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70

第70章 《白鹿原》——一代民族经典秘史

必读理由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1993年6月出版单行本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8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秦腔、连环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陈忠实——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陈忠实(1942年8月-),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42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1966年2月入党,1962年9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1992年以连载方式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一鸣惊人。

陈忠实青少年时期就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艺术。早在初中二年级时,就在作文本上写下了平生第一篇短篇小说《桃园风波》。高中二年级时,在西安市三十四中学组织了《新芽》文学社,先后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从事过基层文化工作。

于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夜过流沙河》,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别白鸽》等40余种作品。《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在日本、韩国、越南翻译出版。曾十余次获得《当代》、《人民文学》、《长城》、《求是》、《长江文艺》等各大刊物奖。

深度解读

《白鹿原》连载于1992年《当代》第六期和1993年《当代》第一期,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白鹿原》一出世,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购阅。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可谓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所罕见。迄今人文社的累计印数(含修订本、精装本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已达661000册,海外则有香港天地图书公司版、台湾新锐出版社版和韩文版、日文版先后面世。

它先是荣获陕西第二届“双五”文学奖最佳作品奖和第二届“炎黄杯”人民文学奖。后来,略加修订的《白鹿原》又荣获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陕西黄土高原上的白鹿村,是历史久远、素有仁义之称的礼仪大庄。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繁衍,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大家族以及周围的各色人等,为温饱、为脸面、为光宗耀祖、为争抢风水……祖辈三代纠缠在财、权、利、欲的无休止的谋算与争斗之中。作者以细腻深沉的笔触,描绘出一群不同典型的主人公的命运悲喜剧,生动、形象、厚重地反映出民族悲壮秘史的一角。

《白鹿原》反映了半个多世纪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与反思。作者在不断鞭笞传统文化及礼教中吃人的地方的同时,也深深地迷恋着传统文化,为不断消失的传统文化唱着挽歌。

作者着力描绘的是白鹿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庭的纷争、家族的争斗、改朝换代的动荡一一上演,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逐渐明晰,仿佛是一幅渐渐展开的白鹿原风情画卷。在一个个故事的推进中,他将小说中的人物按信仰、人生观进行了自然的划分,同样的出生地,人生却开始渐行渐远。

到了最后,这些走出黄土塬的人们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回到了源上,或发达、或落魄、或存活、或死亡。白嘉轩老了独眼了,鹿子霖疯了死掉了,大剧落幕,戛然。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对白鹿原的统治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怨怨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着……

历史的回声 时代的寓言

白鹿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影响深远。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书中表面写的是白鹿原人们的生活,实际上写的是历史,作者用自己的笔将历史矛盾通过这一个小地方展现出来。小说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也正在于此。

本书以厚重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被著名学者范曾誉为“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西方学者评价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成果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标一帜的。

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白鹿原》是一部文化意蕴深厚的作品,它所展示的时代同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型具有同型同构的特点,因而其所展现的文化历史嬗变和当代社会有同样的问题。在此意义上,该作品可解读为当代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寓言。这部寓言可在这样三个层面来解读:从作品的整体意向来看,该作品可解读为关于传统文化之命运问题的象征性表达;从作品所展示的现实生存状况来看,该作品可解读为关于传统文化之现实人格建构的一种提问与对话;从超现实的形而上层面来看,它进一步可解读为关于文化价值的一种解构与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