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28

第28章 《战争论》——西方的军事“圣经”

必读理由

恩格斯称“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学术界的第一流人物,在军事方面同若米尼一样,是全世界公认的权威人士,而《战争论》则是欧洲军事统帅们的必读教科书”。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他被公认为西方军事理论的奠基人。他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曾任普鲁士军队少将。著有《战争论》一书。

克劳塞维茨26岁时作为普鲁士军官在普法战争中被俘,在他后来一直担任普鲁士军队高职的一生中,成为他难忘的耻辱印记。这种对战争的又爱又恨、对拿破仑战争艺术的佩服,使他决心将他所知道的战争经验总结成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尽管在100多年之前他就死于军团病,但我们感觉他的双眼依然通过军事家手中的《战争论》扫视着所有的战场。

深度解读

“战争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制的。”

“一个民族必须把自己生存的尊严和自由看得高于一切,它应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保卫其尊严和自由。”

“一个为了自己的自由而豪迈战斗的民族,大多是不可征服的。”

以上精彩语言就出自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作。《战争论》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理论对拿破仑战争的经验进行总结,具有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军事理论的典型性和进步性。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一部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作者的贡献可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对西方世界18、19世纪的战争现象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尽可能全面而细致的考察,从而使军事理论在其深度上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巅峰,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巅峰。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打胜仗,它是完整系统的军事学。它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和生动的论述向人们揭示了战争的本质。他认为战争属于社会生活领域,它决不是独立的行为,而是从属于政治的。克劳塞维茨在战争与政治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即“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因此战争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这种对战争的横向联系,使人们的注意力投向影响战争的各个层面,不能不说是克劳塞维茨的独创。

如同其他军事著作一样,《战争论》中不乏对战例的解说和行伍的高见,但是克劳塞维茨更为全面和理论化。他探讨了战术和战略、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的辩证关系。克劳塞维茨认为防御和进攻既互相渗透又互相转化,两者都不是绝对的东西;战争中既没有不带防御因素的进攻,而防御也照样包括进攻的因素。克劳塞维茨还认为: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是相辅相成和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同一意图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但是他强调:“用流血方式解决危机,即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是战争的长子”,也就是说,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军队。这些理论一直到现在都是作为军事理论的基础,深植于所有军人的心中。

但克劳塞维茨从没有要求人们迷信地对待包括《战争论》在内的所有兵法,他十分重视实践对军事理论的检验作用。在《战争论》中,他把战争理论看成是一种“经验科学”。他说:“理论上的真理总是更多地通过批判,而不是通过条文对现实生活发生作用的。”克劳塞维茨在其著作中一再警告人们不要陷于任何教条。他强调,任何军事上的决定、任何决心都不应以一种“体系”,一种成见为标准,而必须永远按照现实情况来决定方向;行动者应该不断适应“时代和一般情况的性质”和“自己处境的特点”。

该著作自1832年被其妻子玛丽·克劳塞维茨发表以来,便被世界各国视为继《孙子兵法》以来最伟大的军事经典著作。

《战争论》由8篇,124章组成,内容几乎论及有关战争的所有内容。

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本中8篇题目是:论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军队、防御、进攻(草稿)和战争计划(草稿)。

本书对西方的军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相当复杂而深刻的影响,而且成为了马克思军事科学、毛泽东军事科学的理论来源之一。东西方各国都很重视这部著作。

恩格斯还在致马克思的信中写道:“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哲理推究的方法很奇特,但书本身是很好的。”马克思也认为,克劳塞维茨具有近乎机智的健全推断能力。对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直非常重视,不仅进行过精深的研究,而且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为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经过万里长征的毛泽东一到陕北,就专门研究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1938年初,毛泽东在延安写下读《战争论》的读书日记。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目的论及战争“概然性”理论等作了批判改造和发展。毛泽东甚至专门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谈到他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称克劳塞维茨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等“很有道理的话”。

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战争《战争论》的思想就不会过时

1961年,毛泽东与蒙哥马利在武汉会面时,曾谈起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善良的人往往不喜欢战争,但睿智的人却从中得到启迪。当我们翻开《战争论》,感受人类智慧在另外一种领域鲜活,我们的收益不仅仅是军事理论的豁然开朗而已,其哲学思考和思辨的意味同样具有传世名著应有的魅力。即使我们所感兴趣的并不限于军事学术,当我们在其他领域伸展自己的思想,却也能惊奇地发现克劳塞维茨思想的折光。

《战争论》对19世纪的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演进至21世纪,《战争论》的长远价值也开始凸现。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战争,这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思想就绝不会过时。当代西方许多国家军事战略的制定,主要来自于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对于当代战争指导而言,克劳塞维茨在宏观战略层次上的思想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例如,当实力处于绝对劣势时,克劳塞维茨认为:即使自己没有获胜的可能性,也不应该认为采取行动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不理智的。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兵力很少,那么,尽可能地把一切安排妥当,就始终是理智的。这一论述对今天小国或弱国同大国对抗时战略的制定,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类似这样精辟的观点,《战争论》中可谓珠玑满盘,比比皆是。

我们的高层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人应该像毛泽东一样认真地研究《战争论》。毛泽东对《战争论》做过专门的研究,并批判汲取和发展了其中的某些重要论点,使之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毛泽东在批评斯大林对资产阶级的东西采取全盘否定的错误做法时,也特别提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说,斯大林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德国贵族对于法国革命的一种反动,从而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全盘否定了,并据此“否定德国的军事学,说德国人打了败仗,那个军事学也用不得了,克劳塞维茨的书也不应当读了”。显然,毛泽东不仅注意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而且也如同马克思从黑格尔头脚倒置的唯心辩证法中汲取其合理内核一样,批判地汲取了《战争论》中合理的东西。对此,一些国外学者也认为:“毛泽东作为列宁主义者也是一位非常熟谙克劳塞维茨的人和其军事哲学的爱好者。”并认为:“毛泽东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样也是继承和发展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1938年5月,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这一著名的军事论著时,直接引用了《战争论》中的论述,批判地吸收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的目的”和战争“概然性”的思想观点。当然,毛泽东对外国军事理论的吸取,并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批判地继承,并加以改造,赋予新的内容,使之成为自己军事理论的一部分。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之后,仍注意继续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据郭化若回忆:1938年9月间,毛泽东约了十来个人,在他自己的窑洞里开哲学座谈会,每周一次,参加的有许光达、陈伯钧、郭化若,后来又有萧劲光、萧克等将军,文化人有何思敬、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等。在这期间的座谈会上,专门请何思敬讲克劳塞维茨的战略学内容。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在上海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谈起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同时,他还向蒙哥马利介绍了中国的孙子兵法。

在科技因素日益显著的现代战争中,《战争论》使我们明白:精神力量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在后世的军事学家的论述中,他们在肯定武器的科技含量同时,持续把人的因素提到一个突出地位。而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早就指出:“军事活动绝对不是仅涉及物质因素,它总是同时还涉及物质具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因此,把两者分开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精神力量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决定性的作用。克劳塞维茨提醒战斗指挥员说:“使敌人精神力量遭受损失也是摧毁敌人物质力量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这是对心理战多么富有前瞻性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