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朱鹤亭道家自我养生法
6120900000043

第43章 风水问答与医案 (1)

问:风水的概念是什么?

答:晋代郭璞(276—324)所著《葬书》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风水一词的出处,也是风水概念的经典诠释。

问:堪舆的概念是什么?

答:三国孟康曰:“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堪舆一词,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汉代·许慎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问:风水与堪舆有何区别?

答:风水是卜居、宅的方术,古代称之谓堪舆术、相宅术、地理术、相冢术、青乌术等。

问:风水术在历史的发展沿革中,有无变化?

答:风水术,在历史的发展沿革中,形成了汉代的“形法”与“堪舆”;唐宋的“形势宗”与“理气宗”;清代的“峦体派”与“屋宇派”。

问:如何看待风水的派别?

答:清代丁芮朴《风水祛惑》曰:“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

问:风水的派别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谁?

答:唐代杨筠松撰《三龙经》,是峦体形势派的代表作。杨筠松是风水形势派的宗师。唐僖宗封其为国师。唐亡后,杨筠松断发隐居。

三国时期管辂,择葬地之先行者,著《管氏地理指蒙》。

东汉《风俗通》云:“汉有青乌子善葬。”《葬经》旧题青乌子撰《抱朴子·极言》云:“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山……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四库全书总目》:“考青乌子名见《晋书·郭璞传》。”

问:古老的风水术中,有哪几部读之有益?

答:黄帝《宅经》、文王《宅经》、孔子《宅经》、玄女《宅经》、淮南子《宅经》、李淳风《宅经》等,皆已失传了。

旧题《黄帝宅经》,如《崇文书局汇刻书》、《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居家必备·趋避》等,皆载有此书,说明此书是一部重要的风水文献”。

问:风水学中,除了晋代的郭璞和唐代的杨筠松,还有谁在风水学上的造诣深呢?

答:汉代之后,在相阳宅术上,首推萧吉了。其所著《宅经》,名列首位,其所持理论,以五行之生克关系为准则。

问:风水术,以方位学、形势学为主要派别,有无综合两派的学说呢?

答:三国时代,山东有一术士名管辂,撰有《地理指蒙》一书。系一部具有系统性的相地资料书籍。书的论述,偏于形势,重于五行学说。

问:理气派的代表性著作是哪一部呢?

答:风水学中,理气派盛行于宋代。《青囊海角经》作者不详(从遣词立意看,似乎是江湖术士所撰)。全书分四卷,重点论述理气,综合阐述天地、八卦、龙穴、天干、地枝、五行、星气等。

问:风水术中,方位学和形势学,在相阳宅和阴宅中,哪一种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呢?

答:风水学的方位术,论益弊、吉凶,相阳宅或阴宅,主要以相术为立论,对客观现实的论证不足。风水学的形势术,对所相之阳宅或阴宅,多以房舍、屋宅或坟冢、墓地的环境形象、近形、远势,论述其优劣、吉凶。至于孰具科学性呢?需要从主观见地和客观现实去分辨之。

问:风水,是中国的古老文化,在国外的华人,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中国人,信风水的很普遍,在国内信风水的人就少,能谈谈为什么吗?

答:看风水,应持两种态度。一是研究风水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分析风水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二是研究风水的玄学性;分析风水的科学性。相阳宅或是相阴宅,要能论出益的方面和益的道理;要谈出弊的方面和弊的道理。所论,不能牵强附会,所述,不可故弄玄虚。谈玄学,须言之成玄理;言科学,应谈之成科学。这样,使人听之,能知其然,也能明其所以然。

问: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学科,现在有些人买房子,装修房子,都要请人看风水,这有道理吗?

答:老子曰:“居善地”,“动善时”。风水学实质上是环境学,气势学,所以是富有客观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

问: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答:是,智者见智。

——相对而笑。

1980年春,中医学院讲师刘林枫,患疲劳综合征(属于非健康征候),经医院高级干部门诊(其父为山东省委副书记)诊治未见显效,由山东体育科学研究所孟所长介绍给予食疗、点穴等方法,改善其身体状况。半月后康复。

人过于劳神,可导致心血虚亏;过度伤感,可酿成心失所养;过甚劳累,可造成精气耗损等。因而,伤元神、元气、元精,则可产生神倦、气虚、精衰等过度疲劳的状况,日久,可产生精神恍惚、夜卧不宁、食欲不振、胸闷气短、心悸怔忡、倦怠乏力、记忆减退、梦遗滑精、月经不调等疲劳综合征。

食养:乌骨鸡1只(去毛、肠、洗净)、黑豆25粒,枸杞子56粒,百合25瓣,莲子15粒,装入鸡腹内,丝线缝合,置于瓦罐或砂锅内,加水(浸过鸡身),武火蒸沸,文火蒸熟。每日清晨饮汤,中午食肉。

