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意山光走宁海
6102300000012

第12章 吉祥禅寺和阆风台

◎叶扬

沿着宁海县城周围的登山步道往雁苍山上走,在北侧玉肌峰下有一座吉祥禅寺。在我们几个人快到的时候,妙涵法师已经在门口等我们了。以前做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时候,我去过很多大小寺庙,它们有的气势宏伟壮观,有的破败不堪,我们每天忙着给这些建筑拍照、调查它们的结构是否安全、各部分构件是否能继续支撑下去,很少有机会像这次这样,坐在寺门口的平台上喝茶。我们身处深山,眼前、四周是幽绿的树林,偶尔能听见一阵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看得见绿色深浅变化的叶波。

妙涵法师一边为我们斟茶,一边说起了吉祥禅寺的历史,这座寺庙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早于天台国清寺九十五年,是宁海县最古的寺院。

创建时,出身陕西霸陵的智者觉圆在寻访各地名山之后,来到雁苍山,选择了这片幽静的山谷,建立了雁门庵。唐代武德元年(618),住持了性师父将小规模的庵扩展为大一些的寺。了性师父供奉了一尊旃檀观音像,还开辟了通往上方庵和神奇的冰泉等胜景的蓬莱径。宋代嘉定三年(1210)中秋上旬,西域僧迦诺迦尊者曾到此住锡弘法利生,尊者之威德芬芳,见者无不为之欢喜,在方孝孺先生为寺所做《砧基册序》中描述:“至宋嘉定三年中秋上旬,接诺迦尊者,非常僧也,乃应真化现,重建崇楼广殿,金碧交辉,寒潭皎月,实为祝圣之坛,性寂孤峰,好个焚修之所,君子闻之竦然,有所兴感,斯真僧之灵异力也。奏闻朝廷敕改吉祥禅寺。”自宋宁宗赐名“吉祥禅寺”之后,寺名一直沿用至今。方孝孺所说之诺迦尊者即十六罗汉中带领六百罗汉分司东胜神州的第三位罗汉,唐代曾在西蜀彭州九龙山化现,为悟达国师释冤疗疮,创立《慈悲三昧水忏》;宋代又至此化现,弘扬正教。从此,山上冰泉亦改称三昧水,因贮于锡壶,水汽能沁出壶壁,又称沁锡泉。日本僧人道元法师曾于宝庆元年(1225)到此求法,回国后创立佛教日本曹洞宗。明末和清初,殚微和山慵两位禅师,将衰落和遭遇战乱破坏的诺迦道场,重建中兴,并新建茗斯堂、乐远堂、妙香楼和普同塔院等。并恭请福建莆田籍的东林学士林友王,撰成《雁苍山志》,将雁苍形胜和文化汇集流传。民国时期,华盛法师主持寺院,华盛法师除弘佛外,还兼习武功和医术,治眼疾远近闻名。蒋介石夫人毛福梅(即蒋经国之母)、宁波专员和宁海县长拜其为师,蒋母出资修整雁门古道。不久寺宇毁于兵燹,1944年,其徒音仁重建今存大雄宝殿和两厢房。大殿为防战火,无长梁通柱,且鸟雀不栖。

现在的吉祥禅寺,保留着一进院子,打扫得十分干净,院内其中一间佛堂供奉了玉佛。这是数人经过千辛万苦以人力慢慢从山下抬上来的,很不容易。侧院是四名僧人生活的居所,看上去简单朴素。远离都市,幽静、洁净、无欲无求,这是吉祥禅寺留给我最深的印象,非常符合我想象中僧人的生活状态。这里和县城的繁华完全像两个世界,甚至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问妙涵禅师会不会觉得不便,她只是简简单单笑着说:“我们想要的就是这样。”

在吉祥禅寺西侧的天冠峰下,是个上可立百余人、下能容数十人的大石台。这里名为“阆风台”。周边岩石垒垒,树木茂盛,还有多处寒冬能蒸发18~21℃热气的气穴。从台前东行数十步,站到石上,可以将雁苍山尽收眼底,若大声呼叫,可以与吉祥禅寺彼此互通信息,还有沁锡泉、收马坡、小天门、阴阳掌、小西天诸景点。阆风台西侧的天冠峰,连同南侧香炉峰,北侧御屏峰,组成形似天冠菩萨的卧像,1994年9月16日,1995和1999年农历九月十九,曾接连三次佛光从峰顶喷射,有彩照录像为证,令人惊奇。2006年6月4日,被宁波市命名为十大山峰之一,称它为最神奇的山峰。

而阆风台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曾是宋末元初在宁波、台州、绍兴地区影响最大的文人舒岳祥读书的地方。

舒岳祥(1219—1298),南宋嘉定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219年1月4日),生于浙江宁海阆风里尚义(今香山),故称“阆风先生”。仕终承直郎。舒岳祥与胡三省、刘庄孙被清代四明著名学者全祖望尊称为“天台三宿儒”。而舒岳祥以文学著称,诗文与四明王应麟齐名。他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作文,具有“气豪骨老,童时出语辄惊人,落笔不肯随人后”的文学天赋。

宝祐四年(1256),舒岳祥登文天祥同榜进士第,初授奉化尉。咸淳三年(1267),他被友人金陵总饷陈蒙辟入总幕,参与商讨国家政治,闲暇时舒岳祥与人谈文讲道,名震一时。咸淳十年(1274),舒岳祥原本被举荐,准备参与《通鉴》的订正注释,然而,由于他为人正直,不愿趋炎附势,最终愤然离京回乡。

舒岳祥回到乡里执教,为雁苍山赤城书堂堂长,结交了许多地方名士。他经历坎坷,但“气益劲思益深”,更加潜心进行诗文创作,虽战乱频繁,颠沛流离,仍笔耕不辍,写出大量反映当时社会面貌和百姓疾苦的诗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史”创作的名家。晚年,经历过战乱的舒岳祥,诗风具有陶渊明式的田园风格。他一生著有《荪墅稿》、《史述》、《汉砭》、《避地稿》、《篆畦稿》、《蝶轩稿》等著作,共17部,286卷,总称《阆风集》,内容丰富精良。

站在阆风台上,山风飒飒,周围奇峰林立,闻得见树木、花草、溪水、泥土混合的气味,让人深深感到自然的博大。不禁想起舒岳祥在《题雁苍山》一诗中所写的阆风台:“此山吾旧隐,石洞锁嶙峋。竹有四时笋,松生千岁鳞。鼠偷猿藏栗,僧拾鹊巢薪。吾友前峰住,重来不厌频。”这与早年归隐阆风里、号称刘阆风先生的刘倓(1152—1215)所著的《阆风台铭》形成对应:“山欲其秀,以川为耀,川欲其媚,以山为貌。此山之土,岱衡并造,呈献万状,包括众妙。伊昔隐居,栖神乐道,褒德扬芳,载于《真诰》。天门浩荡,双阙缥缈。里曰阆风,岙曰蓬岛。十洲三岛,可望而矅。四明百粤,可览而小。于休我祖,采药误到。福地藏春,桃花夹道。至于宋君,超世高韬。香岩之下,白云之表。因崖为台,环溪为沼。村舍既立,幽趣乃讨。嗟尔后人,念予勤教。污一拳石,是为不好。折一草木,是为不孝。睹此遗规,奉为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