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38

第38章 《货币战争》——中国面临的国际金融风险有多大?

必读理由

本书既是一本通俗的国际金融史,又是一本中国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警示录。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本书不能不读。

宋鸿兵——一个走在社会变革前面的国际金融学者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成功预测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

1968年生于四川,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同年考入东北工学院自动化系。1990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c)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2007年,宋鸿兵出版了《货币战争》一书,在国内声名鹊起。2008年以来开始担任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拥有中国黄金高级分析师资格,成功发行国内券商中第一只黄金信托基金“金宏源一号”,并为宏源证券争得著名央企企业债券主承销商资格。

2009年参与创办新型独立全球战略智库——环球财经研究院,现任院长。现兼任宏源证券首席国际金融战略分析师、结构融资部总经理。

2009年7月,率领《环球财经》参与筹备中国“超级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举办的“全球智库峰会”,并成功承办“全球储蓄消费与金融安全”分论坛的“金融安全”专题。

深度解读

谈到中国金融开放的风险时,大多数国人关注的只是“战术”层面的风险,比如外资银行参股控股的风险、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监管风险、证券市场波动风险、外汇储备贬值风险、人民币升值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风险,等等。

而本书通过披露西方金融资本集团对各个国家发动“金融打击”的历史,以振聋发聩的声音提醒国人:中国金融开放的最大风险源自“战略”层面,即金融开放的本质实际上是一场“货币战争”,缺乏战争的意识和准备是中国当前最大的风险!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宋鸿兵曾在美国最大的一家金融机构担任高级咨询顾问,从事金融衍生产品分析和研究工作。有感于国人对中国金融开放的潜在危机与对策缺乏认识,从2007年年初开始,他将自己多年来对美国金融内幕的研究整理成文,陆续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希望能给国人提个醒,不要丧失金融方面的警惕性。本书就是在他的博文的基础上写成的。

本书通俗易懂,即使是对金融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饶有兴味地阅读下去。与一般的财经图书不同,本书不是靠引经据典、满纸高深的专业理论与详实的数据考量,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读者。相反,本书从国际金融战争史切入,生动地揭秘了西方近代金融史上一场场不见硝烟的金融战争。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从那时到现在的316年间,几乎每一场重要的世界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黑手。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通过揭秘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的历史,本书揭示了对国际金融势力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揭秘国际金融精英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历史,本书旨在告诫国人以史为鉴,警惕潜在的国际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做好准备。

金融开放,危机何在?作者在书中指出,货币是一种商品,而它不同于其他一切商品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中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商品,对货币发行的控制是所有垄断中的最高形式!而中国的货币发行原本为国家所控制,也只有国家控制货币才能保障社会结构的基本公平。但当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将处于危险境地。金融开放所面临的战略风险远不是金融业本身那么简单,它涵盖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稍有闪失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本书的结尾,作者根据历史经验总结了外资银行可能发动的几种“金融打击”手段,其强势与危害令人震惊:

一是引进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金融产品,以各种方式创造债务工具并使之货币化。这些金融货币完全具备实体经济领域货币的购买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资银行将参与中国人民币的货币发行。当外资银行“创造”的人民币信贷总量超过国有商业银行时,它们实际上就能够架空中国的中央银行,控制中国货币的发行权!它们将有能力和意图来恶意制造货币供应的波动,从而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血洗中国人民的财富,就像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一样。

二是通过投资来控制中国的电信、石油、交通、航天、军工等国有垄断行业。而外资银行一旦成为中国国有垄断行业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它们将掌握这些中国的“核心资产”的命脉,外资银行可以随时切断这些重要企业的资金链,从而导致中国核心产业部门的瘫痪。

三是当外资银行势力日渐强大之后,它们将通过金钱与权力的交易、金钱与金钱的交易、金钱与名誉的交易、金钱与学术的交易,来形成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超级特殊利益集团”的“强强联合”的局面。比如,它们可以通过提供巨额信贷来奖励那些与它们“心心相印”的地方政府,它们将物色和重点栽培“有潜力”的新一代政治新星,以图长期政治回报。它们将通过提供学术研究项目基金来“鼓励和支持”对其有利的各种学术研究成果。它们将大量资助各类社会团体来影响公共议程,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强大的“主流民意”。它们将慷慨支持新闻媒体的市场化运作,来反映社会对外资银行的“积极评价”。它们将使用高额投资回报来左右出版机构的选题方向。它们将大手笔投资医药行业,逐步向教育领域、法律系统,甚至军队系统进行渗透。

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作者对中国金融业的未来非常忧虑,他担心曾经发生在西方的故事在中国重演。

作者遗憾地发现,在受中国保护的国有行业名单中,竟然没有最应当受到保护的金融业!

目前,中国国产的银行家突然面对欧美历经200多年“血雨腥风”历练的银行巨头,这就好比让一个少年去和拳王泰森同台较量,后果可想而知!

但是,箭在弦上,不能收回,我们至少应该擦亮眼睛看清对手,在参与竞赛之前,做足准备工作与热身运动,这就是《货币战争》带给我们的警示。

中国应对来自国际的金融风险做足准备

不管质疑者提出怎样的怀疑和批评,《货币战争》的确是一本好书。它提醒中国要有金融开放面临风险的战略危机意识,警告我们金融安全关系国家安全,也深刻揭露了国际资本大鳄对于他国资源掠夺的实际状况。

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将世界18世纪以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放、观察、体会、对比、总结这些人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他们未来对中国打击的主攻方向,以及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

在绝大多数国人对于金融开放尚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时,《货币战争》以新颖的写作手法,为普通民众补了一堂金融课,为相关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这是极有意义的尝试。

当我们被股市和房市的“虚假繁荣”煽动得几近失去理智,整个社会浮躁不安时,《货币战争》却在一旁冷静地呼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谨慎地巩固我们的金融防线,理智地守卫我们辛苦创造的财富,这是弥足珍贵的倡导与鼓呼。

不过,本书的很多内容受到批评和质疑,如美国历届总统遇刺背后的阴谋是否符合历史真相,第一章关于罗斯切尔德家族的描写不够准确,作者关于中国金融体系防范外来打击的应对之道有多大的实操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