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意山光走宁海
6102300000003

第3章 桂花芳菲里的莫言

◎章以武

秋风送爽、桂花飘香的时节,在浙东名城宁海县,我近距离仰视莫言,当时并不知道半个月之后他会获诺贝尔文学奖。说来也巧,2012年9月28日是鲁迅先生战友、左联著名作家、革命烈士柔石诞辰110周年,宁海县文联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联袂主办首届柔石小说奖。作为嘉宾,王蒙来了,莫言也来了,我是宁海籍写作人,也有幸被邀。

华灯初上,清雨渐止,花香四弥,宴请将开始。莫言端坐王蒙一侧,他身子略微发福,眼神深邃,笑容可掬。对恭敬上前请他签名合影的文学青年,他都站立,报以谦和微笑,有求必应。也许是莫言的慈眉善目焐热了年轻人的心,他们闪烁着清澈激动的双目,一个一个快步上前,场面好不热闹。这种不期而遇的温暖,给予他们是生生不息的希望!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将成为他们漫长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标杆!

席间,王蒙对东海奇特的贝类海鲜都尝一口,点头称鲜,笑声朗朗。他听了主持人对他与莫言大驾光临的感激之词后,声音清晰、京腔京韵地说:“不用谢我们,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作家就是干这个事情的,这是我们的职责,应该谢谢各位作家的创造性的劳动。”莫言在一旁听得很入神,接过话:“王蒙老师说得好,作家协会的工作就是团结广大作家,为作家们服务,为作家们加油,鼓励他们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好作品。浙江是文学大省,宁波是文学大市,宁海是文学大县,出了不少优秀作家与精品力作,所以我这次来也深受鼓舞,心情大好!”也确实如此,为纪念柔石诞辰110周年,宁海县文联着力推出本土10位中青年作家的10本文学作品,倾力打造宁海文学军团,以秉承柔石精神,繁荣文学事业。

在宁海,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会前会后,莫言都十分强调一个作家要深入生活,要关心低层老百姓的疾苦,与他们交朋友,作品一定要扎根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与奇妙故事。他说:“柔石是我们光辉的榜样,他人生短暂,只活了30年就英勇牺牲了,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奉献了光辉篇章,他对革命充满激情与献身精神,他的作品表现弱小者的血和泪,今天读他的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一样触动人的心灵,让人十分感动。”是的,莫言不仅扎根山东老家高密,他还广交朋友,曾不远千里来到浙江宁海西店的广德寺与住持交朋友,他大慈大悲心中有佛呵!想必,那里有一块丰饶的民间故事宝藏,接天接地,能生发出神奇的精彩。

在谈话中,你可以感知,莫言很重视文化传统,也强调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明初大儒宁海人方孝孺坚拒为燕王朱棣起草诏书而“诛十族”,为浙东山水添了许多钙质;国画大师潘天寿一身正气,献身艺术,爱国爱乡;柔石精神更是气壮山河。莫言深信并鼓励大家:宁海有如此优质的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这种人文基因一定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他认为,继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之后的柔石小说奖也办得非常有感召力,一定会一届比一届强。

听莫言说,如坐春风!

选择一处僻静的山洞读书,与野花鸟雀同乐,是古代文人的一大创造。南宋时,少年叶梦鼎选择了家乡的归云洞,晨起暮寝,寒来暑往,静心读书。后来他中了释褐状元,做了南宋王朝右丞相,便似沾了一点归云洞的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