易导致人们意外的情绪膨胀和野性爆发,而对这种爆发用行政约束和道德规范去解决常常很难奏效。

最好的方法是在情绪膨胀和野性爆发以前,用幽默的方法去放松情绪,把对抗融人会心的微笑中去。

……而幽默恰好相反,不仅不是强加和发泄,甚至比说服还更文雅,它的全部目标都集中在和对方共享上,让对方在自己留下的逻辑断层中顿悟,通过对人的顿悟,寻求和他的心灵的最短距离,当他在无声中体会到你的思路和暗示的结论时,心灵的桥梁就在意味深长的微笑中架通了。

这是一种高度文明、优雅的思维方式,也许是人类处理相互矛盾时最理想的方式。

会心的笑是心灵的最短距离。不论是在演讲时,还是在交谈时,只要你把对方逗得会心一笑,人们之间的感觉就接通了,心就接近了。幽默的妙处就在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演讲比赛,一个女同学抽签抽到最后一号,等她上台时,听众已经有点动摇了,秩序有一点乱,这对于她是很不利的。这个女同学很镇静,她即兴发挥说:

“我抽到了最后一号,看来上帝注定要让我后来居上。”

她说完听众就会心地筻出声来了。表面上只是把“最后一号”和自己联系了起来,实际上她关于“最后一号”的超越常规的逻辑,耸动了听众的视听。听众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逻辑错位,更没有想到演讲者给自己打气,于是就笑,一笑就说明感觉接通了,气氛就创造出来了。

幽默胜于礼貌

礼貌是一种规范性语言和行为,而且往往有它的通行模式。它有很强的外部模仿性,并不特别需要个性化的独创性,也不一定要求与内在素质和修养的同步发展;因而,礼貌是可以用意志来获得的,即使一个粗野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商人或者道德堕落的色狼,也可能在特殊情况下,行为举止表现得温文尔雅。正因为这样,礼貌是一种浅层次的文明,协调社会心理的功能因而也就有限。它可以抑制乃至缓解情绪紧张、外露、膨胀性对抗,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并不能消灭内在的互相矛盾,互相不协调的情绪。

而幽默则不同,它不是一种外部的规范模式,而是一种内在心灵的自由和活跃,它不但能阻遏情绪的急剧膨胀,而且能将情绪膨胀聚集起来的危险性能量向非对抗性方向转移,使双方情绪沟通,并通过微笑得以宣泄。

幽默比礼貌高级。礼貌有一套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现成的规范,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和办法。而幽默却没有固定的程序,它没有现成的规范,它所要求的是某种即兴的瞬时的灵活反应。它的特点是创造的,不落俗套的,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不能重复的;而一旦重复了,就走向幽默的反面而令人讨厌了。

所有有礼貌的言行都以庄重地面对现实为特点,而幽默感却以现实的超越或解脱为特点。

情绪膨胀产生于对人际摩擦、生活琐事的过分执著,其能量积累的速度极快,而在对抗中就更容易超过临界点,进入失控状态。情绪的膨胀必然与理智的萎缩相伴随,因而在紧要关头,不但任何情绪的抗衡只能是火上加油,导致吵架的爆发,而且任何礼貌的忍让或者理性的雄辩也都无济于事,因为膨胀的情绪与理性不相容。任何客观的道理和事实都可能被主观情绪所曲解。

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超越(或者叫解脱),所谓超越也可以说是回避;既回避正面和对方的情绪对抗,又回避用自己的理性去迫使对方就范。这就需要在此外找出第三条道路来。自然,事例多得难以牧举,但是,不管多少事例,共同的法门只有一个,那就是执著的反面——解脱(或者超越),当然解脱的技巧是很讲究的,应该是不落俗套的。

有一作家去美国访问,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巧他有一个朋友,也住在这个城市里,于是带着夫人和孩子来访。久别重逢,双方谈得很投机。但是,不久这位作家就发现朋友的羰子穿着鞋子正在雪白的床单上跳舞。

这时,怎么办呢?首先得沉住气,让自己从可能产生的情绪焦虑中解脱出来,只有先解脱了自己的情绪,才有可能解脱对方的情绪。这时不能用雄辩的语言,因为雄辩的语言根本缺乏解脱性质。

用礼貌的语言怎样?例如:对不起,等一等,你们的孩子穿着鞋子上床了,弄脏了床单,旅馆方面会有麻烦的,我们还是想办法把弦子哄下床来吧。

这显然不行,因为任何对孩子的不满都无异于指责孩子的父母,只能让他们感到难为情,其结果必然会破坏他乡遇救知的热烈气氛。

这不是解脱,而是制造紧张气氛。

这位作家很聪明,他用了超脱法来回避自己和对方可能引起的情绪膨胀。

他突然停止了和朋友夫妇的谈话,说:“对不起,等一等,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在等待着我,那就是把你们的小天使从床上搬到地率上来。”

朋友夫妇马上很自然地笑了——也就是解脱了。

他这里用了一个很常用的技巧来解脱自己和对方。本来,他应该使用的正确词语不是“地球”,而是“地板”,如果他是做中学语文作业,那可以肯定,他是必错无疑,但是在这里他恰恰因为故意错用了词语而显得富有可爱的幽默感。他用了一个“大词小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