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现在能够看到清朝野史笔记记载着有关和珅富有的许多故事,但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和珅究竟有多富有很多写所谓“正史”的人都经常为了描写和珅的富有而引用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宫中的七阿哥哲亲王永琮把乾隆皇帝喜爱的一个碧玉盘打碎了,吓得不知所措。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理则安慰他说:“不要害怕,去找和珅,他肯定有办法。”于是,兄弟俩找到和珅说明情况,要和珅想办法。和珅故作为难,说此物并非人间所有,自己也无能为力。永琮急得直哭。永埕将和珅拉到一边谈了一会儿,和珅答应想办法。第二天,和珅就送给永琮一个比原来的盘子还大还好的碧玉盘。由此,和坤手中的珍宝之多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我的考证,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第一,七阿哥哲亲王永琮从来没有见过和珅。
在《清史稿·诸王七》中,明确记载着七阿哥哲亲王永琮在两岁的时候就死于水痘了。永琮死的时候,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年之后和珅才出生。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永琮没有见过和珅。
第二,七阿哥哲亲王永琮也从来没有见过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
永瑆活得倒是长久一些,是见过和珅。但是,他应该从来没有见过永琮。
在《清史稿·诸王七》中,明确记载着道光三年(1823年)他死的时候是七十二岁。也就是说,永理应该出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
前后,也就是说七阿哥永琮死的时候永王星应该还没有出生。
所以结论是:本故事纯属虚构。
清朝人薛福成《庸盦笔记》中有两份记载,合并起来分析可得出:
当年查抄时曾把和珅的全部财产编列为一。九号,其中已经估价的有二十六号,共值银约两亿六干四百万两;未估价的八十三号照此推算,应值八亿四千二百万两有余,全部合计约值十一亿又六百万两。
如果我们认定上述数字真实可信,那和珅的家产到底相当于清朝多少年的财政收入呢?
不同的历史学家对此又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应该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应该相当于清朝十六年的财政收入,还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应该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
这些数字都是如何算出来的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清朝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
当时清朝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呢?
每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数字实际上是动态的。我们只能采用一个基本接近于乾隆年间的财政收入的数字。
有历史学家认为,乾隆年间的财政收入一年应该是六千万两左右。
我们以这个数字作为基本数字的话,那么便可以很容易计算出来和珅的家产到底相当于清朝多少年的财政收入:
[(26400÷26)×109]÷6000=18.4≈18当然,有些人习惯于对于贪污犯的家产进行夸张,因此他们在计算出和珅的家产应该相当于乾隆年间的18.4年财政收入这个数字之后,不是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舍去,而是升位之后再把约等于19年这个数字再一次进行整位的四舍五入,便得出了下面这个奇怪的数字:
[(26400÷26)×109]÷6000=18.4≈19≈20这就是一些历史学家考证出来的和珅的家产相当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二十年财政收入这个数字的计算过程!
一般的历史学家不能同意这种随意夸张的算法。他们认为清朝乾隆年间的财政收入应该是七千万两左右。如果以这个数字作为基本数字,那么也可以计算出来一个数:
[(26400÷26)×109]÷7000=15.8≈16这就是一些历史学家考证出来的和珅的家产相当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十六年财政收入这个数字的计算过程!
那么,相当于十五年这个数字是怎么样计算出来的呢?
