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50

第50章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中国旁边的警示

必读理由

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前苏联突然间土崩瓦解了,这带给全世界以巨大的震撼,特别是对中国,人们在反思,这是为什么?15年后,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痛定思痛,披露了前苏联解体的秘密。本书仅就其权威性而言,绝非其同类书所能比拟。

尼·雷日科夫——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1929-),曾任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9年9月28日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捷尔任斯基地区。1950年毕业于克拉马托尔新克机器制造学校,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任工长、车间主任、总焊接师、副厂长职。1956年加入苏共。1959年毕业于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1960-1970年先后任乌拉尔奥尔忠尼启则重型机器制造厂总工程师、厂长。1971年起任乌拉尔机器生产联合公司总经理。1975-1979年任前苏联重型和运输机器制造部第一副部长。1979-1982年起任苏联国家计委第一副主席。1981-199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82年11月-1985年任苏共中央书记,兼任苏共中央经济部部长。1985年4月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9月任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90年12月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1989年3月当选为前苏联人民代表。1991年6月竞选俄罗斯联邦总统职务,获14%的选票。

1995年初重返政坛,领导竞选集团“权力属于人民”;任《真理报》编辑部公众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家杜马竞选前任国际社会联盟“欧亚地区:消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参加者”主席。为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二届联邦会议委员,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协调委员会执委会主席,军转民和高技术委员会成员。国家杜马能源、交通和通讯委员会成员。

深度解读

自从统一国家毁灭以来,十五年间发表了无数回忆录,出现了无数分析事件原委的著作。对于种种事件带来的后果、实现的手段、产生的原因以及未来生活的前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解释。

“历史不过是时代的‘人质’。人们往往只是简单地抄写历史,目的不外乎是再一次取媚于新一代统治者。但历史总有说出真相的一天。”

这是本书开篇的一句话。作为前苏联解体前的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亲历了前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他在本书中以权威的身份详细、生动、全面地揭秘了前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揭秘了相关事件间的前因后果。雷日科夫对本书特别重视。他说:“这本书我写了十多年。”

对于前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很多,以致许多资深的研究者也感到扑朔迷离,迷雾重重。但由于雷日科夫当时身处最高决策层,因此把握得就非常准确,对于各种事件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就叙述得更合乎逻辑,也更为清晰。

此书基本按时间顺序,全面回顾了前苏联解体的过程,并清晰地梳理了所有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

本书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当时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党内反对派和以所谓“民主派”为代表的社会上的反对派是如何同流合污,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另一条则是苏共领导中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是如何一步步丧失领导权,而前苏联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解体垮台的。其间各种思潮的来龙去脉、各种社会力量的活动、各种国际力量的影响都阐述得十分深刻细致。

作为亲身经历者,作者在本书中结合大量历史细节,用历史事实澄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传言和悬案。例如,书中写道:“应当承认,我国在着手改革时,它的领导并没有以应有的方式深入评估进行改革应采取哪些相互联系的必要步骤,以及由此产生的长期后果。我想,说来也真是遗憾,那些指责20世纪80年代改革行动缺乏明确纲领的人是正确的。当然,他们没有考虑必须采取某种决定的具体政治环境,但这一点并不能否定,他们的指责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不过以我的观点来看,当时有一点倒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那就是决定改革从经济开始。其实,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衷也是要对国家经济做一番改革。”

本书的内容和文字写得有根有据,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足以成为我们的借鉴。

不过,有批评者认为本书用大量的会议、政策条文充斥其中,叫人看着乏味,缺失客观立场,缺乏真正反映社会现实的史料,语言木讷缺乏生动感。

悲剧的警示

自从1991年12月前苏联彻底瓦解,19年来,出现了俄罗斯的新一代。对于他们,这些事件已经成为遥远的往事,遥远得就像1917年的革命,或者17世纪初波兰的入侵。

然而,前苏联的解体毕竟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它改变了国际大格局。如今,前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前景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作为社会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前苏联的解体是一个“悲剧”。但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这可以给我们警示,让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书中除了叙述前苏联发生在1989至1991年的各种重大事件外,更重要的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后果的反思。雷日科夫说:“我希望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能回答我心灵和理智的呼唤。”15年来,雷日科夫曾同数以千计的国内外思想精英交换看法,促膝长谈;也曾无数次深入底层,倾听普通人的意见;他还曾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著作。此书的翻译出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历史研究和前苏联历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清方向,树立信念,坚定信念。

事实上,作者雷日科夫并不是旧制度、旧体制的卫道士。前苏联的旧体制就像一辆破车,显然是难以负重前进了。雷日科夫主张的是一种逐步的、没有痛苦的向现代经营管理的转变。如果前苏联能够接受雷日科夫政府制定的纲领,在计划的6至8年期间,而不是像激进分子所主张的那样在500天之内,把经济转到市场轨道,那么,前苏联这个巨大而沉重的国家大厦就不会垮塌,也不会在自己的废墟中埋进千百万条生命。

但是,历史总是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当我们抱守着渐进的经验教训时,我们也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本书还引发了我们对前苏联改革的思考。书中写道:“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本身。生活告诉我们,所谓的民主变革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特别是在千百万人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毫不奇怪,许多人都在越来越经常地问自己:难道真的需要这场改革吗?难道它真的是历史的必需和必然吗?而且,许多人很自然地怀着一种尊敬的心情回想起苏联时代——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劳动、休息、教育、医疗服务、必要的社会福利等方面都能得到可靠的保障。人们终于明白,原来第一拨‘民主派’是厚颜无耻地欺骗了他们。那些家伙曾许诺很快就会过上天堂般的日子,而这些玫瑰色的甜言蜜语现已犹如朝雾般消散。还有一些人,他们在人民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现在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全是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实际上是直接从绝大多数人手里抢过来的。所以,许多人对‘改革’的态度绝对是负面的。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它的悲惨之处更在于,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迷失,而大众传媒却用尽了浑身解数来支持这种迷失。”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和写法。他们认为前苏联的崩溃看起来是几天的事,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露出端倪,80年代末已经是病入膏肓无法医治,垮台已经是迟早的事。克留奇克夫认为当时的前苏联可以挽救,事实上如果仅仅是采取一些强力措施,是维持不久的。说到底,是整个经济社会政治都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原因是综合性的,而且非常复杂。

还有人认为作者未能站在中立的角度,客观地作出评价。这本书充满悲观失望情绪,以俄罗斯民族为中心,把其他加盟共和国看做自己的附庸来对待,对革命的爆发根源、群众真情实感描写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