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6269000000009

第9章 纪晓岚性格之谜

如果把成功人士以相貌英俊与否分成两类,就可以发现一种现象:火凡相貌不太英俊的成功人士都有些孤芳自赏。原因无外乎这些人不太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如若自己再不时时鼓励自己就很难取得成功。也就是说,这些人要想取得成功不但要在工作上面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代价,而且还要不断地鼓励自己。纪晓岚就有些孤芳自赏,这是他囚相貌不足不被重用的第二项影响。

按我的理解,孤芳自赏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自卑的表现。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纪晓岚依据自身外在条件在当时是难以出头的,可他最终居然也成功了。他要付出那么多辛苦,不时时鼓励自己行吗?

孤芳自赏的表现其一就是炫耀自己,其二就是看不起别人,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得偏激和刻薄。

这里再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有一次纪晓岚入值南书房,有位老太监久闻纪晓岚大名,特地前来一睹风采,只见纪晓岚身穿皮袍,并按当时文人的习惯手持折扇。老太监出题:“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此联巧妙地将春、夏、秋、冬四季相嵌,且暗含对纪晓岚打扮的讥讽,非常不易回对。不料纪晓岚轻松应对:“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此事迅速被传为笑谈。这里纪晓岚公然拿太监的生理缺陷作笑料,有些缺乏厚道。

再有一个,说的是纪晓岚当礼部侍郎时,一天尚书和御史联袂来访。几个人聊着聊着,突然外头跑来一只狗,这只狗还有个名字,叫“四儿”。看到这条狗,尚书心中突生一计,欲取笑纪晓岚,便道:“咦,你们瞧那是狼是狗(侍郎是狗)?”纪晓岚知道尚书是在捉弄自己,当下不动声色地说:“要分辨是狗还是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它的尾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一旁的御史大笑道“哈哈,我还道那是狼是狗呢,原来上竖是狗,哈哈,哈。”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着又说:“另一种分辨的方法就是看它吃什么。狼是非肉不食,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这下子连御史也噤声无言了。

纪晓岚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偏激和刻薄,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他本人带来一时的快感,也会给不相干的人茶余饭后增添一些笑料;但是,对那些遭到纪晓岚讽刺挖苦的当事者而言,就不那么好玩,就不那么有趣了。他们心里面肯定保存了对纪晓岚的不满,一旦有机会,就会在皇帝面前使绊子,说纪晓岚的坏话。说的次数多了,来反映纪晓岚问题的人多了,长期以往,皇帝自然对纪晓岚不会有好印象,会不自觉地疏远他。

针对我这个论断,有人会提出异议:不见得吧?你有证据吗?还有人会好奇:在这众多被纪晓岚惹恼的人中会不会有和珅呢?

关于第一问,我真有证据。不过现在不出示,等讲述乾隆皇帝将纪晓岚发配到新疆时再说。

关于第二问,可能是你多想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纪晓岚得罪诸大臣结果被乾隆皇帝发配到新疆时,和珅才十八岁,还没有当官呢,他还没有参加工作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讲,他正忙着新婚蜜月呢。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纪晓岚要小上二十六岁呢。

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上进士的时候,和珅才四岁,那时两人是不会有什么冲突的。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指出:“宽则得众。”《增广贤文》也说:

“得饶人处且饶人。”纪晓岚的刻薄做法不符合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

更为重要的是,纪晓岚他得罪不起乾隆皇帝,只拿太监和一些职位比自己低得多的人出气,也让人有点看不起!本来是没有必要得罪的人他却给得罪了,得不偿失。

历史上关于纪晓岚孤芳自赏的记录很多,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纪晓岚的出生之谜及其幼年时特异功能之谜了。

“火神下凡”的纪晓岚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可不是一个凡人,有人说他是“火神下凡”。

这也就是说,纪晓岚他是前世的火神托生出来的。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上述这些说法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居然还被写进了他的墓志铭里。

纪晓岚,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出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庄。直隶,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河间府,相当于保定地区,当时河间府的办公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献县;崔庄现在叫做崔尔庄,已经被划归沧州管辖。

在纪晓岚死后,著名文人、他的好友朱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上面说,在纪晓岚出生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并有一道火光闪入其出生地对云楼,后来人们就认为他是“灵物化身”,“昀”就被用作他的名字。

既然能被写进墓志铭里,显然这传闻在纪晓岚生前就已经流传了,至少纪晓岚本人对此并不否认。

我认为,对此应该做如下理解:纪晓岚出生时刚好赶上了特殊的天文现象。当时人们限于对科学所知,就把这些无法理解的现象附会在纪晓岚出生这件事上,从而给纪晓岚的聪明睿智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这也正中纪晓岚下怀,长相不英俊的纪晓岚太需要这些了,他太需要神话自己了。于是,以讹传讹,越来越像是真事。

在纪晓岚自己的著作里,上述的神奇还在继续发展。《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有这样一段自述:“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如此看来,纪晓岚幼年时还真有特异功能了。奇怪的是,这个小时候“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的奇才长大后居然是个近视!

纪晓岚小时候是否有特异功能暂且不论,假如他真有特异功能,依照常理推断,他这个特异功能是从哪里来的呢?肯定应该与他的出生相关吧,这么一来,不是与他独特的身世——“火神下凡”联系上了吗?

