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41

第41章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现代管理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必读理由

乔治·埃尔顿·梅奥

乔治·埃尔顿·梅奥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行为管理学派的创始人。《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是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之作,构成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结构体系。他第一次提出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等观点,弥补了古典管理学派忽视人的因素的缺点,它对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在今天看来,书中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仍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乔治·埃尔顿·梅奥——行为科学的奠基人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年),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880年12月26日,他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福雷德。20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应聘至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伦理学和哲学。后赴苏格兰爱丁堡研究精神病理学,成为澳大利亚心理疗法的创始人。这些为他在管理学中提出自己的创见奠定了基础。

1922年埃尔顿·梅奥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管理学院任教。开始研究工业心理学问题。埃尔顿·梅奥曾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产业工人的行为,他认为对产业工人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重的,这成为他后来将组织归纳为社会系统的理论基础。

1923年,梅奥主持了费城纺织厂的工人流动率调查,并进行了改进工间休息方法的实验,对工人的社会关系和团队形成等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1926年,他来到哈佛商学院,担任工业研究部副教授、主任,以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直到退休。

1927年冬,梅奥应邀参加了开始于1924年但中途遇到困难的霍桑实验,从1927年至1936年断断续续进行了为时九年的两阶段实验研究。他以霍桑实验为主要依据撰写的两部巨著《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迄今仍是管理学界和社会学界的经典著作。

霍桑实验以及埃尔顿·梅奥对霍桑实验结果的分析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久远的影响,使西方管理思想在经历过早期管理理论和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阶段之后进入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梅奥1947年退休,移居英国,并继续担任顾问工作,直到1949年9月7日,在英国吉尔福德去世。

深度解读

20世纪20年代左右,为了有效地控制工人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利润的目的,西方的许多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学者把管理的着眼点放在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的标准化、机械化及自动化上,人成了物的机械和组织机构上一颗标准化了的“螺丝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提高生产率的研究,其中管理史上最著名的也是最成功的研究实验就是“霍桑实验”。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涉及了影响员工生产积极性的社会与心理方面的因素,探讨了人际关系因素在生产与管理中的作用。1945年,梅奥又出版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的一系列思想。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的开篇处以梅奥写给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研究院院长W·唐内姆的信为导言,表明作者本人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刻反思,也是全书行文的思想基础。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与社会”,属于对支配管理观念的元理论探讨,第二部分是“临床式调研方法”,由“初步调查”、“霍桑和西方电气公司:对于访问的实验进一步的说明”、“缺勤和转业”和“爱国主义是不够的;我们对人必须没有仇恨或怨气”组成。属于对霍桑实验以及其他类似的调查的研究和分析论证。

梅奥元理论的主题,是人类社会的协调与平衡。在他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中,开宗明义就强调,工业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产生了社会的反常状态。他强调,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在物质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成就是十分巨大的。但正是这种进步和成就,使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已近两个世纪的现代文明在人们合作能力上没有扩大和发展,而在发展物质的科学的神圣的名义下不知不觉地做了许多事情损害着团体协作和处理人事能力的提高。”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包括了人际关系理论的观点,主要有: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思想。从梅奥开始,管理注重人的因素超越了设备的因素。

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他提出不应把工人视为单纯的“经济人”,而应视为一种“社会人”。提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不仅仅是个人经济利益,还包括了社会的、感情的因素。

书中还指出企业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就是古典理论所规定的,注意的只是人群组织这一方面。人们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交往和不断互相作用,从而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形成共同感情体系,管理者应充分关注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

依据“社会人”和“非正式组织”的观点,梅奥认为企业中的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有组织生产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梅奥认为:个人与组织都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管理中出现核心人才流失的现象,除了因为人才本身的选择这个因素,另外是因为管理者没有理解到个人在投入产出方面所做出的衡量,忽略了人们对于他自己投入产出的评估,而这个评估决定他们的行为选择。

因此,企业应该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学会和工人沟通的技巧,平衡正式组织同非正式组织的非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工人通过社会机构来取得别人的承认、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愿意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合作并贡献其服务,从而保持企业的高效率。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中人际关系学说仍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弥补了古典管理学派忽视人的因素的缺点。梅奥的研究也为西方管理理论开辟了关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领域。1949年该学科被定名为行为科学以后,福特基金会成立了科学部,次年建立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并在1953年拨款委托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等学府从事行为科学的研究。然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也相继拨款支持行为科学的研究。1956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期《行为科学》杂志。

在管理的发展史上,霍桑实验以及梅奥对霍桑实验的分析起着重大的作用,当我们今天本着“以人为本”的视角看待管理问题的时候,重温梅奥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仍能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中提出的问题不仅包括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还涉及到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问题,涉及战后资本主义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此它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不可多得的材料,特别是作者对战后世界发展前景所作的一些预测性分析,今天读来仍很有新意。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中总结出的人际关系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也逐步扩大,一些大学开始设立相应的课程,人际关系学说及其观点也逐步进入了企业实践领域。尽管时代已步入21世纪,但人际关系学说仍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梅奥以霍桑实验为代表,探讨改进管理的路径,是从人际交往入手,来维护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寻求工业社会的和谐之道,铺垫社会和谐的基石。

人际交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睦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社会,人际交往具有着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特色,同时又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寻求一条科学合理的路径,提高现代人际交往的质量,对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协调社会关系,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