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末期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晏子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五十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前500),晏子病逝。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子生年不详,卒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晏子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他历相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尽忠极谏,机敏善辩,政绩卓著,是继管仲之后,齐国历史上又一位有名的贤相。
晏子出身于齐国贵族家庭。其父晏弱,是齐国大夫,齐顷公、灵公时为正卿,曾奉命出使、会盟于晋国。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晏弱逝世,晏子继任国卿。
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订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却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齐景公召见晏子数落说:“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去治理东阿,如若治理不好,甘愿为此而死。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景公听到一片颂扬声,便亲自迎接晏子,并对他祝贺道:“您将东阿治理得很好啊!”
晏子回答说:“过去我治理东阿,堵住小路,关紧后门,邪民很不高兴;我奖励勤俭孝悌的人,惩罚小偷坏人,懒民很不高兴;我断案不偏袒豪强,豪强很不高兴。您左右的人求我办事,合法我就办,不合法就拒绝,您的左右很不高兴;我侍奉权贵不超过礼的规定,权贵们也不高兴。邪民、懒民、豪强这三邪在外边说我的坏话,您的左右和权贵这二谗在里边进我的谗言,三年内坏话就灌满了您的耳朵。后来我小心地改变了政策,不堵小路,不关后门,邪民很高兴;不奖励勤俭孝悌的人,不惩罚小偷坏人,懒民很高兴;断案时讨好豪强,豪强们很高兴;您的左右求我办事,我一概答应,您的左右很高兴;侍奉权贵超出了礼的规定,权贵们很高兴。于是三邪在外边说我的好话,二谗在里边也说我的好话,三年内好话就灌满了您的耳朵。其实,我过去招致指责的行为才是应该奖赏的,我现在招致奖赏的行为正是应该惩罚的。所以,您的奖赏我不敢接受。”
说完,拜了又拜,便要离去。
景公赶快向晏子道歉说:“您还是继续尽力治理好东阿吧!我就不再干涉了。”
从此,景公对晏子更加信任,并把更大的职权交在了晏子的手里。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三点。第一是齐景公一人说了算,缺少严谨的评价机制,即使有左右大臣参议,也是少数人的意见,没有能够充分体现民意;第二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齐景公看似是根据“公论”下的结论,但因缺乏深入调查,被谗言所惑。晏子成绩斐然时被评为“不称职”,成绩平平时却被评为“优秀”。第三是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顶不住巨大的压力,被迫向潜规则转变。这三个要点构成了一个堪称经典的制度变迁模型,这是历史的幽默,也是对历史的嘲弄。
晏子把关系到政治好坏的人分成了两类,以此来告诉齐景公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既没有惹怒齐景公,也达到了他预期的效果,让齐景公明白治理国家就如判断一个人一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