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啯噜到哥老会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在道咸年间秘密社会大融合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其间渗透着天地会、边钱会和青莲教等民间教派的影子,促成了啯噜到哥老会的演化。哥老会又称袍哥、汉留,据四川人刘师亮在《汉留史》中统计,哥老会从清嘉庆十五年(1810)到宣统三年(1911)的101年中,在各省共开山堂36个,四川占16个。20世纪初年,四川省会一区,仁字旗公口至374道之多,至乡间各场、镇及临路之店铺,无不设有公口,招待往来者,目不暇接,而各省汉留之盛,莫过于四川。
四川哥老会内部管理近乎严酷,有诸多繁琐的貌似杂乱无章的规矩,其核心内容是“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如《十条》:第一孝敬父母;第二尊敬长者;第三莫以大欺小;第四兄宽弟忍;第五乡邻和好;第六敬让谦恭;第七忠诚为上;第八行仁尚交;第九上下分明;第十谨言慎行。《三要》:若逢弟媳和兄嫂,俯首潜心莫乱瞧;一见妇女休调笑,犹如姊妹是同胞;寡妇民女最紧要,宣淫好色要挨刀。《十款》:一不许前后把衣扎;二不许帽子戴歪斜;三不许跷脚把腿挂;四不许口内乱开花;五不许当堂把架吵;六不许估扯与胡拉;七不许说话无上下;八不许吵闹肆喧哗;九不许裁瓜或逗坝;十不许灭股并卞娃。《十要》:一要孝悌和忠信;二要久远讲交情;三要礼义为根本;四要廉心且实行;五要谦和与诚信;六要仁爱并和平;七要处世多端正;八要品节允详明;九要视财如粪土;十要做事秉良心。为了维护这些条约规章的权威性,哥老会内部还有着林林总总的惩罚措施,对违规的帮派成员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常见的有打红棍、开除黜名、三刀六眼、挖坑自跳、钉活门神等。
清廷对哥老会始终采取的是封杀的姿态,出赏缉拿哥老会首领并枭首示众,以显朝廷威严,即便是主张社会平稳转型的立宪派,也坚持反对暴力革命,对哥老会采取绝不合作的抵制态度。1909年,四川省咨议局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解散会党案》中强调:“川省会党,名目繁多,人数既众,品类尤杂。彼此争斗,常为地方之扰,劫杀犯禁,亦多自此而出。……此等愚顽,于法固无可宽,论情亦有可悯。会党随处皆是,捕不胜捕,诛不胜诛。若不设法急为解散,久之滋蔓难图,隐忧方大。有何良法使之复为良民,共享治安之乐?”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保路运动的递次升级,四川哥老会趁乱而起,成都罢市罢课带来的社会全面混乱,又给哥老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优良的土壤,更何况有同盟会在其间推波助澜。此时的哥老会,已从地下转入地上,从隐蔽转为公开,成为一个广泛受欢迎的群众性组织,只要拥护反清宗旨者,皆可入会,这对四川社会各阶层不言而喻都有着极大的诱惑。据史料载,此时的哥老会已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入会者有绅商学界的人士,也有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甚至还有官吏和差役,“凡是人口达到五六十户的村庄,无处不设有堂口”。每开堂口一次,新入会者动辄数百人,多以千计,迅速呈全省蔓延之势。
秦载赓是哥老会的重要首领之一,生于1875年,四川华阳人,这一年36岁。从祖父辈起,秦家便以侠义闻名,四方豪客多附之。秦载赓膂力绝伦,18岁即被县人推为华阳民团总团长,秘密参加了哥老会,成为舵把子龙头大哥。时应童试,考官不公,秦载赓带头殴之,时人称他是一个天然的革命家。