应该说,十五年这个数字与十六年这个数字是极为接近的。两个数字的关键区别只是小数点之后的数字是应该升位还是应该舍去的问题。认为和珅的家产相当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十五年财政收入的历史学家认为小数点以后的数字应该舍去。
前面我们说过,在上述三份不同出处的和珅抄家清单中,薛福成《庸盦人笔记》中的两份记载属于野史,不应该作为考证的依据。能作为考证的依据只有出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档》,而这上面记载的数字与薛福成《庸盦笔记》中的两份记载是有些区别的。
最为明显的区别是关于和珅家土地拥有数量的记载,薛福成《庸盦笔记》中的记载是八干顷;《和珅犯罪全案档》里面没有和珅家拥有土地的记载。当然,说和珅家没有土地是不可信的,因此,《和珅犯罪全案档》里面的记载也是有严重缺陷的。
查《清实录》、《清史稿》等著作,和珅家拥有的土地加在一起(不重复计算)也只有一千二百顷左右,与薛福成《庸而笔记》中的记载相比少了六千八百顷,我们知道,在旧中国,土地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六千八百顷土地又不是一个小数字,所以和珅的实际家产应该是相当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十五年财政收入才是合理的。
当然,由于和珅家产中存在大量的不动产和难以估价的稀世珍宝、占玩、字画等,因此上述简单的计算也是不完全恰当的。要确切地搞清楚和珅家产的折银数量是非常困难的。
和珅家的财富的具体数量有争议,但是和珅有很多财富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在于和珅如此众多的财富的来源何处?只有搞清楚这些,我们才能判断出和珅本人是否是个贪官。
看和珅如何敛财实际上,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第一宠臣,和珅财产应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乾隆皇帝的赏赐。也就是说,和珅财产中很大一部分是正当的合法收入。
除了乾隆皇帝大量的赏赐之外,和珅敛财的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发人情财;二是利用职权进行贪污;三是利用吏部勒索百官;四是进行投资经营。
第一,大发人情财。
在朝为宫重要的是消息灵通。尤其是职位较低不能接近权力核心的官员,能否从大官口中得到瞬息万变的朝廷内部信息,决定着自身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为了得到这些信息,总会有人不惜花费巨额资金打通关节。
历史上多见官员巴结、勾结太监之类的事情发生,为的就是能从皇帝身边人的口中得到一点一滴的风吹草动,好见机行事。
和珅因所处的地位无疑也是追逐者的首要目标,他只凭朝廷的“内部消息”就可以大发人情财。比如,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发生的一件事就让和珅发了不少的财。
这一年,乾隆皇帝决定第五次南巡。
此前刚刚投靠和珅的泗阳县令国泰接到了和珅的密信,信中说皇上此次南巡必然会去祭祀孔庙,祭孔之后一定会途经泗阳县,皇帝经过的地方应在距离县城东边五十里。和珅命国泰在此精心筹建一处行宫,以博皇上的垂青。国泰马上调集全县能工巧匠在和珅指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行宫。
乾隆祭祀过孔庙后向南进发,路过泗阳县境时发现了这座优美别致的建筑,只见行宫修建得非常雅致,令人顿生世外之感。
乾隆当即召见国泰。国泰面见乾隆,从容应对,又有和珅在一旁赞不绝口,博得龙心大悦,乾隆马上降旨擢升国泰为道台(相当于地级市市长)。国泰感恩不尽,立即给和珅送去了大量的金银。其他投靠和珅的官员得知和珅略施小计国泰就被擢升为道台之事,心中也都兴奋不已,纷纷送礼给和珅。
这里面的“双赢之道”很明显,和珅为国泰提供了一条消息,让囤泰抓住了升迁的机会,国泰升迁后一定会回报于他。在当时的情况下,一般的人也不会觉得和珅收受国泰的礼品是不道德的行为。
第二,利用职权进行贪污。
从二十八岁起,和珅长期担任户部尚书,而户部的职责就是管理天下钱粮。因此和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进行贪污。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可以”,为什么呢?真的还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和珅在利用这个职务进行贪污。我只见过一个有关和珅在此官任上进行贪污的野史笔记:
清朝时规定京师统一在崇文门征税。乾隆知道这一职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肥差,就把它赐给了和珅。和珅对崇文门税关的控制也很严格,所有往来的商人、官员,甚至连进京应试的考生都一律要收税。外地进京的官员,职位越高收取的税金也越高。山东布政使陆中丞由山东任上进京朝见皇帝,到崇文门税关时却拿不出关吏索取的高额税金,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的衣服被褥都放在城外,只带一名侍从两手空空地进城。他对守门的吏卒说:“我只是孤身一人,并没有什么东西,凭什么要收我的税?”这样他才得以进城面见皇帝。进城之后,陆中丞又不得不向别人借被褥用。
