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06

第6章 《国家与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系统阐述

必读理由

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经济建设,搞好和谐社会。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获得执政地位的,不能忽视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还面临着种种问题。本书是马列著作中关于国家与法学的经典著作,在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过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的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曾反复阅读此书。

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者

见《列宁专题文集》篇。

油画:列宁

深度解读

列宁于1916年8月至9月写成了《国家与革命》,副标题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

1918年出版单行本。中译文载于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

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日趋成熟,迫切需要向群众宣传无产阶级应当怎样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应当走什么道路、革命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等重大问题;而这一问题却被资产阶级、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弄得混乱不堪。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治实践方面,澄清这个问题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于是,列宁写了《国家与革命》,在书中系统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国家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和法学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部著作中,列宁不仅清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个学说,并且用俄国革命的经验加以丰富,使它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普遍规律。

本书共分6章: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第二章,国家与革命,1848-1851年的经验;第三章,国家与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的分析;第四章,续前,恩格斯的补充说明;第五章,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第六章,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了。

本书集中讲了四个问题:国家的本质问题,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对机会主义的驳斥。原来还要写一章,专讲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的经验,但没有写成。该书不仅恢复了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歪曲了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国家学说,而且以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为中心,创造性地系统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理论家,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派别领袖卡尔·考茨基(1854-1938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对他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重点强调并重申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学说,分析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发展过程。他这样写道:从向着共产主义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非经过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不可,而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列宁又提出:一个阶级专政,不仅一般阶级社会需要,不仅推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需要,而且,从资本主义过渡到“无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都需要,只有了解这一点的人,才算领会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

列宁曾经在《国家与革命》中这样描写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马克思所运用到国家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的阶级斗争学说,必然要归结于承认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无产阶级专政,即不与任何人分掌而直接凭借群众武装力量的政权。为要实现推倒资产阶级,就只有使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变为能够镇压资产阶级所必然进行的拼命反抗,并能够组织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来建设新经济制度的这样的统治阶级,才能够做到。”

当然,这里所说的不与任何人分掌政权,并不是说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中不与广大的非无产阶级群众联合,并不是说无产阶级不需要在经济文化工作中充分地使用一切在旧社会受教育的、但是愿意同劳动人民一道建设社会主义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而是说不与任何人分掌政权的领导。在我国,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参加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权的,不仅有广大的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而且有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家。

当前读《国家与革命》是不是过时了?

把《国家与革命》列入必读经典,有的人也许会提出疑问:“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如何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读《国家与革命》是不是过时了?”

事实上,正是为了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有必要重读《国家与革命》。换句话说,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的政权,《国家与革命》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国家与革命》是在论述国家问题方面最完整、最集中、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在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过重要影响。毛泽东一生中曾反复多次认真阅读此书,从中汲取理论的力量。就其基本立场和方法来说,启发和指导意义是深远的。除了国家问题,本书中的极有价值的其他相关论述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学习《国家与革命》,有利于我们认清国家的阶级本质。列宁针对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极力掩盖国家阶级性的谬论,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著作对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基本思想,做了明确的概括,形成了一个极为简要的国家定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军队、监狱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强力工具。

学习《国家与革命》,有利于我们发展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列宁独创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充分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卡尔·考茨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偶然出现的一个词而已,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列宁在著作中明确指出,马克思在国家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运用阶级斗争学说,必然导致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最高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一个最卓越最重要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和主要之点。

学习《国家与革命》,有利于认清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列宁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著作针对考茨基等人惯于抽象地谈论民主与专政的对立、鼓吹民主以反对专政的情况,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与新型民主的辩证联系。指出在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将第一次提供绝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为此就必须对少数人,即剥削者实行专政,反之亦然。

学习《国家与革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发展。列宁还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发展规律,注意到无产阶级专政职能的多样性,集中说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