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意山光走宁海
6102300000015

第15章 徐霞客古道

◎阿门 雪冰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徐霞客古道,路当然是宁海的先人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天时地利人和地走出了必经之路后,又一个卵石一个卵石铺排而成。千百年后的今天,隆而重之地冠以徐霞客美名——徐霞客古道。那是因三百多年前徐霞客走过,那是因徐霞客是游圣……游圣走过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随作家采风团走了一趟。

仲秋八月初,一行十余人,同行的有首届柔石中篇小说奖获奖者蒋韵老师,领队的是宁海县体育发展中心张华飞主任和县文联应简璜主任。上午八点乘车出宁海“新世纪”,一路谈笑风生,很快到岵岫岭,下车步行,想当年徐霞客出西门一人一随,一步一步,哪像我们今天这么潇洒。徐霞客见人意山光,俱有喜态。我们一路快车轻尘,风物一掠而过。甫一下车,步入古道,即沾两脚秋露,当然不是沾湿徐霞客跋涉时双脚的春露。抬眼望,田野金黄翠绿相间,金黄稻浪与秋阳同辉,翠绿庄稼和青山一色。而那低山缓坡间,却如高峰峡谷,飘着丝丝缕缕、散散漫漫、轻轻扬扬的雾岚。徐霞客没写到过,也许没遇见如此景色。路中有一修缮过的旧路廊,路廊我们小时候经常见,那路也等同长亭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座路廊,应有它的见证吧,徐霞客从这里走过,还曾歇过脚呢。是吗?路廊无语。

路廊直立着、卵石路延伸着,它们不管风霜雨雪,它们惯看春光秋色。我们踏着古道,来到响亭山,从一座1965年建造的碧玉般玲珑的小水库起步,沿一条不知其名的山涧上溯。一路亦如山阴道上行,令人目不暇接。此道无关徐霞客古道,却有关柔石与《典妻》。据同行的年近八旬却一身轻捷的民间学者童老先生介绍——那年那月那日,柔石来山脚下的丈母娘家,与大舅爷同爬这座山上里白水村,路遇一妇人,一番闲谈感触良多,后来这妇人便成了笔下原型。爬上半山腰,山顶在望,当年柔石到过的山上人家,我们却没拜访,并非因为村子已搬迁下山,而是因为爬山力有不逮。童老先生倒还没事,来宁海参加首届柔石小说奖颁奖大会的蒋韵女士行程辗转、车马劳顿,可吃不消了。

对于蒋韵,我们并不很了解;恰好此时,手头刚好有份《文学报》,并读到著名作家刘恒写的一篇文章——原来蒋韵和上世纪八十年代令我心慕神追的名家李锐、当下令年轻一代热捧的笛安是一家子!李锐好像把任务交给女儿笛安了,而蒋韵一如既往、作品等身之余依然精品不断,这次获奖的中篇小说《琉璃》便是很好的证明。彩云易散,琉璃易碎,但彩云明日归,琉璃可再造,凤凰当涅槃。在此篇小说获奖前,我在2012年4月号的《人民文学》上读到时,猜想作者蒋韵应该是多愁善感、小家碧玉式的,没想到这次见着却是平易朴素、邻家大姐似的。人总有这种习惯,每每读到小说就要联想、想象作者,这次好几位对上号,有的正如想象中人,当然更多的是“出乎预料”——须一瓜是前者,邓一光、邱华栋、海飞、畀愚等则是后者。如《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先生,读他评论文章时,为他的名字和文章喝彩,这次见到果然是气宇轩昂、意气风发。王蒙先生和莫言先生在电视、报刊上已睹风采,真容更见大家风范。——10月11日,欣悉莫言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那天,斗胆让莫言先生签个名那该有多好啊!其实,不管获没获诺贝尔文学奖,让他签个名留个念本属情理之中。

