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朱鹤亭道家自我养生法
6120900000045

第45章 五官和精神 (1)

1986年8月,笔者在北京,为来自日本的富板英世先生之子,改善其嗳气口臭、食欲欠佳、便秘、口角裂痛等。

切脉:脉象滑短,舌苔厚腻。

点穴:脾腧、胃腧、意舍、胃仓、足三里、上巨虚、建里、梁门穴等。

效果:症者自述:“口臭轻了,口角裂痛消失了,大便正常了,食欲较前有增进。”

中华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为受纳、腐熟水谷的器官。人的脾胃功能强,食欲则好,身体亦会强壮,抗病能力也较强,所以,脾胃称为后天的根本。

胃的功能强弱,表现为“胃气”强弱。胃气盛,食欲则强,胃气衰,则不思食。故,古书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之论。因而,养生学常将“胃气”的协和同不和,看作健康或体弱的标志。

胃热:多系因过食辛辣、煎、炒、烤、炸等食物所致。

主要表现为:口臭,口腔糜烂,牙龈红肿,牙龈出血,大便燥结等。

胃寒:多因过食寒、凉、冰、冻的饮、食品,导致影响胃肠之蠕动功能所致。

主要表现为:吐清水,口淡乏味,流冷涎,喜热饮,热食等。

胃实:多因胃肠积热,胃气雍滞所致。

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臌胀。嗳气,腹部闷燥,胃部“潮热”(定时之发热)等。

胃虚:多因饮食不定时、过渴、过饥、身体虚弱等所致。

主要表现为: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胃胀:多因“胃阳”不足(指胃气虚弱),胃寒所致。

主要表现为:口臭,不思食,胃脘闷胀,消化不良等。

胃火炽盛:常因胃热过甚所致。

主要表现为:口腔糜烂,口吐秽臭,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烦渴饮冷,小便赤黄。

故,“脾胃乃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

1986年8月,应邀赴日本大阪讲学。其间藤原先生要求为其改善耳鸣,遂采用耳针疗法施治。

按:耳者总脉之所聚。耳部汇聚之经络穴位,通脏腑器官。

耳鸣症,作用于耳部患疾,所以,选取:神门、肾上腺、脑点、皮质下、三焦诸穴针治,施治六次后,耳鸣症状得到良好改善。

1986年冬,我跟随时任国务院委员、财政部王部长,到郊区休假。时令的变化,风寒的侵袭,部长感冒了。症见:食欲不振、周身酸痛、发热、流涕。陪行的张秘书,多方上心,症状未减。

张秘书焦急地问我:“是否有办法,不吃药,尽快把部长感冒治愈?”我回答:“以食疗为主,点穴位为副,试试”。张秘书微笑着,略带半信半疑地问道:“能行吗?”

我回答说:“唐朝名医孙思邈指出:‘食能排邪而能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宋代食医陈直指出:‘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用药’”。张秘书欣然同意了。

我当即写出点穴处方:揉风府穴,捏肺俞穴,点太阳穴,按曲池穴,推涌泉穴。张秘书同意。我随列出食疗方,张秘书携方找特级厨师去了。

厨师王师傅来到我住处,满脸笑容地向我说:“朱大夫,您开的食疗菜谱,做起来倒容易,可是讲不得色、乡、味、美啦!”我半开玩笑地说:“王师傅,豆腐渣、葫芦皮,到了你手上,也会变成美味佳肴啊!”他听罢笑了。

晚饭时,王师傅给部长特意做的“感冒菜汤”,端到了部长面前,张秘书笑着说:“部长喝了菜汤,感冒就好了。”部长幽默地说:“菜汤比药还灵吗?”部长夫人插嘴道:“你不要管是菜汤还是啥汤,治好了感冒就是灵汤。”大家一阵笑声……

部长喝了一碗又一碗,连喝了三碗,并要求大伙也都喝一碗。

次日,清晨,部长习练呼吸时,见到我第一句话便说:“朱老,这菜汤可真灵呀,我退热了,想吃东西了,鼻子不流清水了,人也舒服多啦。”

是日,晚饭后,王师傅由张秘书陪着又来到我的住处。张秘书直截了当地说:“朱老,王师傅想向您学习食疗法。”张秘书话音刚落,王师傅诚诚恳垦地开了腔:“朱大夫,特级厨师在中国不止我一个,如果您再教会我食疗,我可成了双料的特级厨师啦。”我一阵笑声后对他说:“你壮气凌云冲霄汉,想叱诧厨坛称霸王呀……”

继此,张秘书在部长支持下,极力与我共商在北京新建的《大观园》内,开设“食疗养膳堂”,由于我当时缺乏“改革开放”的远见和开拓鸿业的魄力,时过也就境迁了。但,食疗的功效,却依然闪烁在我的回忆之中。

1987年秋,日本齐藤雄三先生,因左足乏力,延续多年,专程到香港拜访求诊。

取足患部施以点穴:京骨、金门、地机、下巨虚。

食疗方:螃蟹腿捣碎,油炸食之。

食养方:黄鳝,煮汤饮,食用。

效果:症者自述:“上楼梯痛感消失,且感有力。”

