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6129300000046

第46章 溜溜的他哟

在艺术这个行当里,因有市场活力,一些名气很大的艺术家,过一段时间总要把自己拉到报刊上溜溜,好像不溜溜的话,不但自己会心急,似乎觉得读者也会为他心急甚或把他淡忘。因之,年年轮着报刊转,报刊天天都有“我”。报刊媒体因有这些名人挡关,一些有一定实力而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作者却很少有机会亮相媒体,这无疑减少了这些青年作者宣传、介绍以及出道的机会,相应,也少了让读者认识了解的机会。

前段日子,笔者为一名很有才情的青年画家写了一点短文,意在鼓励,以期不断进步,寄给一专业报纸后,有位编辑告诉笔者,他们那儿名家专版、介绍一类的文章搁下一大堆,在一年之内绝对排不完,哪有小青年上的事。其实,作为报刊媒体,多让文艺新人和读者见见面确实是对他们很大的鼓励,其好处不言而喻。那些书画“大腕”应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们已经成为国际的抑或中国的“四大天王”了,多多给青年人留一点生存空隙怎么样?当年你们发出第一篇文章甚或刊发第一幅艺术作品时候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所有的名人一有成绩,读者都能看见,现代社会很少有被压抑的才人,也很少有被埋没的大块文章。就是在古代没有传播媒体的日子,那些作家、诗人、书画家的得意之作也照样成为传世之作,成为震荡历史的经典。按说,这些名家读者都是很熟悉的,就如金庸大侠笔下被打入西湖牢底的任我行(他在牢底还练内功呢),亦如“革命现代京剧”中的王连举、阿庆嫂一样;他们隔一阶段出来露露面没有什么错,但他们依然在热剩饭,撑他们脸面的依然是那些陈旧东西。应该说,名人陆续推出学术上有价值的论述或者有益于读者的作品是天大的好事,但说来说去还是老掉牙的什么流派、主义一类,书画作品亦如前面摆了一个蛋,其后又换了一个蛋一样,并不是小鸡的孵出,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不拉屎还要占坑。

当代的这些名家,在没有较大跨越式杰作诞生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再花那么一丁儿点功夫,给读者们多准备一点新鲜玩艺,绝不能再上残羹冷炙,否则,是会倒大家胃口的。更有某画者,从知名度上来讲,确属庞然大物,前些日子办了画展,后来又走错卫生间似地办了书法展,并调集所有书法报刊,大加吹捧,整盘整盘地为读者上了那些坏“菜”。说实在的,这位先生的画都还没有画好,更何况作为隔行的书法呢?这不是三豕涉河,谬及读者么?

人世间的什么事儿都要顺着自然来,水平高了,成绩有了,大家都会看到的,不要有六分的本事却当十分用,否则,会把自己累坏的。自古及今的历史说明,凡与学术、艺术有关的人物,都特注重“名”与“实”的等号问题,一些杰出人物甚至常常使自己的“实”重于“名”;说到底,这就是每个中国学人必须谨记的一个“德”字。

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豢养的宠物也渐次多了起来,什么猫呀,狗呀,鸟儿啦地。据说,宠物狗如果每天不拉出门溜溜或者放放风的话,狗儿会急疯的;鸟儿不溜溜的话,会慢慢不叫或者婉转流丽的声音会变成“流行歌曲”,这也就难怪主子们对它们的精心呵护了。然而,据笔者所知,小松鼠在家是养不活的,放回自然界它才能多活几年,尽管松鼠也属带“科”的小动物,但它不同于狗儿、鸟儿的溜法,它逃逸人类之“笼”的约束是为了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