这里有几个细节需要说明:
第一,在户部尚书任上和珅是否贪污过,无从查考。我们刚才所说的山东布政使陆中丞的事来源于野史,一是不足为凭,二是即使是事情是真的,也只能证明和珅用人不当,而不能证明和珅贪污——毕竟那是和珅下属的行为。
第二,担任户部尚书,和珅每天看着那么多的钱从自己的手中进进出出,如果缺乏了监督机制,要想做到不贪污也实在是太难了。
除了户部之外,和珅还掌管着内务府的粮库、绸缎库、颜料库、圆明园茶膳房、选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御药房等各类与财政有关的部门。同时,他还负责各种内宫所用物品的制造、宫殿园林的建造和维修。实际上,和珅虽然不曾担任工部的职务,却把工部的职权也收到自己手中。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都由他一人控制了。
上述这些,都为和珅贪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利用吏部勒索百官。
和珅从三十二岁起长期担任吏部尚书,吏部的职责就是管理百官。
因此,和珅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勒索百官。当然也有些跟和珅较真、不想被和珅勒索的人存在。
朝廷中每隔几年就会命各地的大臣回京述职,以检查全国的治理情况,地方上的大臣进京的时候一般都会携带一些珍稀之物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
有一年,有个名字叫孙士毅的总督从安南(今天的越南)前线回京述职。总督被称做封疆大吏,掌管一省或几省的行政和军事,一般都是皇帝极其信任之人,他们在朝中的地位颇高。
话说孙士毅前往金銮殿面君,在宫门之外偶遇和珅,和珅看到他手中拿着一个什么东西,就向他要来看,原来是一个用珠子做成的鼻烟壶,大如雀卵,雕刻精巧,晶莹剔透。
和珅一见便爱不释手,口中连连称赞,把玩了一会儿,就对孙士毅说:“孙大人能否把这个玩意送给在下呀?”孙士毅见和珅竟然当面索要,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如实说道:“此物原为进献皇上,而且下官已经向皇上奏明了,和大人喜爱,本当赠给和大人,不过下官就不好向皇上交代了,望和大人见谅。”和珅没想到孙士毅竟然拒绝了他,觉得很没面子,只好掩饰说:
“我只不过是一句玩笑罢了。”孙士毅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被搪塞过去了,谁料几天之后,又在军机处见到和珅。和珅手拿一个鼻烟壶对他说:
“孙大人,我也请你看一个鼻烟壶,比你那个如何?”孙士毅一见大惊,和珅手中所拿的鼻烟壶正是他进献给皇上的那个。和珅得意地笑道:“孙大人不必惊讶,此物乃是皇上所赐的。”孙士毅经由此事明白了和珅在朝中的地位与权势,此后对和珅再不敢有半点不敬。
还有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明和珅收受贿赂的情况。
据说,江苏吴县有一个大珠宝商将特大珍珠藏在金制的圆盒里面,外面配有精致的小木箱,一个要卖二万金。尽管价格不菲,一些官员还是争相购买,惟恐买不到。有人问这些官员:你们买如此昂贵的珠子有什么用途啊?回答说:献给和中堂。
尽管刚才讲的这两件事情也属于野史,不足为凭,但是这类的事情在和珅的身上肯定发生过。
向和珅行贿的高官,闽浙总督福康安、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云贵总督李侍尧、吏部郎中和精额、宗室寅著、浙江巡抚伊龄阿等都在其中。和珥唼子死后,两淮盐政征瑞送去助葬银二十万两,但和珅嫌少,要他再送缎匹珍宝,结果合计送了四十万两。肃亲王豪格爵位可世袭,传到曾孙辈时,应由直系蕴住之子承袭,但蕴住侄永锡为了夺取爵位,把两处铺面送给和珅,托他在乾隆面前说情。和珅接受贿赂,满足了永锡的欲求。
第四,滥用职权,非法进行商业活动。
有人认为,和珅拥有的钱财都是不义之财,都是靠贪污等非法手段取得的。其实这大错特错了。和珅的钱财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商业经营活动取得的。为和珅带来最多财富的还是兼并土地。
野史上说他有八干顷的土地,而和珅有史实可查的能够收取地租的土地共有一千二百六十六顷。
和珅的土地大都分布在北京南部以保定为中心的地区,另外在关外的锦州地区也有他的土地。
这些土地一部分来自乾隆的赏赐,另外的绝大部分是和珅自己出钱购置的。
土地买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件大事,大部分地主都不会轻易出让土地。但自白莲教起义后,很多地主为了安全起见,纷纷把土地换成更为保险、安全、便于携带的金银,地价随之大大下跌。和珅天生有商业才华,他瞅准时机,压低地价,用极少的钱买入了大量的土地,再安排自己的亲信管理,收取很高的地租。
