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6269000000010

第10章 纪晓岚人仕之谜

当个人神话与科举考试制度发生碰撞时,胜利的天平还会一贯地倾向于纪晓岚吗?

谈笑有鸿儒就在纪晓岚回家准备童子试这一年,另一件人生大事也拉住了他:纪晓岚娶了东光县马永图十八岁的女儿。学问的事暂且退居其次。

遗感的是,神奇没有延续:一年过去了,纪晓岚功名全无!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也只能是自嘲地说:“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那神圣的光环褪色了。

此后,渐成凡人的纪晓岚不但有了妻子,还有了孩子,成为了父亲。他已不能像过去一样完全倾心于读书了,他还得陪伴在妻子和儿子身边。直到乾隆九年(1744年),纪晓岚在二十岁时才在河间应童子试后成为秀才。但这显然不是纪晓岚的终极目标。

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十三岁的纪晓岚应顺天府乡试,他的文章赢得了两位主考官——大名鼎鼎的阿克敦(阿桂的父亲)和刘统勋(刘墉的父亲)的青睐,取得了乡试第一名的好成绩。

阿克敦非常喜欢纪晓岚,也给了他不少教诲。比如,他训诫纪晓岚不要读死书:“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书,亦能害事。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他又嘱咐纪晓岚将来做官也要脚踏实地:“仕宦措足于实地,可无颠蹶,即意外失足,亦必不至破颅损骨。”然而,生命的火候淬砺得太快,就很难恰如其分。从二十四岁到二十九岁的五年问,纪晓岚再度在失意和等待中度过。

这期间,纪晓岚又结识了一位对他今后的人生影响很深的朋友——董元度。董元度,字曲江,性情洒脱,不喜欢受约束,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中进士入翰林院后,仍常乞假外游。后仕途不顺,穷困而死。

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月,年满三十岁的纪晓岚终于考中进士,会试列第二十二名,殿试名列二甲第四名(也就是全国第七名)。同年纪晓岚进入翰林院,开始了官宦生涯。引人注意的是,在这次会试中与他一同考上的人有:著名史学家、经学家、《十七史商榷》的作者王鸣盛(考中榜眼),著名史学家、《二十二史考异》的作者钱大听,朱硅的哥哥朱筠。此外,还有王昶——这个人与纪晓岚的关系极为特殊,我们后面还要说到这个人。

考中进士后,纪晓岚很快又结识了对他今后人生经历影响很深的另一个朋友——戴震。如果我们说董元度给纪晓岚的影响是“人生苦短,何不潇洒走一回”的话,那么戴震给纪晓岚的影响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言放弃”。

当时戴震是因为在家乡与人结仇来京避难的,他在避难之余还不忘记学业,这很令纪晓岚钦佩,两人迅速成为终身至交。戴震后来几次到京师都是住在纪晓岚家。纪晓岚曾出资将戴震的《考工记图》付梓,并为之作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戴震还由纪晓岚推荐进入四库馆。

戴震去世后,纪晓岚曾深情赋诗,说戴震是他“披肝露胆两无疑”的朋友。戴震对“存天理、灭人欲”等扼杀人性的程朱理学的尖锐抨击,也深深影响到了纪晓岚。这在《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jf5总日提要》中都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纪晓岚题对“容易”纪晓岚进入翰林院,开始有了与乾隆皇帝接触的机会。但仅仅是有与乾隆皇帝接触的机会而已,主动权仍完全掌握在乾隆皇帝之手。

那么乾隆皇帝会注意到纪晓岚这个相貌平常、有些近视、有点口吃的人吗?

按照常理来说,这本没有什么可能性的。虽然纪晓岚文才很好,但他并没有机会在乾隆皇帝面前充分展示,纪晓岚要想让皇帝了解到他的文才还需要一番工夫。

首先引起乾隆皇帝注意的,是纪晓岚出的一个灯谜。这一年的元宵节,乾隆命大小臣工进献灯谜,以供紫禁城悬挂。纪晓岚所献为一副谜联,注明上下联各猜一字: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这个谜面分成两句话,谜底的猜法是这样的:第一句话,取上半句的谜底“青”字加下半句的偏旁组合成为一个字,是“猜”。第二句话,取上半句的偏旁加下半句的谜底“迷”字组合成为一个字,是“谜”。

因此,整个谜底就是“猜谜”两个字!

当时,乾隆皇帝没有猜出答案,知道这是纪晓岚出的题,便召其回复,才得知答案。虽然乾隆皇帝对于纪晓岚这个人的相貌没有看上,却对纪晓岚出的这个谜联大加赞赏。纪晓岚的座师刘统勋等人也乘机向乾隆皇帝夸奖纪晓岚。此后,纪晓岚名声张显。

纪晓岚第二次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一次,乾隆帝翻阅《论语·为政》中的《子夏问孝章》,见“色难”一词(“色难”的意思是: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不觉叹道:“此二字颇不易属对。”恰好当时由纪晓岚随侍在乾隆皇帝左右,纪晓岚在一旁头也不抬便应声答道:“容易。”乾隆帝见纪晓岚不当回事,略有不快,当即要他对出下句。纪晓岚坦言:“臣已然对出。”乾隆帝仔细回味,这才悟出,原来“容易”正是“色难”的绝对。

纪晓岚第三次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寿辰这一年。当时,文武百官纷纷撰联赋诗,无非恭祝万寿无疆之类,只有纪晓岚所写之联别出心裁: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上联指清朝统一全国后,西起葱岭,东濒大海,北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纵横四万里,版图之大为历史上所未有;下联指五十圣寿再加九千九百五十岁,正好合为万岁,敬祝乾隆万寿无疆。

见到此联,乾隆皇帝大喜,当即传旨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以道府记名。

看来,纪晓岚终于翻身了!

