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回到北京还不到一年,乾隆皇帝又迅速地把他流放到新疆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得从纪晓岚回到北京为官谈起。
想在北京大干一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去世,纪晓岚回乡守孝三年。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纪晓岚重新担任公职,出任翰林院侍讲学士,这是个从四品的官。
纪晓岚决定这次到北京,一定要把全家男女老幼都带上,结束自己在外地工作而家人在家乡生活的两地分居。
到了北京,全家住哪里呢?纪晓岚决定把自己小时候曾经跟随父亲居住过的地方赎回来。这个地方就是现在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的“纪晓岚故居”——此处也因纪晓岚在此写出了闻名天下的《阅微草堂笔记》而被称为“阅微草堂”。
提起纪晓岚故居,还真有可说的呢。
清代实行“满汉分居”的政策,内城住满人,汉人居外城,即今天的宣武区、崇文区。宣武在当时远较崇文繁华,宣武门为进出内城最主要、最便捷的通道(和平门是民国时才开的),所以清代汉宫们大多住在宣武门外一带,因而宣外也成为现在北京名人故居最密集的地区。纪晓岚故居原为威信公岳钟琪旧宅,建于雍正七年。后岳钟琪获罪被拘禁。当时,纪容舒带着九岁的纪晓岚来京任职,遂购得此宅。纪晓岚在这所宅第内攻读、科举、为官,直到三十八岁那年外放福建学政为止,前后共计居住了二十九年。
纪晓岚外放做官,纪容舒无人照料,只能回乡养老,此宅遂被租给了别人。直到这次纪晓岚重新把这所宅子赎了回来。
看来,纪晓岚是想要在北京大干一场,不想离开这里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纪晓岚只在北京待了一年就被乾隆皇帝发配到新疆去了。话还要从卢见曾贪污案说起。
离奇的贪污案卢见曾何许人也呢?据史籍记载,卢见曾出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比纪晓岚大三十四岁。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进士。雍正皇帝即位后,卢见曾担任四川洪雅县令。雍正四年、雍正五年丽年之间其父及生母王氏、嫡母程氏接连病故,他不得不丁忧守制。直到雍正九年(1731年)他才又出任江南毫州蒙城知县,并协理州务;旋授六安州知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六安调任毫州知州;未几,又任庐州府知府,兼摄凤阳府事;雍正十三年(1735年)秋,迁知江宁府。
这一时期的卢见曾,在为官任上以善治水患闻名,颇得当时人的称赞。
乾隆二年(1737年),卢见曾升任两淮都转盐运使,上任七个月因被参一十七款,被罢官扬州。乾隆五年(1740年)他又被发往塞外军台效力。乾隆九年(1744年),卢见曾奉召由塞外还,任滦州知州。乾隆十年(1745年),迁永平府知府。乾隆十六年(1751年),迁为长芦盐运使。乾隆十八年(1753年),卢见曾再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在任十年后,以老得请还家。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之时曾赐其家“德水耆英”匾额。
这一时期的卢见曾,在为官任上以爱才好士闻名,“四方名流咸集,极一时文坛之盛。金农、陈撰、厉鹗、惠栋、沈大成、陈章等,前后数十人,皆为上客”。
在其宾客当中,除了有后来闻名天下的“扬州八怪”外,还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吴敬梓一生贫穷,写作《儒林外史》全凭卢见曾的支持。吴敬梓死后,又是卢见曾慷慨解囊,买棺装殓,并安顿吴敬梓妻儿老小的生活。
卢见曾还以学问闻名天下,其研究最深的就是考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张汝舟了。
李清照早年嫁给了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不幸的是,宋室南渡,赵明诚也不幸故去,对此后的李清照怎样为生后人众说纷纭。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李清照在重病期间被骗与张汝舟结婚。而卢见曾根据李清照的生平事迹推断其是不可能改嫁的。
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两淮历代盐政官员贪污案案发,卢见曾因曾长期任两淮盐运使亦牵连入案。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震惊,命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立案办理。
六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谕令将卢见曾“革去职衔,派委妥员解送两淮,交彰宝并案审讯……将卢见曾原籍赀财即行严密查封,无使少有隐匿寄顿”。
出乎乾隆皇帝意料,“查抄卢见曾家产,仅有钱数十干,并无金银首饰,即衣物亦甚无几”。乾隆皇帝很纳闷,卢见曾他们家应该有钱呀,最起码也不应该只有这么点呀!肯定是他们家早就把金银财宝转移了。
乾隆皇帝命人密查,结果有一个叫李容的通报,卢见曾家人之前确实已把金银财宝转移了出去。乾隆皇帝很是纳闷,断定是有人走漏了风声,那这个人是谁呢?
乾隆皇帝遂指示严加追究走漏风声之人,若卢见曾坚持不说,即加以刑讯,待审得实情后再将卢见曾“锁押解赴扬州,并案问罪”。
后经审问,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恩供认:事先通报信息的人是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的纪晓岚!