在买地过程中,和珅确实是做到了只认钱财不认人,不管是收购亲戚还是朋友的土地,他都毫不留情地把价钱压到最低,最大限度地购进。而且他采买土地并不采用普通的买卖方式,而是用所谓“典买”的方式。也就是说,土地原拥有者像去典当行当东西一样将土地典当给和珅,而不是和珅一次性购得。典当的价格自然要远低于市价了,原拥有者可以在筹足银两支付高额的利息之后再将土地赎回,在这期间土地上的一切收益就全归和珅所有。没有能力赎回(或者不想赎回)的土地,就成了和珅的永久财产。
和珅还经营着几十家当铺、粮店、酒店、古玩店、瓷器店、灰瓦店、柜箱铺、弓箭铺、杠房、鞍毡铺、小煤窑。此外,他还购置了八十辆大马车搞起了长途贩运。当时的社会观念是鄙视商人的,然而位居高官的和珅不顾名誉与商人为伍,无怪嘉庆也骂他是无耻小人。
清朝规定,在旗的满洲人是不允许搞商业经营活动的。也就是说,尽管上述商业经营活动都是靠和珅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血干出来的,但是从法理上来讲,这些活动本身还是非法的,最起码也算作是以权谋私。
由此可以看出,在敛财这一点上,和珅的确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为此费尽了心机,几乎当时所有能想到的敛财途径他都有涉足。
当然,也有一些是很难区分和珅具体是用了什么手段敛财的。
乾隆第六次南巡之前,汪如龙收到了和珅的快马秘信,内有香妃的图形,说让汪如龙按图形中的样子为皇上找寻美女,如若办成这件事定会有好处。
原来后宫中有一名女子深得乾隆喜爱,被封为容妃,因她不仅美貌绝伦,而且天生体内有异香,所以人称“香妃”。容妃原是回疆进献来的美女,后来回疆大、小和卓部起兵叛乱,乾隆对叛邦之女容妃不得不日渐疏远,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南建造了一座楼,名为宝月楼,并将宝月楼比做月宫,楼中的容妃也就成为幽居广寒宫的嫦娥了。
和珅正是察觉到这一点才命汪如龙寻遍江南,一定要找出一个形容酷似容妃的女子,以解皇上的忧烦。
和珅密信无异于给汪如龙打开了通往财富和权力之路的大门。乾隆南巡驾临扬州,果然对汪如龙按图找到的一个女子非常珍爱。汪如龙被大加赞赏,官职立刻提升。为此,汪如龙特地送给和珅二十万两白银,而乾隆也更加信任和珅了。
和珅心想,对待汪如龙这样的人利用、提携的同时必须能够以威势强制于他,不然难以去除他得志猖狂的野心。
于是,和珅私下召见汪如龙,一见面就摆出了一副严酷的表情,仿佛满怀怒气,令汪如龙心中忐忑不安,原有的骄矜先已经去掉了一半。
和珅忽然说i酋:“恭喜先生讨得皇上如此欢心呀!”一双眼睛如同结了一层寒冰,气势逼人。汪如龙越发不知所措。只听和珅忽然怒斥道:“你可知罪?对皇上惑以美色,致使君王不朝,论罪当斩!”汪如龙顿时大惊失色,双膝跪倒,口中称罪不止,乞求和珅能网开一面,说自己早已心仪大人,定当好好进奉。
和珅闻听,觉得自己的目的差不多达到了,这才缓缓舒展开紧蹙的双眉,换了和气的口吻说话。汪如龙深深感到自己虽然富甲一方、诡计多端,然而在大清朝的天下还是命悬一线,和珅才是真正能翻云覆雨的人物,如若能死心塌地依附于他,让他明白自己的忠心,日后才会官运亨通。
汪如龙经过和珅的这一番威慑,心甘隋愿地为和珅做一名爪牙。
为了向和珅表明自己的忠心,他将祖传的一幅名画送与和珅,并在画中夹带了一张巨额银票。汪如龙的苦心自然没有落空,很快他就又升官了。
从上述和珅敛财的几种手段我们可以看出,和珅的确是一个贪官。
应该说,和珅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清朝的利益了!
嘉庆杀他一点不冤。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乾隆皇帝不杀掉和珅呢?难道乾隆皇帝根本就不知道和珅的贪婪?亦或是乾隆皇帝明明知道和珅的贪婪,却因为他离不开和珅而置之不问?也就是说,在乾隆皇帝的心中,和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乾隆的小算盘乾隆当了六十多年的皇帝,还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试想,在中国能够瞒得过他的人有几个?
那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处理和珅呀?
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的贪官有两种:一种是小贪官,只贪污受贿一点点就害怕的贪官。另外一种是像和珅一样的大贪官,一贪污就能够贪污半个国家的贪官。试想,这两种贪官,哪一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值得担心呀?
按照专制帝王的思维逻辑,相对于大贪官来讲,小贪官对国家更有危害性。
小贪官为数众多,每天都在蚕食国家的财富,是很难查处干净的——作为一国之主能够做到杀尽天下贪官吗?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面,像和珅一样的大贪官,一贪污就能够贪污半个国家的那种贪官能够有几个?顶多有一个,一个就够了。
按照这种逻辑去推衍,这么多的财富,只有放在像和珅这样的大贪官手里,乾隆皇帝才能放心。
结论未免有些残酷,但符合历史的本质。
将来,只要自己的后代需要用到这些钱,杀了和珅就是了!反正,像和珅这样的傻瓜,他也不会把辛辛苦苦贪污来的钱随便花掉。
乾隆皇帝心想,我才不傻呢?和珅还是留着,让他多活几年吧,等我的儿子上台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