言归正传。下得山来,辗转之余,来到梁皇山。据《宁海县志》:“梁太清末,侯景作乱,陈霸先兵起,有王子避于此,故名梁王山。”后改名梁皇山。徐霞客到过此山,在《徐霞客游记》开篇虽点到即止,但还是盛赞梁皇山“峰荣水连,木秀石奇”。徐霞客听闻梁皇山的老虎“月伤数十人”,至今想想不是惊叹,而是哀叹!仅仅三百多年,这林中之王老虎便成了稀有动物!也许无须杞人忧天,美国三百年而成世界老大,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业已位列世界经济“老二”。世事沧桑、人事浮沉,历史规律。梁皇山当有规律、大有来历,也颇可说道。它号称江南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它有建于唐武德年间的梁皇寺,此寺原名崇福寺,清同治十一年(1872)改为“拱台书院”;它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与天台赤城山等并称古台州四大胜景的“东天门”……我们来到山下已近十一点,登梁皇山时间不上不下,体力上像蒋韵老师也吃不消。我们大都来过,有的还不止一次,只是与这次的寻访徐霞客古道的主旨不同而已。蒋韵老师到而未游,但并不遗憾,童老先生老当益壮,一路绘声绘色,蒋老师已然胸有美景。况且,我们的古人就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佳话。东晋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大雪之夜驾舟前往阴山拜访好友戴逵。天明方至戴家门前,却又折身返回。人问何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见不见戴逵有何妨?”很好,登不登山又有何妨?!

诚然,徐霞客古道不是我们一天半日就能走得过来的。宁海境内的徐霞客古道长达130华里,当年的徐霞客自宁海出西门,经过暗岩、黄坛街、梁皇驿、岔路口、水母溪和松门岭、王爱山、筋竹岭、百观山、弥陀庵和仰天湖,一路风景、处处留痕。且让我一一道来游圣所经之地吧。

西门。宁海古城有六门,西门额曰“登台门”。《徐霞客游记》“自宁海出西门”便是此门。

暗岩。位于距县城两公里宁台古道,行走时因水流湍急需手按岩石而走,故称暗(按)岩。古时建有暗岩茶廊,供行人歇足解渴,想必徐霞客也歇过脚、喝了茶。

黄坛街。这是徐霞客必经的宁海第一大古村街,建村有千余年,是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杨镇龙的故乡,只不知徐霞客是否“拜访”过杨镇龙故居。

梁皇驿。距县城十公里,为徐霞客纪游首宿地。梁皇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梁宣帝在此避难而得名,梁皇街为古时浙东最早的官道浙东驿道的必经之地,故设梁皇驿。

岔路口。《徐霞客游记》开篇:“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这“路有歧”即指岔路口。岔路口古称桐柏里、桐州,为东晋医学家、博物学家、炼丹术家和著名的道教领袖葛洪后裔的聚居地。

水母溪和松门岭。《徐霞客游记》中有:“又十里,抵松门岭”水母溪位于松门岭下,第二次游历即出现:“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王爱山……”

王爱山。相传,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陈后主的儿子陈胤,从金陵南逃,途经此地,见民风淳朴、风景优美,便在筋竹岭头定居,此村便称为岭头陈,此山便称为王爱山。徐霞客也偏爱此山,着墨最多。

筋竹岭。即位于王爱山山冈,岭上有筋竹庵,徐霞客两次游宁海的就餐处。

百观山。别名“关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谓。徐霞客欣赏百观山风光,一定为之击节。

弥陀庵。此庵是徐霞客继梁皇驿之后的第二个止宿处。

仰天湖。很美、气象万千的名称,尽管徐霞客没在他的游记中提到过。仰天湖在弥陀庵不远处,是徐霞客去天峰寺的必经之地,但因路低湖高,若没人指点很难见到仰天湖,故《徐霞客游记》中难觅湖踪。

好,徐霞客古道随着笔尖一笔带过,至少有了个大致概念,也可谓已神游。

地球说大亦大,我们小小宁海就山高水长、地远海开;说小亦小,被称为地球村,这不,一个颁奖大会,五湖四海的大师名家一下子就聚到一起。一个擦肩,一个交臂,一个回眸;一瓣鲜花,一茎芳草,一片红叶,都能演绎一个个或可歌或可泣的故事呢。这一次相聚也算是一段文坛佳话,说不定还是另一个“兰亭雅集”。

谈笑凯歌还,兴尽意尚浓。古道长且远,还待后来日,更待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