乾隆皇帝立即下令将纪晓岚拿下入狱。
那么,纪晓岚给卢见曾通风报信是不是真事呢?
纪晓岚与“空信”情报卢见曾真的是贪污犯。经过审查,卢见曾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共收授盐商贿赂之古玩价值万余两。结果他被判处死刑,拟秋后执行。卢见曾的命还不错,当年九月他就因病而死。更幸运的是,他的子孙并没有受到牵连。
纪晓岚真的是给贪污犯卢见曾通风报信的人。纪晓岚为什么会给卢见曾通风报信呢?纪晓岚与卢见曾的关系可是非常特殊的。这话还要从卢见曾的另一个孙子卢荫文谈起。
卢见曾的长子名字叫卢谦,卢谦出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比纪晓岚大十一岁。卢谦有个儿子叫卢荫文。卢荫文这个人很有才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考中进士,但他这个人跟大文学家袁枚相似,不愿为官,四十六岁时就告归故里,隐居山林了。
这卢荫文不是旁人,他是纪晓岚的女婿,他娶了纪晓岚的长女。
这样一来,大家都明白为什么纪晓岚会给卢见曾通风报信了吧。
问题在于,纪晓岚是如何知道卢见曾案发的消息?他又是如何给卢见曾通风报信的呢?
在《清朝野史大观》第六卷里,关于纪晓岚给卢见曾通风报信的记载是很详细,而且颇为生动有趣。
当时有人告发卢见曾,乾隆皇帝准备派人去查抄。因为跟卢家有姻亲关系,所以纪晓岚知道这事后就要想方设法去通知卢家。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敢给别人留下把柄。想来想去,聪明绝顶的纪晓岚就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了一把茶叶、一把盐,然后封上,里外一个字都没写,就派人送去了。
纪晓岚是从哪里得到的卢见曾贪污案案发的消息?纪晓岚派去通风报信的这个人又是谁呢?野史上没有特别的记载(正史上也没有说明),这就成为了一桩无头公案。
根据我的考证,纪晓岚派去通风报信的这个人,应该就是与他同一年考中进士的好友王昶!而且,最早向纪晓岚通风报信告诉他卢见曾贪污案案发的人也是王昶。为什么会是他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王昶出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与纪晓岚同岁。两个人缘分真不一般,既是同岁,又是同年(同一年考中进士)。
但王昶在考中进士后没有立即做官,而是应当时秦蕙田之邀写了一本书,叫《五礼通考》。此后,他又应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聘,在卢家开私塾教书。他在卢家教的学生中就有卢见曾的孙子、纪晓岚日后的女婿卢荫文。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王昶开始做官,担任内阁中书,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职。就在卢见曾贪污案案发的前一年,王昶当上了刑部郎中,这是一个正五品的官职。官虽然不大,却消息灵通。并且他正好直接主管卢见曾贪污案。
竟然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与卢见曾和纪晓岚关系都非常密切的一个人,主持办理卢见曾贪污案!
正是王昶,在得知卢见曾贪污案案发的第一时间里,冒着危险把消息泄露给了纪晓岚;也正是王昶,把纪晓岚装了一把茶叶和一把盐、里外一个字都没写的空信转交给了卢见曾。唉,多么好的朋友啊,可惜用错了地方啦。
卢见曾看至0信后,开始很是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啊?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隐喻着“盐案亏空查封”的意思。中国古代,从汉武帝开始,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盐的税收,二是铁的税收,叫做“盐铁官营”。后来,到了唐朝,又增加了一项财政来源:
茶叶税收。这其中尤以盐的税收最为重要。
卢见曾看懂这封无字信后,立即转移了全部资产。
关于这件事的详细经过,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叙述:纪晓岚不是送去了一封无字信,而是派了一个小孩子——他在这个小孩子的手心写了一个“少”字。这可不是一般的“少”字,这个“少”字与小孩的“手”合在一起恰是一个“抄”字。看来,也是一种巧妙的报警方式。反正,乾隆皇帝派人去查抄,根据《清朝野史大观》讲,是一无所获,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看到。
乾隆皇帝责令大学士刘统勋去查这件贪污案外的泄密案。
刘统勋可是纪晓岚的恩师啊,他会不会放纪晓岚一马,利用自己的声望发动他人力保纪晓岚安然过关呢?
查《清史稿》可知,刘统勋从乾隆三十年(1765年)开始兼管刑部事务,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二月,乾隆皇帝还赐给他御书“赞元介景”匾额。看来,纪晓岚通风报信案的办案人员还真是其恩师刘统勋。
而前面的疑问最终都被事实否定掉了。
第一,刘统勋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否则,他也不会死后得“文正”的谥号了。刘统勋查来查去,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纪昀实漏言之人也”。
第二,朝廷中的大臣谁也不肯力保纪晓岚。正如前面所言,纪晓岚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偏激和刻薄也害了他自己。
纪晓岚的厄运来了。
乾隆皇帝革去了纪晓岚所有官职,把他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去充军。这是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