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花编新闻
6126800000121

第121章 笑

那个女子住在我们家隔壁。

每天我都能见到她:略有点胖,总穿着碎花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梳两支麻花辫子,辫子不长不短,正垂在她胸口。

她喜欢坐在楼梯口,搬个小凳子,坐在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非常安详。有时候她也出去逛,头微微抬起,表情矜持,目不斜视。

除了熟人,她轻易不跟男的讲话。因为就住在她隔壁,我们有时候会听见她大声问敲门的是谁,如果不认识,她说:“我妈妈不在家,你等她在才来吧。”非常谨慎。

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照理说很奇怪,好像不应该。但是现在想起来,真是一点印象没有。我们家里说起她,通常会说:赵大妈的疯女儿。啊是的,刚才忘记说,她是个疯子。

传说,她疯的原因与爱情有关。好像是在十八岁那年,爱上了一个人,父亲不同意,正为这事吵闹,却又是文革最乱的那阵子,她的爱人在一次械斗中死了。她因此疯掉,而她的父母从此反目,她们家住得很怪,占了相邻的两个小套,她跟着母亲住一套,她父亲住另一套,连饭也不在一起吃。这么算起来,她有四十多岁了。整整齐齐的麻花辫子,早已经花白。我们并没见过她疯的样子,现在看着只是呆。

反正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她不对劲。

没有去核实过这传说是否属实。但是她和她父亲之间的关系之僵任谁都看得出来。纵然她是个疯子,对一切事物都有点糊里糊涂,有一点她始终坚持:从不对她父亲笑。是真的。一见到她父亲她就沉默了。

而她父亲,我们叫陈爹爹的,却总是在她身边转悠。她母亲赵大妈,怪爱热闹,晚上出去打麻将总要过了午夜才回来——她的生活倒是能自理的。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常常听到她父亲的讲话声:“好睡了。”“小心着凉。”“肚子饿不饿。”一个晚上他要到她窗口徘徊很多回,而女儿永远在门内不理,最多被问急了,会闷闷答一声。

赵大妈一点不同情老伴。她养了四个孩子,现在只有这个小女儿扯着她的心。“我活一日,她好一日,我去了,也不知她怎样。”说起来,赵大妈就不由叹气。但是她性子刚强,也很少有这样的叹息,只是把满心怨恨载到老伴身上,虽然比邻而居,却硬是老死不相往来。因为这件事,周围的人对陈爹爹多少也有些看法。他的人缘不太好。

陈爹爹非常郁闷。虽然他从不说,但只要他的疯女儿一出现,他的眼睛就会跟过去,片刻不肯离开。她大约是知道的,但并不理会,只管抬着头,矜持地走过去。有时候我觉得那种表情就像是一个十八岁的,为了男孩子和父亲赌气的倔脾气女生。只是在她,这一赌气,就是二十多年。她的岁月永远地停在了十八岁那一年一一那一年她脚步轻快,像一切当年的十八岁女生般神情矜持,爱穿碎花衣裳,麻花辫子乌黑地垂在胸口。那一年她失去了她的爱人。那一年她恨上了她父亲,也许认为一切都是因为父亲的反对而起的。那一年开始她拒绝长大,永远十八。

这一天,她又坐在楼梯口。是夏日的黄昏,门前院子里的晚香玉开得正好,粉红色的小花使劲地香着。我下班回来,停好车,抬眼看到她正不知为了什么,在那里笑着。

陈爹爹正好从外面回来,也是一眼就看到了她。她仍然是一张笑脸,没理会。

我忽然发现陈爹爹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无比温柔,然后他也轻轻笑起来了,并且用一种轻轻的,欣慰的、生怕惊动了什么的声音对我说:瞧,我女儿笑得多开心!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只是微笑地,欣喜地望着他的女儿,像看着一个孩子,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孩子。那一刹那,他的笑简直可以溶化一切。

我微笑着轻轻走开,上楼去。却不知怎么的鼻子一酸。

到了楼上忍不住又探头往下看。

他们还在,一个坐着一个站着。都没说话。我看不清他们的表情。

晚香玉的香气一个劲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