清末四川会党特别盛行,品类繁多,成员复杂,城乡公口林立,互不相干,因而力量分散。早在1904年,哥老会大龙头侯宝斋即在新津王爷庙召集秘密聚会,倡议四方九府的哥老会合成一大团体,定名为“九成团体”。发出鸡毛书信后,数千名哥老会代表云集于深山庙宇,商议联合之事。在这次会议上,秦载赓主张甚烈,被公推为川东一带哥老会首领。会后,下令哥老会内部师爷撰《大同改良》一册,秘密四处发布,申明盟约。经过这次秘密聚会,川西南的会党势力大为扩张,反清的宗旨更为明确。
1909年,同盟会员龙鸣剑回川,在成都四圣祠堂创办法政专科学堂,成为同盟会的秘密机关。在此前后,龙鸣剑云游四方,秘密发展哥老会首领秦载赓、张达三、张捷先、罗子舟、胡朗和等人参加同盟会。龙鸣剑能文能武,才情茂盛,且写得一手好诗,秦载赓与他一拍即合,二人关系尤其契合。
秦载赓此时正值年富力强,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激情四射的理想,他以华阳县安吉团首事的名义,兼并了仁寿县煎茶溪仁字号袍哥的“文明堂”,获得了公口总舵把子的位置,并结识了成都附近各地哥老会的龙头大哥,在秘密江湖中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四川保路事起,秦载赓被推举为华阳县保路同志协会会长,他率先将安吉团更名为保路同志军,按区域分保甲编队。为了全面掌控革命的武装力量,将全省更多的同志会改造为同志军,龙鸣剑与秦载赓商定,由秦载赓以哥老会首领的名义,向四方九府哥老会再发鸡毛书信,于8月4日在资州罗泉井召开“攒堂大会”,商议武装起义事宜。
罗泉古镇位于四川仁寿、威远、资中三县交界地带,地处深山,古树参天,沱江支流珠溪河从此地流过,蜿蜒如一条游龙,故被人称作川中第一龙镇。该古镇的闻名始于清朝中期盐井的发现,古镇一度商贾云集,热闹异常,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完好的盐神庙,依稀透露出曾经繁华的苍凉。
至今仍居住在罗泉井镇的老人罗良富,在《罗泉古镇和罗泉井会议》一文中生动地讲述了当年的情景:1911年8月4日,一群神秘的“盐商”冒着炎热酷暑,行色匆匆地来到井灶林立的千年古镇。当天深夜,镇上福音堂内灯火齐明,教堂上安放着一块关公牌位,堂下一字排列着20多名壮汉,每人手中捧着一束香,为首的一人声如洪钟,高声念道:“明远堂愚兄大令下,满堂哥弟听根芽;令出如山非戏耍,犹如金殿领黄麻。只为满奴兴人马,无端抢我大中华。扬州十日遭残杀,嘉定三屠更可嗟!把我汉人当牛马,视同奴隶毫不差。马蹄大袖加马褂,凉帽缀成马缨花。本藩闻言喉气哑,率同豪杰奔天涯。权且此山来住下,金台山上浴风沙。今日结成香一把,胜似同胞共一家。万众一心往前来,声摇山岳起龙蛇。不怕满奴军威大,舍生忘死推倒他。还我河山才了罢,补天有术效神娲。人生总要归泉下,为国捐躯始足夸。战死沙场终有价,将军马上听琵琶。争回疆土功劳大,流芳千载永无涯。奋我精神扶我马,勇往直前莫差嗟。大众弟兄情不假,请进香堂把誓发……”念完誓词,哥老会众会员把手中香烛插入香案之中,每人端酒一碗,一饮而尽,然后像梁山好汉那样依次而坐,“攒堂”议事。
罗泉井攒堂会议的实际策划者是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王天杰、陈孔白,但是在前台发号施令的却是哥老会首领秦载赓、罗子舟、张达三、胡重义、胡朗和、孙泽沛、侯国治、周星五等。这次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五项方略:一、侦查敌情;二、交换情报;三、向团练及富绅借枪;四、各向该县借用积谷、社谷及其他公共财物;五、改同志会为同志军,严肃军纪,统一指挥。
