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08

第8章 元朝酒业

安得酒船三万斛,棹歌长久白鸥群。这句诗真切的展现出了元代人的尚饮之风。元代饮酒群体庞大,上至宫廷贵族、文人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喜饮酒。这种风气的形成,与元代酒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朝人尚饮之风炽烈,首推宫廷最盛。元朝的皇帝如太宗、定宗、世祖、成宗、武宗、仁宗、顺帝等人,都嗜酒如命。在这些喜饮的皇帝中,元太宗窝阔台最为典型,《元史》中写到:

“帝素嗜酒,日与大臣酣饮”。大臣耶律楚材屡谏不听,于是他就拿着酒槽的铁口,当面上奏:“蘖能腐物,铁尚如此,况五脏乎?”窝阔台经过这次劝谏后,也反省了自己:“奉父汗之命坐在大位上,朕承担着统治百姓的重任,但朕却沉湎于酒,这是朕的过错,是朕的第一件过错。”随后,他的嗜酒习惯才稍微有所改变。

饮酒风气

元代的文人和士大夫,也大都喜欢宴饮。当时大都城外,有一宴游的好地方,平章政事廉希宪曾在此设筵,邀请名士卢挚、赵孟等人共饮,歌伎手折荷花,唱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曲助兴。

元代曾一度停科举,许多文人入仕无门,就饮酒自娱,以舒缓郁郁之情。另外,元代的道士和尚都可以饮酒,不少寺观都酿酒和售酒。苏州东禅寺僧文友,喜与士大夫交往,有来访者,他就设酒款待。东禅寺还有一位南渡僧林酒仙,“居院不事重修梵呗,惟酒是嗜。”元代的文献中还写到太华山云台宫的道人饮酒的状况:

日食数龠,饮酒未醺而止,不尽醉也。人家得名酒争携饷之,至则沉罂泉中,时依林坐石,引瓢独酌。

元代民间酿酒、饮酒、用酒之风相当盛行。很多家庭都掌握简单的酿酒技术,民间普遍存在自酿酒的小作坊。另外,婚丧嫁娶,迎来送往,一日三餐都缺不了酒。

元代酒类

元代尚饮的风气,推动了酒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名酒佳酿和酒类的品种比前代要丰富一些。当时,出现了粮食制作的烧酒、葡萄酒、黄酒、马奶酒、果酒、小黄米酒、阿剌吉酒、速儿麻酒及各种配制酒等。元代的烧酒也非常出名,相当于现代的蒸馏白酒,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

在元代的《饮膳正要》等文献中,都有不少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经过专家的考证,唐代已经初创了蒸馏酒制作法,宋代我国已有了蒸馏酒,但是在元代的时候,蒸馏酒才真正获得发展。

元代,蒙古特色的马奶酒很盛行,葡萄酒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成吉思汗建国后,畏兀儿部族首先归附。畏兀儿当时生活在以哈剌和州(今新疆吐鲁番)和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这两地盛产葡萄酒。因此,在蒙古宫廷中就有了来自这两地的葡萄酒。

延伸阅读

杨世昌蜜酒

杨世昌是北宋时期绵竹武都山的一个道士,他和大文学家苏有一段关于蜜酒的趣闻。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湖北黄冈)。两年之后,杨世昌前去黄州看望苏,苏

邀请他同游赤壁,两人饮酒赋诗,意兴飞扬。后来,杨世昌就将蜜酒的酿造法,写出来送给苏。苏

十分高兴,回赠给他《蜜酒歌》,并在诗前小序中写道:“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苏还在这篇文章中,赞美了蜜酒的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