纪晓岚酬唱应答的智慧乾隆皇帝相信纪晓岚的才学,但不喜欢纪晓岚的相貌。为此,乾隆皇帝量才度用,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纪晓岚三十五岁开始,让纪晓岚出任考官,前后达十多次。因为经常担任考官,所以纪晓岚的门生很多。

门生多了,走后门的朋友也就多了。虽然纪晓岚的相貌不敢恭维,可得罪不起呀!这门生一多,纪晓岚的名字未免在他们口头、著作中经常出现,久而久之,纪晓岚的声名也就越传越大了。

纪晓岚出任考官,像阿克敦对自己的做法一样,他也对那些肯上进的年轻人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当然,纪晓岚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他就用自己的智慧给予这些人以善意的批评。比如有这么一件事:一天,有位自命不凡的年轻人拿着自己的大作请纪晓岚批阅。纪晓岚提笔在篇后批了一句话:“此文有双锤擂鼓之声。”年轻人洋洋得意,以这批语逢人便告。有人询问纪晓岚:“为何要将一篇不通的文章加上这么好的评语呢?”纪晓岚大笑道:“你们根本不懂得这评语的意思,一个锤击鼓所发出的声音是:通!通!通!双锤击鼓时,鼓声是:不通!不通!不通!”纪晓岚的聪明才智越来越显现出来,很多传奇故事被其遍及全国的门生传扬了出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这两个。

第一个故事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记载。

有位姓王的翰林为母亲做寿,请了纪晓岚做上宾。王翰林十分钦佩纪晓岚的才华,便请他为自己的母亲写个祝寿词,并在宾客满堂的席间朗诵助兴。纪晓岚也不推辞,高兴地上前即席朗声道:“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都变了,王翰林则被吓得惊慌失措、十分尴尬。这时纪晓岚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拍掌叫好,交口称赞这诗句妙不可言,老夫人也转怒为喜。接着纪晓岚高声读出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生个儿子去做贼。”这一下全场就像蛙鸣不止的池塘中突然被投下一块石头,立刻哑然静下来。众宾客脸上一个个欢悦的表情来不及退去,又泛起难堪的神色。不过,有令人叫绝的前两句垫底,大家等着下文,心想纪晓岚最后一句也必然是惊人妙语。果然,纪晓岚说道:“偷得蟠桃献母亲。”全场立即欢呼起来。

这个故事到了纪晓岚门生那里又有了新版本,故事内容没有变化,诗句有些不同:

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观音F}t~:

三个儿子都作贼,天宫偷桃献母亲。

第二个故事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记载。一次,乾隆皇帝让纪晓岚在自己的扇子上写一首诗。纪晓岚觉得太容易了,立即题了一首唐代王之涣的《出塞诗》,原诗是这样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是,纪晓岚由于写得太匆忙了,中间漏写了一个“间”字,结果被乾隆皇帝发现了。乾隆皇帝大为恼怒,横下脸来说:“纪昀,你好大的胆子,为何欺瞒朕!”纪晓岚本来得意洋洋,正要端起茶杯,一听连忙接过扇子,一看,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纪晓岚没有紧张,他很从容地说:“启禀陛下,臣题的不是《出塞诗》,而是《出塞词》。”接着纪晓岚便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乾隆一听,也不得不赞叹纪晓岚的机智与文才。还好,那年头题诗写字全不用标点符号,否则纪晓岚的脑袋非搬了家不可。

俗话说得好,“智者干虑,必有一失”,纪晓岚也有遭到人家笑话的时候。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八岁的纪晓岚奉旨调任福建学政。

传说他在行舟途中遇到一位老者也乘大船南下,老者送给他一张纸条:“我看阁下必是一位文士,现有一联,如阁下能对出,敝船必当退避三舍;如对不出,则只好委屈阁下殿后。”老者出的上联是: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这是一副语音双关联。“橹速”谐指三国吴国著名文臣鲁肃,“帆快”暗指西汉著名勇士樊哙,一文一武,构成双重含义,表面上是说格不如帆,暗含的意思是说文不如武。

纪晓岚深知此联难对,冥思苦想也没个灵感,结果只好让老者扬帆远去。纪晓岚到福州后,主持院试时听到乐声轰鸣。他触景生隋,竟想出了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笛清”暗指北宋名将狄青,“箫和”暗指西汉丞相萧何,也是一语双关,一文一武,文胜于武,对得是天衣无缝。

纪晓岚奔忙于学官任上和侍奉皇帝,君臣之间、同僚之问,多有酬唱应答、妙语佳对,赢得广泛赞誉,也颇得乾隆帝赞赏。客观地说,此时乾隆皇帝对纪晓岚的才华还是很赏识的,对他的工作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因此,很快地,乾隆皇帝就把纪晓岚调回北京,到自己的身边。

难道乾隆皇帝改了脾气禀性啦?难道乾隆皇帝真的喜欢上了纪晓岚啦?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谁知道纪晓岚回到北京是福是祸呢?乾隆皇帝此举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