这次会议还决定,在华阳县和新津县分别成立同志军东路、南路总部,由秦载赓、侯宝斋分头主持东路和南路同志军的武装起义工作。此后不久,全川各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几天之内,双流、温江、蒲江、灌县等州县都打出了武装起义的大旗,形成了20万同志军联合围攻省城成都之势。曾经参加过保路运动的四川作家李劼人说道:“若不是革命党人在股东会、同志会中间煽动人心,恐怕连七月初一的罢市罢课也不能闹起来,就是闹起来也不会坚持到半月之久的。革命党人也因为看透了立宪派的弱点,因此,在争路期间,他们就不谋而合地实行了孙中山所手定的办法,一面加入各地同志会,一面极力联络哥老会,暗暗地把光用口舌相争的同志会改成一种有武力的同志军,时机一到,就光明正大扯起革命旗帜来排满。”
按照罗泉井会议精神,秦载赓殚精竭虑,武装起义时将家中所有田产卖掉当军饷,率领东路同志军与清军展开了大小战役数十次,所到之处,连下仁寿、井研、犍为、威远、自贡等十余州县,此时起义各军皆树旗四面,分别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将保路运动面具揭去,而树起同盟革命军之旗帜。四川总督赵尔丰这才明白川局之变,皆为同盟会所操纵,于是仓促之间调兵遣将,与同志军对垒。
在同志军内部,也是泥沙俱下,组成成分错综复杂。既有由哥老会改造而成的队伍,也有原地方民团改头换面形成的武装力量。如井研县同志军首领邓大兴,原来的身份是井研民团头目,起初对保路运动是支持的,保路事起,邓大兴参加同志会,积极为川人争路款。赵尔丰逮捕蒲、罗等九人,邓大兴也为之愤慨,配合全省运动局势将同志会变成同志军。但是当同志军变换旗号,由保路争款转为排满革命时,邓大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所救者蒲、罗诸人,反对逐杀官吏的排满革命,与同盟会发生龃龉。为维护旧秩序,邓大兴请回了已下台的清县令张少川回衙门主政。
秦载赓闻讯,跨上战马,单骑奔赴井研。井研县政界果然已经复辟,同志军占领时所颁布的的各项法律法规均未启用,旧县令张少川端坐于衙门之上,照旧处理公务,施行文书一律盖用清印。秦载赓见状大怒,当庭勒令县令交出清廷大印,沿街张贴布告,重申施行新政。秦载赓此举,引起了井研同志军首领邓大兴的极度不满,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这本来只是因政见不同导致的争执,然而在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政见之争必定成为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杀,在秦载赓离开井研返回荣县的路上,恼羞成怒的邓大兴派出部下神射手朱九儿,预先埋伏于县城甲北门,当秦骑马从这里驰过时,从背后连发数枪,秦坠地殒命。屠杀并没有就此终结。据《秦载赓事略》记载:“秦有胞弟八人同住,家口30余,所居宅院数十间,清军衔之,悉为焚毁。”
秦载赓遇害的消息传来,同志军全军缟素三日,以示哀悼。其好友龙鸣剑此时正在病中,当场口吐鲜血,从此卧床不起。不久,龙鸣剑因长期转战积劳成疾,又因谣传荣县失守,忧愤交加,于1911年11月26日在宜宾徐场赵家大院病逝,时年34岁。
这一出江湖恩仇记的结尾,显示了历史恶性循环的诡谲。荣县军政府成立后不久,指使谋杀者邓大兴被同志军活捉,被捆绑起来游街示众,然后拖到火神庙内的戏场坝上,一刀砍下头颅,装入木笼,悬挂于城楼。直到今天,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一百年了,邓大兴依然还被死死钉在耻辱柱上,接受后来者的拷问、唾骂和鞭挞,却唯独少了对那段历史的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