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健康千问千答
6273800000139

第139章 吃肉也要有“水平”

现象描述

最近一段时间,肉类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成了老百姓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涨归涨,但该吃还是得吃,可我们也要吃得有营养,吃得有“水平”。

一句话点评

肉类主要为人体供应优质蛋白、丰富的B族维生素,以及容易吸收的铁、锌等微量元素。营养学上有一句俗话,“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腿的”,说的就是各种肉类的营养比较。

专家解析

1.四条腿的即畜类的肉,如牛肉、羊肉、猪肉。畜类的肉含有10%~20%的蛋白质,还富含铁质和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保证人体每天的活动。

2.两条腿的即禽类的肉,如鸡肉、鸭肉。

禽类肉的蛋白质含量与畜类肉基本相同,但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低,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畜肉更健康。另外,鸭肉是凉性的食品,现在正值夏季,可以适当多吃一点鸭肉。

3.没腿的即鱼肉。

鱼肉不仅含有15%~20%蛋白质,且肌肉纤维短、细滑,更容易被消化。此外,鱼肉的脂肪含量只有3%~6%,远远低于猪肉等其他肉类。另外,其主要成分是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更有利。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猪肉的营养并不比其他肉类出众。但猪肉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猪肉富含维生素B1,比其他肉类都要高很多。吃精白米饭的人比较容易缺乏这种营养素,而猪肉配米饭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次,虽然按某些食疗书上的说法,“诸肉有补,唯猪肉无补”。其他肉类有补,如牛肉、羊肉,但它们均性温,夏天多吃有引起“上火”之嫌疑,而猪肉则性平,没有这个问题。因此,出于健康考虑,我们可以多吃几顿鱼,也可以吃点禽类,但猪肉也必不可少。

中国人的传统膳食结构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饮食中讲究酸碱平衡、荤素搭配。如果一日三餐中,主食、副食(肉、禽、鱼、蛋、奶)、蔬菜、水果和油盐的搭配比例不科学,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比例过大,而体力活动减少,就会使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越来越多。

食肉过量会带来诸多麻烦,但拒绝食肉也并不明智。按照各国营养学会的意见,每天食用100克左右的肉,已经可满足营养需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肉类的脂肪含量是不同的,例如肥猪肉的脂肪含量为90%,五花肉为35%,里脊肉为79%;而且不同畜肉的脂肪饱和程度也不相同,其中以牛肉、羊肉的饱和脂肪酸最多。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所以,我们在吃肉时,应有选择性地食用,食用时要适量,才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