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沿途坎坷皆风景
62548400000172

第172章

杨文军拿了一个盆子,和尹大术在院坝里分了鱼后。杨文军把鱼把鱼杀了,清洗得干干净净,又把鱼放在厨房,母亲准备做红烧鱼。杨文军。又去看父亲做木箱子。父亲把木箱子做了一部分。

父亲说:“还差两块木板,看你什么时间买两块回来。”

杨文军说:“明天。大石赶集,我在大石自由市场,买两块回来。”

杨文军。也做了一会木箱。两个侄儿跑来叫吃饭了。父亲和杨文军到厨房吃饭。父亲看到桌子上又有鱼。

他对杨文军说:“又把酒拿来,晚上再喝一点酒。你们做农活很累,喝一点酒解出疲劳。”

杨文军拿过酒瓶,几个大人碗里倒了一些酒。一边喝酒,一边吃鱼。大家吃了饭后。大嫂和母亲收拾厨房。杨文军又和父亲做木箱子去了。两个人做到大约十点钟才休息。

第二天早上。天刚刚亮。杨文军背做背篓,里面放了一个草帽。出了门。上了公路。往大石方向走去。一路上有少数的农民,到大石赶集。有的挑着蔬菜,有挑着竹器箩筐,背篓。筛子的农民。还有的农民,用笼子装着小猪仔,挑到大石自由市场去卖。杨文军和两位,挑小猪仔的农民一起走。

杨文军问:“小猪仔卖多少钱一斤?”

挑小猪仔的农民。大约四十岁。身材不高,皮肤黝黑。身上出着汗水,湿透了短袖上衣。

他喘着气说:“八角钱一斤。”又问:“你要卖?”

杨文军说:“我随便问一问。”又问:“喂小猪仔要粮食。而且。一群小猪仔要吃很多粮食,那里有这么多的粮食?”

他又说:“国家有政策。母猪下了小猪仔后,要供应一点粗粮,可以。到粮站买得到麦糠,米糠。凭大队证明就行了。”

杨文军明白了。那有这么多粮食,来喂小猪仔。杨文军一边和他们说话。来到大石自由市场。卖东西的人还是很多。他们摆好东西,人站在摊后面。时间还早,买东西的人很少。杨文军在一家饭店,吃了稀饭馒头。在自由市场转了一圈。看到一个箩筐里面。有一个口袋里面。好像装得有鸡蛋。看来鸡蛋还不少。

杨文军上去问:“箩筐怎么卖?”

卖箩筐的是,一位四十来是的你们,他看了杨文军一眼。

他说:“两块五角钱一挑。”

杨文军指了一下,箩筐里面的口袋。

又轻轻地问:“鸡蛋怎么卖?”

他看了看杨文军。杨文军又点了一下头。

他也轻轻地说:“鸡蛋四分五一个。”

杨文军说:“四分钱一个,全部给你买了。”

他又笑着说:“要得。全部买完,四分钱一个。”

杨文军上去放下背篓,蹲在箩筐旁边。农民四处看了看。打开箩筐里面的口袋,递给杨文军。

他又说:“你看鸡蛋又大个又新鲜,就赶快检到你的背篓里面去。市场管理人员看到了。鸡蛋要没收。”

杨文军笑着说:“没有关系你不要怕。有我在这里。我摸了鸡蛋就是我的了。市场管理人员,就是把鸡蛋没收了,我保证会拿钱给你。”

杨文军又打开口袋。看了一下。鸡蛋确实不错,很新鲜个头大。杨文军。一边检鸡蛋到背篓里,他一边数鸡蛋。把鸡蛋检完了到背篓里面后。杨文军用稻草盖起来。又从地上站起来。

他说:“一共十八个鸡蛋。”

杨文军点了一下头。从口袋里面拿出钱,把钱数给他。他又拿过去,数了一遍后。点了点头。

他说:“钱对头没有错。”又说:“你要注意一点。市场管理人员看到了鸡蛋。他们要没收你的鸡蛋。你不拿给他,他们还要打人。他们是当过兵的人,很凶打了人不负责。”

杨文军笑着说:“我不会怕他们。如果。是怕了他们,我就不会来买鸡蛋了,要打架我也打得赢他们。”

这时。赶集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那些卖东西的农民。看到赶集的人多了起来。把藏起来的鸡蛋拿了出来。放在其它的物品里面。还是拿东西遮挡起来。杨文军要注意一点,才看得到鸡蛋的模样。

杨文军。连续买了几次鸡蛋。突然。在人群里面。看到两个市场管理人员。老战友来了。杨文军。赶快躲避到一边去。让他们过去了。又开始来买鸡蛋。自由市场里面,赶集的人很多。十分嘈杂。人民的吆喝声,买东西讨价还价声。还有小猪仔的叫声。混合在一起。杨文军买鸡蛋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小了还听不见。

杨文军又挨着查看,农民摊上卖的东西。也注意观看,两个市场管理人员。看到他们了,杨文军就躲避在一边去。等到市场管理人员走过去了,又来巡找鸡蛋。忙了一上午。杨文军感觉到背篓,背起来沉甸甸的,里面的鸡蛋不少了。

杨文军。来到自由市场旁边偏僻处。把背篓放在地上。仔细回忆计算了一下,大约有一百七十个鸡蛋左右。杨文军想。鸡蛋也买得差不多了。市场的人也渐渐少了。明天。尖山赶集,到尖山买一部分就够了。后天。就可以的重庆去了。杨文军。又回到自由市场,卖木料的地方,买了两块木板捆起来。

杨文军。看了一下手表,十一点多钟了。背着背篓回家。一路上。有很多尖山的人,到大石来赶集,买卖了东西后回家去。杨文军从背篓上面拿过草帽,戴在头上,低着头拿着木板。也不和别人说话。回到家里。大哥大嫂他们刚刚收工。

杨文军到了屋里。看到父亲做木箱子,就差两块木板了,把背篓放在地上。把木板拿给父亲看。

杨文军问:“这两块木板够了吗?”

