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03

第3章 《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

必读理由

《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源头,它的问世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从1867年第一卷问世140多年来,许多东方和西方的政要、学者都一次又一次地捧起《资本论》向马克思求教。就连西方经济学家也普遍认为,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最好是从《资本论》开始。马克思的真知灼见不但在社会历史的深处熠熠生辉,在当今的舞台上仍然独领风骚。

马克思——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见《共产党宣言》篇。

深度解读

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之中,马克思流亡伦敦,开始认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他广泛阅读和收集了有关的文献资料,深入研读了1500本以上的著作,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他的理论。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正式出版,《资本论》的第二、三卷由恩格斯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在恩格斯去世以后,考茨基在1905年到1910年编辑出版了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伟大贡献。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即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密切的结合、全面的贯彻和最充分、最系统的阐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唯物史观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向更高阶段运动变化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并在研究中进一步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同时,《资本论》详尽地论述了剩余价值及其规律,通过揭示雇佣制度的本质,揭示了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同时也揭示、论证了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者的历史任务。

《资本论》共分为四卷。前三卷探讨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过程,构成了一个以资本和剩余价值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是历史的批判的部分。四卷《资本论》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和艺术的整体,理论部分和学说史部分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补充的。

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核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一卷共分7篇25章。

第一篇研究商品和货币。马克思首先揭示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二者的关系形成了商品的内部矛盾。

在第二到第六篇研究资本怎样产生剩余价值,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这是马克思全部经济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

第七篇研究资本的积累过程,亦即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进程及其后果,但在本篇马克思还只是对个别资本再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的。这样《资本论》第一卷对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1848年,一股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洲,这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一波,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开始萌芽的时代。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开始认真研究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实现的过程。第二卷是第一卷在逻辑上的继续,本卷所讲的资本流通既包含着劳动力商品的流通,又包含剩余价值的流通。

第二卷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和第二篇从生产和流通相统一的观点来研究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探讨个别资本流通的形式和条件。

第一篇研究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它的前4章主要分析资本的形态变化,后两章分析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问题。

第二篇研究资本的周转,也就是把循环当作周期过程来考察。

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资本论》第三卷研究资本的总运动、总形态,中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和它所采取的各种具体形式。共分7篇52章,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

利润是第一篇到第三篇研究的中心问题,也是第三卷研究的起点。马克思依次探讨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

第四篇到第六篇马克思研究了剩余价值怎样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

第七篇则通过探讨各种收入和它们的源泉,总结性地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论的第四卷就是《剩余价值理论》,它历史地批判和考察了马克思以前的有关剩余价值的学说,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考察了李嘉图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批判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的学说,以及批判了李嘉图尤其是他的地租理论,并考察了李嘉图学派的瓦解。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地位和理论力量仍然不容置疑

《资本论》以严密的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科学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市场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在主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同时,又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和经济规律。在当今,无论是熟悉现代资本主义还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资本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都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如今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搞市场经济,还要学习《资本论》,此时学习《资本论》有如下的重要意义: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居于重要的地位,《资本论》则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科学大厦。只有学习研究《资本论》,追根溯源,才可能掌握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好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

2.学习研究《资本论》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钥匙,可以更好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毫不动摇地向前进。

3.学习研究《资本论》,可以正确地认识国际经济危机,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办法。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9月爆发后,这本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频繁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上。现在,马克思不仅在他曾流亡多年的近现代资本主义发源地英国再次“火”了起来,而且,在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它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

4.《资本论》的方法论、价值观和基本原理仍然没有过时。发达国家的经济仍是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因此,《资本论》并没有过时,《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论述仍具有现实意义,《资本论》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仍有价值。只要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揭露,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过渡性及其最终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必然性的揭示,就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资本论》就不会过时,《资本论》的方法论、价值观和基本原理就不会过时。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资本论》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价值观和基本原理是分析和观察当代世界、解决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有力武器。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更具有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要坚持《资本论》的立场,真正准确、全面、深入地掌握和灵活运用《资本论》的方法和基本理论,深入研究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