1988年秋,笔者应邀赴日本鹿儿岛和名古屋,讲授中华养生学。期间,应要求传授点穴法术,即边讲授,边实践。

和田夏子,目赤流泪、涩痒畏光,其要求治疗。遂采用点穴法施治。

取穴:攒竹、鱼腰、丝竹空、童子髎、阳白、四白、率谷、头维、肝俞诸穴,运气贯穴,平补平泻。经施治三次。

患者自述:“眼不痒了,不流泪了。”

按:脏腑开窍于五官,五官通达脉气于脏腑,协调官窍气机,疏调脏腑脉络,乃治疗五官疾患之要着。

点穴法术:讲一轻、二柔、三和、四准、五缓、六顺、七补、八泻、九重、十稳等。明气血流注,知脏腑虚实,通经脉行时,达阴阳盛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以取其意,避其弊,求其效。

头晕、胸闷、气短者。

点穴:膻中、缺盆、彧中、步廓、脊中、章门等穴位。

下肢感痿软者。

点穴:鹤顶、膝关、曲泉、蠡沟、阳辅、五枢、丘墟、中封等穴位。

经具体指导,阐明理论、示范手法等。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西医,富有科学理论知识,因而,领悟养生点穴法,明白整体、辨证、因果、生克、虚实、盛衰等关系,就会触类旁通。

日本是一个医学科学发达的国家,十分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国家,中医药学、针灸学等,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西医学医生,在学习中华养生学方面,所表现的态度是谦逊的,所显示的精神是精诚的。因而,大和民族,能够在许多科学领域里,赢得飞跃的发展。可谓“一叶落知天下秋”,“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

1989年午夜,好友香港毛织工厂总裁张公,突然来电话说:“美国属地塞班岛总督在晚宴时,突然昏厥,情况很严重,我马上陪患者来您家。”

45分钟后,一大批人前呼后扶地抬着患者到来,我颇奇怪地问到:“为什么不送到医院急救呢?”张公说:“总督的旧症突然昏厥,下肢僵直,不能动弹,以他的身份治病,不乏名医,可是各方的医生都无法确诊,也就没有有效的治病药物。”

我想突然昏厥可能是癫痫病,也可能是美尼尔氏症或者是脑神经痉挛症或是中风。假若是上述病症,医生都有把握诊断治疗,多年的旧病未有明确诊断就属于疑难症了,而不犯病时又如同好人一般,这又具有亚健康病情了。于是,我决定以怪病奇医的方法治了。

养生学认为:经络传导失调,可致症。

中医学认为:气血淤滞,脉络不和可能导致筋脉活动失常,产生机体拘紧。

于是,采用开七窍,按穴道,通脉络等方法施治。即以双眼、双耳、鼻腔、口腔等,所属的穴位诊治。即,点睛明、童子髎、攒竹、丝竹孔、迎香、地仓、承浆、耳听、耳门、人中,以及神庭、百会、哑门等穴位施治。

手法:先补后泻、平补平泻等方法。

作用是:理气、通窍、醒神、和血等点法,以促进焕发神志、缓解拘挛、协调脉络等作用。

施治50分钟后,总督的神志恢复正常,肢体活动也见灵活,大家高兴的笑了,振奋地鼓起掌来,苏醒的总督紧紧地和我拥抱。

1992年3月11日,在美国纽约市,一位哈佛大学博士陈小姐邀请我到她家作客。介绍了美国“特异功能”人士黛安娜女士给我认识。

“特异功能”产生的现象,以现在科学的水平,尚不能解释。这种功能是天生的?是人为修炼的?尚难以得出科学的论证。

陈博士介绍认识的美国“特异功能”人士,是位双博士学位的科研工作者。她周游列国,讲授“玄学”,门徒甚多。美国主要电视网络,纷纷邀请她现身说法,面对百多现场观众表演她的“特异功能”。

我从录像带中,看见她拿着两把大号的不锈钢汤匙,然后闭目运气。伸掌在空中一挥,双手拇指、示指一前一后轻轻地一扭,刹时间,竟把笔直的不锈钢匙曲扭成麻花形状!

在座的观众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同类的表演,中国、以色列奇人也表演过。香港电视观众亲眼目击:“扭麻花”莫不吱吱称奇。有人认为“特异功能”是幻术、魔术,依我看来,天下间奇人奇事甚多,因为时间万物,人类能见到、认识到、掌握到的,毕竟是微乎甚微。所以,对自己尚未了解、明确到的事物,不可以随意肯定、任意否定。只能去熟悉它,研究它,知道它。

“特异功能”博士,对于我研究数十年的点穴法甚有兴趣,她以率直的性格,直接发出一个很特别的要求:“老先生,我可以在您身上发功,让您感受一下我的功力吗?”

我抱着好奇的心情,不由自主地马上答应。在迟疑之间,“特异功能”博士像看穿我的心事,很悠闲道:“我们彼此向对方发功,看看会怎样!”

我欣然答应,先各自测了脉搏,记录下来,站好位置。这时,我的心仍然忧虑:“她的功力,会在我身上发出什么作用呢?”我顺时提议:“我在您的百会穴发功,请您在我背上发功吧!”她毫不考虑,马上答应。彼此交手约一分钟,我感觉到头晕、眼花、下肢乏力、恶心欲吐。过了一会,她的手离开我的背门,我也移开盖着她百会穴的手。大家一言不发,坐下来再测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