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个体的生存压力逐渐加大,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穷忙一族,而且非但没有脱贫,反而越忙越穷,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一些习惯思维在作怪。本章告诉你怎样摆脱穷忙一族、掌控生活节奏,从而闲庭信步、潇洒人生!
跟穷忙、瞎忙说“拜拜”
现在大家见面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最近怎么样啊?忙不忙?”回答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呵呵,忙啊,就是瞎忙。”是的,看起来大家的确都挺忙的,看看每天早上地铁站人们匆忙的脚步就知道一二了,这是一个高节奏的社会,人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也好或者是生存也罢而奔波劳碌着。
然而忙归忙,真要问起具体忙了什么,能说得清楚的人还真不多。这正说明现在很多人正处于一种瞎忙的状态,往往注重了工作的数量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工作的质量。这种穷忙、瞎忙的状态也说明了工作的盲目性,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下去,实际上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堆积,可能根本就不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即使能达到也会走很多弯路。
跟穷忙、瞎忙说“拜拜”,就是要追求一种高效率的做事方法,不要一味追求时间的保证和数量的堆积。
小李和小张同在一家公司的技术部门工作,两人的学历、技术水平都差不多。有一次,老板给了他们难度相当的两个项目,要求在一个月之内拿出方案来。其间,小李表现得相当卖力,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公司,然后最后一个离开。而小张则表现得轻松得多,每天按时上下班,并没有任何不同于往日的忙碌。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小李的方案没有得到老板的肯定,而小张的方案却顺利通过了。
在后来与同事的沟通中,小李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他每天是很忙碌,但是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忙碌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针对性,时间保证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这就是效率方面出了问题。而小张则不同,他把整个工作分成几块,每天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计划,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工作在一步一步地进行着。这样的高效率自然会得到高质量的结果。
正因为小张注重了效率,保证自己的每一步工作都不是穷忙、瞎忙,才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工作。
然而,能够做到高效率的人并不是很多,有很多人的工作就是在时间流逝中做着毫无意义的堆积。这样的后果是,你会慢慢地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工作会成为你的负担,而不会有乐趣可言。久而久之,你的自信也会慢慢溜走。
形成高效工作的思维,会让你的工作变得简单,而且有乐趣。把自己的工作进行有计划的分割,不要把努力浪费在与自己的工作目标无关的地方,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满了乐趣,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我们不能总是计算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而要计算做了多少有效的工作,即做了多少能获得收益的工作。毫无结果的工作只是一个浪费人力和财力的过程,是得不到别人肯定的。
在圣安尼奥马刺队和新泽西网队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双方在场上火药味很浓,马刺队的邓肯和基诺比利被网队恶意犯规了好几次,差点动起手来。马刺队是一只伟大的球队,不过这场比赛他们发挥得并不理想。比赛从第二节开始,马刺队就好像失去了开场时的耐心,他们每次进攻都仓促的在10几秒内完成(一次进攻的时限是24秒),仓促出手之后球总是和篮筐差得老远。
即使基诺比利拼命抢下篮板球,有效的进攻依然组织不起来。而网队则打得有条不紊,运球,妙传,过人,投篮,球又进了!到第四节结束时,网队98比87取得了全场胜利。赛后的技术统计显示,马刺队比网队多组织了25次进攻,而命中率则是对方的64%,有近一半的进攻是毫无成效的,这是他们失利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为实现自己梦想所做的事情不正是像组织一次次进攻么?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目标就是完成进攻,实现得分。如果光注意高效率,把有效性扔在脑后,那么效益何来?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地去完成任务,而是要把工作做到点上,让我们每一次的辛苦努力都没有白费。不注重有效性的工作是毫无效率的工作,就像这样的对话:
“嘿,伙计,今天我们在比赛中组织了90多次进攻,了不起吧!”
“真的么,那你们一定赢了对方不少分吧?”
“嗯……很遗憾,我们有一半的球没进去,该死!”
这段对话很可笑,盲目追求效率而不注重有效性的人就是这么可笑!如果你现在正为你的“高效率”而沾沾自喜,不如停下来自己思考一下,你到底做得怎样?
