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学习无疑是应该赞赏的,特别是对处于学习阶段的年轻人来说,这一点值得强调。但同时也应该指出,与勤奋学习相伴的,还应该有勤于思索。如果说勤奋学习旨在继承、奠定基础的话,那么,思考的目的则在于融会贯通,在于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的阶段而不去思索,那这个人就可能永远只是个学习者,而不能成为一个创新者、发明者,成为一个成功者。因此,勤学必须辅以苦思,如此才能有所成就。
当今世界,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思潮与观点齐齐涌现。如果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于接受各种知识与观点,却不留下一定的时间用来思考的话,你势必会让自己的思想陷入矛盾而迷惘的沼泽。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他见他的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给思考留有一定时间的。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他在澡池里思考;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他在苹果树下思考;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思考更加宏观而抽象……没有哪一个卓有成就的人,是让读书占据了他的所有时间,让书籍占据了他脑子里的所有空间的。
英国学者培根曾经把三种不同的哲学家,形象地比喻为蜘蛛、蚂蚁和蜜蜂。他把盲目地堆积材料的求知识方式称做蚂蚁方式;把主观随意地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方式;而最好的方式则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和田野里的花朵中采集材料,并用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些材料,通过蜜蜂的消化、酿造,“蜜成花不见”,蜂蜜要比一般鲜花的甜汁甜美和精粹得多。
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学习的角度,而不考虑发明创造,那也不能否认思考的价值。首先,思考可以使我们所学的融会贯通,学得更好,学得更透。任何学问和书籍都是有它的逻辑体系的,学习阅读因为受时间、环境的影响,势必将其割裂。这时,借助于思考,我们可以把它们连贯起来,并且与以往所学会通起来。此时,我们学到的东西就发生了倍增效应,收获会更多、更大。
其次,思考有助于记忆。思考的时候,我们必然要对所学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这无疑会加强记忆;思考中排列组合等等的一系列条理过程,必然使所学系统化,将知识有条不紊地存储起来,这对记忆当然助益甚大。
另外,思考也有助于把学过的知识加以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虽然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海量的存储器,但是没有谁可以达到那个理论数值,更多的人则是灌在脑子里的东西稍多一些,就容易混乱。此时,去粗取精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只有经常地删除一些东西,备份一些东西,我们的脑子才好用。至于那些错误的东西,就更不应该占据我们脑海的一席之地了。
勤学固然重要,如果不给思考留下一定的时间,将会收获甚微,甚至有可能徒劳无益。因此,一个人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必须在勤学的基础上,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