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36

第36章 《新人口论》——中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

必读理由

《新人口论》是“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这部书公开发表后,先得到赞扬,后遭到批判,最后得到了充分肯定,这一过程就注定它是极其不平凡的一部著作。中国人口增长的现实证明了马寅初的人口理论是完全正确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马寅初的人口论成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们的家庭、生育观念等等方面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马寅初——中国人口科学先驱

马寅初

马寅初(1882-1982年),又名马元善,回族,浙江省嵊县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等文章而遭到错误批判,1979年党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绍兴县小皋埠村的一个酿酒作坊主家里。1898年到上海英华书馆读中学。1902-1906年在天津北洋大学攻读矿冶专业,因学业优秀,秋季毕业后被保送赴美留学。191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在财政部任职。1916-1927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和教务长。同时还兼任浙江兴业银行顾问、中国银行总司券、中国经济学社社长等职。1927年后,任浙江省府委员、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寅初担任重庆大学教授,后又到上海担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上海工商专科学校教授,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8年下半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安排下,他化装成厨师,经由香港转移到解放区,1949年9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马寅初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三届委员,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常务委员,第一届和第二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马寅初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十分关心我国的人口问题,于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了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受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此前后还发表了一些文章,并在不同场合就我国人口问题发表多次演讲,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表现形式和解决的办法。

马寅初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论著有《经济学概论》、《通货新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马寅初全集》。

深度解读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1957年的8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在此背景下,马寅初根据在浙江、上海等地进行的人口调查和中国国情总结创作了《新人口论》。马寅初于1957年4月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就人口问题发表首次演讲,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是年6月,马寅初将自己的演讲整理成文,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并于同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反对从前苏联传到我国的所谓人口不断增长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错误观点,认为人口问题不单是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全书共分十个部分,集中表达了他对我国人口状况的看法和建议,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

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指出,人口多、资金少是我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他说:“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具体地说该书内容主要包括:

1.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马寅初先生提出我国人口问题表现在:(1)人口基数大,1956年已有6.2亿;(2)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一般都分别在34‰和22‰左右;(3)人口增长太快,1954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净增人口1362万;(4)我国人口质量低,身体素质较差,平均文化程度也较低;(5)我国经济底子薄,人均各项经济指标低,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人口与经济的种种矛盾与问题。马寅初先生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存在人口问题的第一人,尽管他是根据中国人口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但在理论上的突破性、创造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丝毫也不能低估的。

2.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马寅初认为,中国人口问题具有相对人口过剩的性质,是属于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类型。他说:“我们过多的人口,就拖住我们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使我们不能大踏步前进。”马寅初认为,人口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在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就会表现出许多矛盾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马寅初认为,人口太多增长太快已经引起了“人口迅速增长与生产设备不足的矛盾”、“人口迅速增长与工业原料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等十大矛盾。据此,他尖锐地指出:只有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十大矛盾才会缓解,以至逐渐消失,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才能协调向前发展,我国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一些具体办法。马寅初根据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途径,这就是:(1)积极发展生产;(2)控制人口数量;(3)提高人口质量。

他认为:“人口与生产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要解决中国人口问题,除积极发展生产这个主要手段外,还必须大力控制人口数量。他提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并且要加强控制人口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使每个人“都明知节育的重要性,并能实际应用节育的办法”。他还提倡晚婚晚育。另外,还有运用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生育,运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运用避孕的办法达到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目的,等等。

他还指出要全面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必须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

《新人口论》中的思想对人口发展研究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这篇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没有太重的书卷气,是专门针对中国来写的。

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以后,由于其中观点一反苏联政治学经济教科书中关于人口不断增长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教条,冲破“人口多就是好”、“人多力量大”的思想束缚,引起了学术界的一场争论,争论后来超出了学术领域,马寅初被围攻、批判,为此马寅初先生沉默了二十年。

到20世纪70年代末,马寅初的人口论成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近四十年来,我们国家所执行的人口政策以及许多具体做法,充分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直到现在,再读《新人口论》,依旧是那么铿锵有力,那么富有感染力。现在中国仍为人口压力所困扰,直到现在,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思想仍然对人口发展研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和严峻挑战主要集中在人口总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性矛盾和人口调控管理的难度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面临着马寅初先生在《新人口论》中提出的,一面控制未出生人口,一面提高现有人口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面临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更加需要深入研究和统筹解决,但是马寅初先生提出的国家干预、制定具体制度措施宣传教育等政治见解在现阶段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提出了人口增长、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设计等内容,已经被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伟大实践所验证,这些内容对21世纪重新探寻并确认我国新时期的人口发展战略,统筹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人口问题,不断完善我国人口政策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计划生育国策,进一步稳定低生育率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加强人口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切实加强对人口发展事业的领导,以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综合运用人口政策及相关社会经济政策,创新体制、依法行政、突出重点、协同推进,确保新时期人口发展目标的实现,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马寅初坚持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愿望的要求去寻求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人的榜样,也为学界继续研究探讨中国人口问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更应该学习发扬光大马寅初老先生的坚持真理的担戴精神,能与时俱进地承继、延续并超越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