父亲拿过去看了一下。他说:“够了。两块木老板合起来,还有宽的。”

杨文军。把背篓放到墙角。也来做木箱子。

父亲问杨文军:“今天。买了多少鸡蛋?”

杨文军说:“大约一百七十个鸡蛋。明天在尖山买一部分。后天。就可以到重庆去了。”

父亲说:“木箱子明天上午就做得好。不会耽误你到重庆去。”

过了一阵。侄儿来叫吃饭了。全家人坐在桌子旁边吃饭了。吃了午饭。杨文军又来做木箱子。做了一阵。两点钟到了。

杨文军。又去生产队干农活。下午。生产队安排社员们,又是到水稻田里面拔草。拔的水稻田比较远。杨文军跟着大哥一起,来到水稻田边上。一会。社员们都来了。他们卷起裤子,几块水稻田,都下去了一些人拔草。

杨文军看了一下。没有看到张玉芳。杨文军心里想。可能是家里面有事情没有来。田里面的水浅草少,又没有什么鱼。几块水稻田里面的草,很快就拔完了。又去拔挨着田里面的草。社员们下午拔了好几块田的草,一直到天快黑了,社员们才收工回家。杨文军回到家。又继续做木箱子。做了一阵。吃了晚饭,杨文军把上午,买回来的鸡蛋。检到一个箩筐里面。盖上稻草。休息了。

第二天吃了早饭后。杨文军。大侄儿读书去了。杨文军带着小的侄儿。和父亲一起去尖山赶集。一起走在路上。

杨文军对侄儿说:“我要去买东西,你在街上拉着爷爷的衣服走。不要走丢了。走丢了我们找不到。”

侄儿杨二娃说:“我晓得拉着爷爷的衣服。丢了我就喊爷爷。”

杨文军说:“你小小年纪还很聪明嘛!”

杨二娃的爷爷说:“二娃比大娃聪明一些。”

一路上。有很多的熟人去尖山赶集。大家互相打招呼。一会来到尖山集市上。

杨文军对父亲说:“你带着杨二娃去买东西。我买鸡蛋去了。”又说:“注意一点,不要把杨二娃丢了。”

父亲笑着说:“也怕不会哟!”他又对杨二娃说:“你没有看到我了,就赶快喊爷爷。”

杨二娃点了点头说:“我晓得。拉着爷爷的衣服走。没有看到爷爷了,我就大声喊爷爷。”

杨文军和父亲都笑了。来到自由市场。和前次赶集一样。杨文军看到,卖各种东西的农民,把东西摆好了。杨文军开始巡查鸡蛋。市场上买东西的人不多。农民们。还没有把鸡蛋拿出来。他们藏起来了。等到赶集的人多了,才会拿出来。拿出来早了,还没有人来买。这样风险很大。

杨文军又在自由市场,转了一圈。来赶自由市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杨文军看到一个。妇女大约四十岁。她手里提着一个口袋。杨文军。走近仔细看了一下。口袋突出部位是鸡蛋。杨文军走近她身边。

杨文军轻轻地问:“鸡蛋怎么卖?”

她看了看杨文军。小心翼翼地问:“你一下买得完吗?”

杨文军问:“有多少鸡蛋?”

她说:“十三个鸡蛋。一个鸡蛋四分钱。”

杨文军说:“鸡蛋全部要了。”

她又说:“到偏僻的地方拿给你。”

杨文军说:“你现在就拿给我。你不要怕。”

她有一点迟疑了。杨文军从口袋里拿出钱。拿了十三个鸡蛋的钱给了她,她拿过钱数了一下。把装有鸡蛋的口袋,拿给杨文军。杨文军把背篓放在地上。把口袋放进背篓里。鸡蛋检出来,放在稻草下面。再用稻草盖起来。空口袋拿给妇女。杨文军又背着背篓巡找鸡蛋。就这样一上午时间。杨文军始终躲避着,市场管理人员。买了大约一百四十个鸡蛋。回到家里快十二点钟了。父亲还没有回来。

杨文军放下背篓,又接着做木箱子。做了一阵。木箱子做好了。用两根布带做背带。然后。把昨天和今天的鸡蛋,检进木箱子里面。也是铺一层稻草,放一层鸡蛋。鸡蛋装完后。清理了一下数。一共三百二十五个鸡蛋。刚好把木箱子装满。木箱子上面,盖上盖子。又用一块布捆起来。把木箱子放在墙角。这时。父亲带着杨二娃回来了。

父亲问杨文军:“今天你买了多少鸡蛋?”

杨文军说:“今天。我买了三百二十几个鸡蛋。明天。就可以到重庆去了。”

父亲笑着说:“你这个办法好,做两天农活,又做两天鸡蛋生意。别人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杨文军也笑着说:“我的头脑不算笨头笨脑,又是当过兵的人。想得出一些办法来。他们那些人摸不清我在干什么。”

父亲叹了一口气说:“你要是接了我的班。在科研所工作,比我还干得好,你有文化,头脑又聪明。”

杨文军也笑着说:“哪到不一定。也许。还没有你干得好。因为。你在科研所工作的时间长,经验非常丰富。”

父子两个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