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理由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在中国大陆各个名胜古迹旅游时,记录下来的散文集。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写下了这本书。之所以说是“苦旅”,因为书里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
余秋雨——中国当代最具公众影响力的学者和作家之一
余秋雨(1946-),生于浙江余姚,我国著名美学家和作家、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在内地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余秋雨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地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第二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成为博士点教材;1985年发表的《戏剧审美心理学》是中国首部戏剧美学著作,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他的学术著作还有《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
余秋雨的散文创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之后,他辞去正厅级的戏剧学院院长职务,以考察研究国内外各大文明和文化地。他先后出版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6部散文集。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2004年底,余秋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
2005年,成为参加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2005年世界文明论坛”的惟一中国学者。
2005年春季,他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了数千名听众,被台湾媒体称之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
近年来,余秋雨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
深度解读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的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此书是一本最令人动容的散文集,是一本有关中国美学的书。透过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物,写这一代中国人心灵中的纠结,作者深入浅出地来描述中国深沉的文化,以及抒发自我的情感。触碰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见证自己国家一路走来深刻的历史痕迹,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批判的眼光,感悟大千世界,认识人类自身,从而使作品显示出非凡的魅力。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全书通过山水风物以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阳关雪》等,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芜的黄河文明的盛衰,表现了对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白发苏州》、《江南小镇》等却是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既展现了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又揭露了世态人情。《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等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上海人》、《笔墨祭》等主要论析的是文化走向,《牌坊》、《庙宇》、《家住龙华》等是一些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散文。
作者说他常伫立在前人伫立过之处,在观察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在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想他的文采,想他的被贬,想他的《永州八记》的创作过程,想他的气节与傲气,对这位大文豪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充满了崇敬之情。
在《文化苦旅》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作家的足迹遍及祖国大地,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余秋雨先生主体精神的流露,对祖国山水超人的文化感悟,而这种流露和感悟又往往给人以启迪、震撼,使读者不得不佩服作家独到的见识。
比如,在本书中《都江堰》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卓尔不群的文化感悟,加上长城和都江堰两个著名的工程反复地对比,使得都江堰尽显了古老而又年轻的飒爽英姿、风流本色。但为了把长城与都江堰形成对比,作者不仅没有贬低长城,反而把长城歌颂到了一个至高至上的境地。“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长城,已不能从地域上来界定了,它不只属于中国,它是世界文明的象征。说长城“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古老的长城,还是历史的见证。中华民族所有的屈辱与苦难、成就与辉煌,它都历历在目。没有了长城,到哪里去找这样公正刚直的巍巍证人。这些显示了作家机敏的才华、独特的感悟和非凡的技巧。
通过散文,除了能看到余秋雨的文化感悟外,还可以透过作品看出他的情感体验。《风雨天一阁》中表露出余秋雨对范钦的发自肺腑的敬佩与惊叹;《西湖梦》里通过“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和白鹤,而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帖着自己的本体生命”。这些对比,表达了作家对三位古人由衷的赞美。《华语情结》中一个又一个叫得出姓名跟叫不出姓名的华裔后人的描写,也无一不是倾注着作家饱满真诚的挚爱和钦敬。《道士塔》中呈现出的是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对祖国辉煌灿烂文化的被毁的切肤痛心这样的情感体验。
引领我们领略祖国的美好风光、深思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余秋雨一方面引领我们去领略祖国的美好风光,另一方面引领我们去深思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化苦旅》既表现了历史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既展示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通过《文化苦旅》,让我们领悟到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背后的深层涵义。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诞生,给当时非常低迷的散文领域注进了新鲜的血液。
《文化苦旅》语言通俗,散文具有小说化的特点。余秋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有意识地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这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
而本书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余秋雨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是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