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02

第2章 《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必读理由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真正地树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被视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共产党宣言》自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印刷1000多次。这部著作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正如恩格斯在《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1.

马克思、恩格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两位伟大导师

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马克思出身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2岁时,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读书。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和哲学。1841年获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842年4月,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起任该报主编。在该报被封闭后,于1843年迁居巴黎。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两位伟大导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并肩战斗终生。1845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逐出巴黎,迁居布鲁塞尔。1846年,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领导该同盟。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受该同盟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即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1849年5月,因参加革命斗争,被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定居伦敦。在这期间,马克思写了《资本论》等重要著作。

1864年9月,马克思在伦敦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并成为它的领导者。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与世长辞。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2000年“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时,马克思名列榜首。2005年,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位居首位。因为马克思的思想“惊人地与现实相吻合”,马克思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年),马克思忠实的战友。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37年9月,中学未毕业就被他的父亲送去学习经商。

1841-1842年在柏林服兵役,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棉纺厂当职员,在此期间,为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极星报》和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撰稿。

1844年2月,在马克思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1844年8月,恩格斯在巴黎会见马克思,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47年12月-1848年1月,二人合著《共产党宣言》。

19世纪70年代初期,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关心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长。1877-1878年恩格斯写出《反杜林论》,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1880年,把《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册子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中广为传播,被马克思称作“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1885年和1894年先后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了马克思未竟之业。

1889年7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际。

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

深度解读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3日,《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920年,《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从日文译成中文出版。

《共产党宣言》是采用“叙述历史”的方式写成的,结构严谨,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部光辉著作中,通过运用他们在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科学等领域里获得的新认识,首先是运用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研究并总结了工人运动的新经验,从而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全面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必然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特别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1918年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纪念碑揭幕礼上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成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资本主义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1920年9月再版本。

2.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阶级所做的科学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所担负的世界革命历史使命的伟大学说。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这就使它进一步成为最革命的阶级。

3.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根本对立的。这一点决定着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激烈的阶级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愈来愈激烈。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总是运用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手段,特别是运用掌握在他们手里的国家机器来奴役和镇压无产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必然同他们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拿起武器来抵抗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用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推翻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这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必然发展成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郑重地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4.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要使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的决定性关头达到足以取得胜利的程度,就必须努力建立起一个与一切地主、资产阶级政党相对立的、同一般的工人政治组织有区别的独立的和自觉的无产阶级政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并且为它规定了任务和策略原则。

邓小平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列宁在谈到《共产党宣言》时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说: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今天我们学习《宣言》,更加深刻地感到,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已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虽然创立于欧洲,但却影响了全世界。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从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流派发展成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学说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胜利还推动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在自己的发展中经历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历程。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16他把《共产党宣言》称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入门老师”。回顾《宣言》发表以来已经走过的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在现时代,《宣言》依然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入门老师”。

《宣言》是人类社会历史证明了的不朽经典。《共产党宣言》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尽管今天的情况发生了更多更大的变化,《宣言》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历经实践检验之后更显出真理的光辉。我们可以断言,只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没有最终结束,共产主义还没有完全实现,《宣言》所阐述的根本原理,始终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行动的指南。认真学习《宣言》,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助于我们在风云变幻的新世纪,认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有助于我们提高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而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