另外在做工作时,一定要了解所要达到的目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的情况下,要让结果最大化,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根本不用去做!时间专家尤金·葛里斯曼的经历足以证明这一点。
就在他当上一所综合大学的系主任之后,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机构邀请尤金葛里斯曼在他们的年度会议上发表论文。他以为这是有关政治方面的事,于是就答应了这个要求,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准备,但发表会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出席会议就是参与这个计划的那些人,总共4个。经过这次教训,当天他便下定决心绝不再轻易答应任何事情。不久之后,同一个机构又请他将当时发表的内容写成一篇论文,刊登在他们没有人看的期刊上,他拒绝了。学校中有许多老师这样年复一年地写论文、发表论文,也规规矩矩地将这些活动列在他们的履历表上。
有人认为,这些人至少做了点事情,总比什么都没做好。而我则认为比什么都不做还糟。当他们以为他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其实他们什么也没做,还比什么都没做更惨。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与穷忙、瞎忙说“拜拜”呢?
首先,搞清楚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我们所做的事情是要得到结果的。我们不会一开始就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去探究手段和技术,而会先自问:我应该做出什么结果?我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是什么?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作业,减少错误的机会。
其次,懂得说“不”。当别人要求给你任务时,在决定你该不该答应对方的要求时,先问问自己:我想要做什么?什么对我才是最好的?如果你答应了对方的要求,是否会影响你的进度,而且因为你的拖延而影响别人?而如果你答应了,是否真的可以达到对方要求的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不应该让额外的要求扰乱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
再次,懂得合作,适时沟通,寻找捷径。要学会积极和自己的搭档沟通,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彼此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合作的时代,相互了解,相互协作,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有效的任务。
另外,自我总结并向“高效能”人士学习。不要盲目地低头傻干,至少在每月做一个工作总结,看看本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看看周围同样忙碌的同事,是否比自己在相同的时间里却完成了更多的业绩。通过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做好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争取在下一个月中,使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
跟穷忙、瞎忙说“拜拜”,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习惯,要注重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逐渐形成追求高效能工作的思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比原来轻松了很多,但是收获却比原来更多。
保留一个宽舒自主的生存空间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他腰缠亿万家产,然而却在过节的时候一脸苦笑:“现在有了钱,我又不知道该享受些什么了!”
今天没有人再像古人那样追求“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但天天人参燕窝,似乎又有暴殄天物之嫌。追求豪宅、名车、时装就和去吃鲍翅一样,属于一种不入流的情趣。赌博可以博一乐,但十赌就会有九输,再说赌博于法于理于修养都不容。去追求美色?更不可取。
“你最钟爱的是什么?充满了你的心灵,让你感到无比幸福的又是什么?”你若认真反思自己的内心需求,一定可以找出答案。
因为“自我”并非隐藏在你的内心深处,而是在你无法想像的高处,至少是在比你平日所认识的“自我”更高的层次里。真正认清你自己的内心渴望,唯有发自你的天性。唯有自己,才有资格成为自己的安慰者。
清人钱泳曾有云:“贫贱近雅,富贵近俗,雅中带俗,可以资生,俗中带雅,可以处世。”
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对着一幅自己的艺术作品不停地看,然后闭目,记住它并遐想。在洗心养神之际,你也许想起了一段童年的往事,也许想起了自己曾经历的惨烈商战,也许……这也算是一种雅俗之间的“资生”、“处世”之道吧。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懂得让自己属于自己”,“必须阖门闭户重新拥有自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为此奢华付出的最沉重代价,莫过于不能拥有自己。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失去了往日的悠闲,精神上高度紧张。万千讯息奔来眼底,瞬息万变的事物需要及时处理。在眼快、手快、脚快、嘴快、反应快,五官四肢躯体综合大繁忙中,唯一闲置起来的却是一个思考的大脑。静不下来的头脑形同空置。大脑需要在宁静中工作。快节奏生活可能训练出快速机敏、准确反应的大脑,却往往失去了哲人式的恬静深思的大脑。
那种总揽全局的综合审视,复杂脉络的仔细梳理,以及思路不通、灵感未至时的耐心等待,找到突破点后的深入掘进,融会贯通后的乘势扩展……这一切都必须有一个从容自由的头脑,一个宽舒自主支配的生存空间,以及一个宁静无噪、无扰无迫的平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