功用:滋肾、补气、养心。

食疗:鳗鲡1条(去肠、血、洗净),黄芪3钱,淮山药3钱,桑葚3钱,红枣10枚。龙眼肉25枚,共入砂锅,加水(浸过食物)武火蒸沸,文火炖熟。每日中午饮汤、食肉。

功用:补虚、补血、补精、补气等。

药养:人参2钱,灵芝3钱,山药4钱,冬虫夏草5条,玉竹6片。共入砂锅,武火煎开,文火煎50分钟,加水(浸过药物,高出水面3横指)。每日清晨饮之(适量)。

功用:补气,滋阴,健脾,益血,吐精。

药疗:远志5钱,党参4钱,何首乌3钱,石斛2钱,金樱子2钱,杜仲2钱,牛膝2钱,麦冬2钱,水煎服。

功用:养心,益气,固精,强筋,安神,滋阴,和血。

点穴:选取百会、上星、头维、膻中、脊中、本神、阳池、心俞、血海、气户、经渠等。

手法:平补平泻,吸五呼一,徐点缓放,紧点舒收等。

功用:通经活络,理气和血,固本强标。

刘林枫,系医科大学毕业,因而,现代医学之理论与实践知识,甚是丰富。其在进行运动医学、科研工作、医疗工作中,发挥了中西医结合之积极作用。在参加华东区六省一市的医学科学论文报告会上,由她做了论文答辩,获得高度评价。相处六载有余后,于1985年底赴日本深造。

1985年,顿切夫(保加利亚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收到他的老师从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写给他的信:“我的病有来到我们国家访问的朱医生治好了,希望您能设法找到他,医治您的病。”

经有关部门找到了笔者,给予顿切夫大使诊症高血压症。笔者到达了保加利亚大使馆后,大使夫人拿出自备的自动液晶显示的血压测量器,经测试大使血压是 180/110 。大使躺卧床上,笔者给予点穴治疗。助手刘林枫讲师记录穴位:太冲、太白、太溪、太渊、曲池、阳池穴,每穴点2分钟。相隔8分钟后,再次点穴,每穴点1分钟。

食疗方:

1.莲子心、菊花、山楂各等量,煮水饮。早、中、晚各饮1杯。

2.芹菜、洋葱、各切丝,入砂锅内煮5分钟取出,加醋凉拌,中午食用。

传授呼吸法:清晨面向东方,缓缓吸气,徐徐呼气,一吸一呼为1次,共24次,中午面向南方,缓缓吸气,徐徐呼气,一吸一呼为1次,共16次,晚上面向西方,缓缓吸气,徐徐呼气,一吸一呼为1次,共40次。

经施法一周后,由大使馆医生测量血压为 124/82 ;122/82 ;120/80 。

1985年秋,经著名养生学家于若木女士(陈云夫人)介绍,由中国驻联合国高级官员钱存学博士陪同,联合国教、科、文主任亨利·克茨博士,到北京求诊。

患者自述:经联合国卫生组织检查,“脑部有两处阴影”。走路前行时,身体却向右方偏行,并站立不稳,行走歪斜,须借助手杖行动,言语也迟涩不清。

亨利·克茨博士对我说:“我曾经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治疗过,都未收到效果,也未确诊。法国的著名医学博士,曾断言:我‘将终生离不开拐杖’。 如果,您能让我不拄手杖活动,您将是世界第一。”

我听完这话,笑了。我对钱博士说:“人,患病久治不愈时,会千方百计地寻医求治。如果获悉有医可医时,又总会极尽美言,方足以平衡殷切求医之心理,这可能是苦于病魔折磨之常情常理吧!”钱博士听后似乎是默许般地笑了。

诊疗开始,我的助手刘林枫老师(中医学院讲师)做记录,并配合我做点穴施治。

取:补肾脉以强精益血,养益腰肢。

按:“肾藏精”,主腰肢,肾精强固,肾气充盈,腰肢则活动有力。和心脉以旺盛心力,强化机能。

按:血充盈,髓脑则强健灵活。

肾虚亏而精气不足,心肾不交而神志失和,日久,则可气滞血凝而成瘀结。随之,则产生力不从心,动不由主之病症。

施法:点太溪以固肾原,推大钟以和肾络;点神门以补心原;推通里以和心络。功发督脉,因督脉总统诸阳脉之经气,故,调督阳以强脊髓之气血;功发任脉,因任脉总统诸阴脉之经气,故,调任阴以滋内脏之机能。点神庭穴,因神庭乃膀胱经、督脉之会,可调阳脉之气,贯通膀胱经之经气,输布肾经之气血,以和阴阳,以养神明;点曲泉穴,因曲泉乃肝脉之合穴,可和肝脉气血,以滋养双目,舒展筋腱、关节。

施术:点穴法。治时:午时、酉时。

疗效:经点穴,施治疗,患者可不拄手杖,在房内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