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18

第18章 《西方哲学史》——思想深度、文学才情兼具的哲学史

必读理由

《西方哲学史》是伯特兰·罗素的一部哲学名著,出版于1945年,全面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西方哲学史》没有标准哲学史的学究气和晦涩性,它深入浅出,注释旁征博引,通俗易懂,文辞优美,生动有趣。罗素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西方哲学史》是他获奖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学才情的哲学史。马元德翻译的《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分上、下两卷,197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年),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家、政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他在多方面的建树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哲学,是现代最为驰名并且拥有最广泛读者的哲学家之一。

1872年5月18日,罗素出生于英国蒙茅斯郡特雷莱克一个贵族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是祖母将他抚育成人。少年时代,在祖父的图书馆内广泛吸收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1890年10月,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与著名人物怀特海、莫尔、麦克塔格特、经济学家凯恩斯等人结识并交往,受益颇深。在第三学年时,改学哲学。

1893年他写了数学哲学论文《论几何学基础》,试图修补康德所谓的时空形式是先天综合判断的理论。这使他获得了剑桥大学研究员的资格。

1900年7月,罗素遇到象征逻辑创始人皮诺。他读了皮诺的著作,感到许多问题突然都有了答案。同年10月,他同怀特海合写《数学原理》,并于1910年、1911年、1912年分三大卷出版。从此,逻辑脱离哲学而独立,后来德国的大学就把数理逻辑归入数学系。

1921年完成的《物的分析》和《心的分析》两部著作中,体现了他的“中立一元论”。

1934年,他的《自由与胆识:1814-1914》问世,在书中他具体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提出政治、经济和历史人物是社会政治史的三个重要方面的观点。

1938年,他又撰写《权力》一书,主张实行“驯服权力法”,以限制某些政客的权力欲望。

随着希特勒的上升,罗素反对纳粹方式,但他也同时反对导致战争的任何步骤。他的态度于1939年有所改变,认为“反对纳粹的战争是必要的”。

1949年,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50年代以后,罗素成为保卫和平的英雄战士,成为西方许多国家左派学生和群众的一面旗帜。

1970年2月2日,罗素伯爵以98岁的高龄死于威尔士的家中。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罗素的重要著作还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论教育》等。

深度解读

《西方哲学史》一书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源于罗素1941-1942年在费城Barnes Foundation的一系列哲学史的讲座。该书1945年在美国出版,一年后在英国出版。

罗素尽管以哲学家的声名享誉世界,但是,他的哲学不是从前辈哲学家那里学来的,而是他自己在搞科学时悟出来的,因此他对哲学的看法就没有科班出身的哲学家那样的学究气。他对哲学的观点早期属于新实证主义,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

《西方哲学史》幽默易懂,也体现了罗素自己的哲学特色。当罗素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奖时,《西方哲学史》被列举为获奖因素之一,并在获奖演说中两次提及该书。

《西方哲学史》全面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全书共三卷,第一卷讲述希腊和希腊化时期的古代哲学,第二卷叙述中世纪时期的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第三卷阐述从文艺复兴至休谟和从卢梭到现代的哲学发展。

罗素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宗教之间的东西,基于对哲学的这种理解,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把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揭示了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与哲学交互作用的。

《西方哲学史》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之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

英国哲学家休谟。罗素对休谟的理论作过深刻的思考。

知识界对他的评价是:他善于将哲学发展与每一时代的思想、政治思潮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反映那一时代的哲学本质。罗素在叙述哲学史时强调政治、社会的发展规律重于哲学本身的发展规律,而更重要的是,有时甚至用前者来剪裁后者。这是标准哲学史的大忌。但罗素显然是要反其道而行之。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罗素认为,若想让读者对哲学家有同情的理解,就有必要在讲哲学思想的同时,对哲学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加以叙述。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不仅讨论该书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他们的哲学系统,他随后还饶有兴致地解释他们错在哪里以及为何出错。因此,比起标准哲学史来,罗素花了更多笔墨在一般历史的叙述上,尤其是一般读者未必熟悉的几个历史时期。

另一方面,哲学家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一。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例如,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哲学,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本书介绍了从5-15世纪基督教发展的知识。

特点之二: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所以罗素在论述哲学家时,将那些对社会影响大的写得就详细,而将那些对社会影响较为小的就写得较为简略。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此外,罗素很注重讲述与哲学家个人生平和社会背景有关的东西,有时还将他们的某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或一些趣闻逸事也记录下来。

特点之三:罗素作为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个人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特点之四:罗素没有把哲学纳入到一些条条框框中,而是揭示出哲学的活生生的发展,显示出哲学的活力。

汇聚了历史上最聪明人的对话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作为一本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学才情的极有特色的哲学史,在著名的哲学史书籍中有其自身的一席之地。它虽然不可作为哲学系学生的标准教材,去了解哲学史上的哲学家们的最正宗的哲学思想,但是它是喜爱哲学的一般读者的最好的读本。

《西方哲学史》最集中地汇聚了历史上最聪明人的对话,而这些对话的思想即是大量的哲学教条和哲学原理的源泉。通过《西方哲学史》可以更多地掌握哲学思想以及从整体上把握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该书对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读《西方哲学史》,可以加强对西方哲学思想和整个西方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客观把握,在获得一些哲学知识的同时,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哲学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