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05

第5章 《列宁专题文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文本

必读理由

由中央编译局编辑的《列宁专题文集》为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文本,通过本书我们不但能够学习到列宁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者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年),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创造性的继承人。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列宁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者。

列宁

1870年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

1887年在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时,就参加了学生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活动。他组织和建立了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和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领导了粉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

1921年起领导党和国家从战时共产主义转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并指明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进一步前进的道路。

列宁不仅胜利地领导了俄国革命,而且指导和鼓舞了当时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他的倡议下创建了共产国际,他亲自主持了共产国际的成立大会,领导了二、三、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从二大起任执行委员。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者。列宁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的积极倡导者。

1924年1月21日病逝。

深度解读

由中央编译局编辑的《列宁专题文集》(共5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项目,精选了列宁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文章、报告、笔记和书信,既注重反映列宁毕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着眼于适应干部群众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际需要。

《列宁专题文集》采用文献选编与重要论述摘编相结合的形式。各卷精选了列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或全文收录,或部分节选,同时从本卷未选收的著作中摘选与本专题有关的重要论述,编成《重要论述摘编》,作为本专题所收文献的补充。这种新的编辑形式既能反映列宁相关思想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体现收文少而精的原则。

《列宁专题文集》分5个专题,编为5卷:《论马克思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论无产阶级政党》。

《列宁专题文集》各卷著作的编排按各卷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论无产阶级政党》采用编年原则,《论马克思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采用以理论逻辑为主和以重点著作为主的编排方式。

《论马克思主义》卷收入列宁著作18篇,相关重要论述27条。列宁著作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述,收入6篇文献,按内容的逻辑顺序编排。第二部分收入12篇文献,按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卷收入列宁著作14篇,相关重要论述23条。列宁著作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两本哲学专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和《哲学笔记》(节选)。第二部分选收了列宁论述哲学或涉及哲学内容的一些论著,按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其内容既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述,也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

《论资本主义》卷收入列宁著作19篇,相关重要论述26条。在这些著作和论述中,列宁阐释了关于社会分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及其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建立的过程和条件等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列宁科学地评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引起工人阶级的日益贫困化,同时也造就了自身的掘墓人;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和历史局限性,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列宁深刻地总结了《资本论》问世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论社会主义》卷收入列宁著作35篇,相关重要论述51条。列宁在这些著作和论述中阐述了马克思根据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科学结论;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论述了马克思关于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

《论无产阶级政党》卷收入列宁著作29篇,相关重要论述50条。在这些著作和论述中,列宁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党的建设实践,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第二国际和俄国党内错误思想的分析和批判,阐明了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宗旨、基本理论、组织原则和奋斗目标。

《列宁专题文集》采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的译文,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引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一版,本文集未作变动。

《列宁专题文集》各卷均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

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通过本书,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列宁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文章、报告、笔记和书信,而且能够学习到他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例如:

列宁在《论马克思主义》卷全面阐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强调指出:要坚决反对和彻底批驳所谓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论调,要准确掌握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我们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做一成不变的东西,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本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列宁在《论资本主义》卷深刻地总结了《资本论》问世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考察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历史性转变,指出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腐朽趋势并不排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但发展更加不平衡。

列宁在《论社会主义》卷指出:取得执政地位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地位的历史性变化,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履行好执政职能;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把主要力量转向经济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不断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工农联盟,积极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激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首创精神;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努力学会做经济工作;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严惩经济犯罪,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要适当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在劳动组织方面的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技术成果,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重视文化建设,尊重知识,尊重各种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同时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要积极进行国家机关改革,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胆使用优秀人才,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国际舞台和外交领域,要始终如一地执行和平政策,同时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确保在国内集中全部力量专心从事经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地不断发展。

列宁在《论无产阶级政党》卷强调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推进党和国家领导机关的改革,加强对党员的检查和监督,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和营私舞弊行为,使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真正发挥先锋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