关于人类尤其是小孩子是否有特异功能,科学界还在继续探讨。

不过,我是不太相信这些的。尽管纪晓岚出生前可能出现有一些当时人们无法解释的科学现象,但据此说纪晓岚是“火神下凡”,应该是纯属子虚乌有,是纪晓岚孤芳自赏的一种表现。

虽然我们否定了纪晓岚出生前后的一些神话,但不可否认,纪晓岚这个人从小就很聪明,有“神童”之称。

纪晓岚的祖父纪润生在清朝是个小官,官至刑部江苏司郎中。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举人,官也没做大,曾担任云南姚安知府,此外他还是个文学名士,写过一些书。

由此可以看出,纪晓岚的家庭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在与他同殿称臣的官员中算得上是出身卑微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纪晓岚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在这方面,他不能与刘墉比。不过,纪晓岚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也受到了一些文学上的熏陶,少年时就显现出了才华。

关于纪晓岚少年时的才华,民间有很多故事流传。据说,纪晓岚一口在街上与同伴们玩球,正好河间知府经过,球被误扔进知府的官轿。别的孩子早就四处逃散,纪晓岚居然上前拦轿索球。知府见他憨态可掬,说:“我有一联,如果你能对上,就把球还你,否则这球就归我了。”纪晓岚表示同意。知府出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哓岚不假思索地答道:“太守二干石,独公……”纪晓岚吞了最后一个字迟迟不说出来。知府问:“何以不说出末一字?”纪晓岚回答说:“知府大人若将球还我,就是‘廉’;若不还球,便是‘贪’了。”知府闻言不禁大笑,自然把球还纪晓岚了。

不过,故事归故事,不可以当真的。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大凡人出了名,他便会不断得到神化,说他小的时候如何如何。

如果出的是个好名,那么肯定你就是少年有为、天生聪明伶俐异常等等,而把后天的努力置之度外。

如果出的是个坏名声,对不起了,肯定你小时候就不是个好东西,就会被人为地妖魔化!

纪晓岚是幸运的,落得个好名声,这就给了他日后孤芳自赏的资本。

纪晓岚渐渐长大了,已经到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纪晓岚出生时的神奇、幼年时的特异功能能够帮助他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吗?也就是说,纪晓岚的特异功能现象到底能够维持到多久呢?

雍正十二年(1734年),纪晓岚的父亲卸去了姚安知府之职,到北京户部任职。纪晓岚随父入京,在天子脚下过生活。乾隆五年(1740年),十六岁的纪晓岚又从京城回到家乡准备童子试。

科举考试的门类什么叫做童子试?先介绍一下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后历朝沿用,满洲人入主中原后承袭了这一制度。清朝举行科举考试有三个目的:

一是为选官取士。由于疆域辽阔,需要大批官僚来管理政事,帮助维持统治。从科举考生中选拔官员,有助于克服长官意志,扩大选官基础。

二是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民族矛盾。这个目的在清初尤其明显,范文程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出于这个目的,康熙、乾隆二帝还分别在正常的科举考试之外还搞了一次制科考试——博学鸿词科。

第三是有助于加强思想统治。通过考四书五经、默写《圣谕广训》,可以有效地统一全国人民思想。

清朝科举制度仿照明朝制度,分童子试和正式考试。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通过童子试取得生员资格才能参加正式考试。正式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会试实行回避制度,试官子弟、亲戚不能参加当次的考试。

县试在每年二月举行,由知县主持。考生考前要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和三代履历。倡优、皂隶的子孙与居丧守孝者不能参加考试。考生由五人联保,再另有本县一名有正式考试资格的人作保人。县试考四场或五场。前两场考八股文与试帖诗,默写《圣谕广训》。第三场考诗赋,第四场、第五场考对四书五经的解释。县试录取后即可参加府试。事实上,考生在第一场被录取后即可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

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由知府主持。时间大多在四月。参加府试,报名、保结及考试的场次、内容同县试差不多,只是有正式考试资格的保人要多一名。府试通过后是院试。

院试由学正主持考两场。第一场为正试,考八股文两篇,试帖诗一首。第二场为复试,考八股文一篇,试帖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

考生院试录取后获得生员资格,生员俗称秀才,被送入府县学官,准备参加正式考试。

乡试是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因是八月考试,又称秋闱。考试分三场:初九为头场,考八股文七篇;十二日为第二场,考论一篇;十五日为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考生必须于前一天进场、第三天交卷出场。考生录取后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正式考试第二级,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时问是二三月,所以又叫春闱。由举人与国子监的监生参加考试,为防止假冒举人参加,举人在会试前要复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大总裁(主考官)为内阁学士或六部尚书。副总裁为六部侍郎或内阁学士。考试场次和内容与乡试同。考生会试取中的叫贡土,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是最高级考试,由皇帝主持,考策问。策问是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内阁拟题,皇帝选定。答题用字千字以上。旧历四月二十一日举行。考试三天后读卷官送前十名呈献皇帝。由皇帝确定名次,并召见这十人,叫小传胪。余下取中的也由皇帝确定名次。内阁中书负责填写金榜。不过,这个前十名呈献皇帝的制度是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才确定下来的;乾隆十九年(1754年)纪晓岚参加考试时,还是所有的试卷都要密封后交给皇帝本人确定名次。二十五日殿试名次揭晓,在太和殿举行典礼,这叫大传胪。金榜张贴在长安街宫墙上。

二十六日举行恩荣宴。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叫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后七名叫二甲。

殿试后,除前三名外,其他人还要在保和殿举行考试。由皇帝命题,钦定大臣阅卷,分别等次。

状元、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其他新进士由掌院学士带领引见,由皇帝派遣任官,有的选为庶吉士,一般的授予六部主事、国子监博士或县令。

纪晓岚参加科举考试本是踌躇满志,又岂料失意挫折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