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周瑜请程普、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一面关报孙权接应。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甘宁、阚泽窝盘蔡和、蔡中在水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一卒登岸;周围尽是东吴军马,把得水泄不通:只等帐上号令下来。周瑜正在帐中坐议,探子来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都督好音。瑜即差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器、帆橹等物。号令一出,时刻休违。倘有违误,即按军法。众兵将得令,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说: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说: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瑜骇然说: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荡开棹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
丁奉马军先到,见坛上执旗将士,当风而立。丁奉下马提剑上坛,不见诸葛亮,慌问守坛将士。答说:恰才下坛去了。丁奉忙下坛寻时,徐盛船已到。二人聚于江边。小卒报说:昨晚一只快船停在前面滩口。适间却见孔明披发下船,那船望上水去了。丁奉、徐盛便分水陆两路追袭。徐盛教拽起满帆,抢风而使。遥望前船不远,徐盛在船头上高声大叫:军师休去!都督有请!只见诸葛亮立于船尾大笑说:上覆都督:好好用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徐盛说:请暂少住,有要紧话说。诸葛亮说:吾已料定都督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教赵子龙来相接。将军不必追赶。徐盛见前船无篷,只顾赶去。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说: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
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蓬索。那蓬索堕落下水,其船便横。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去。
诸葛亮智慧、学识远在周瑜之上,在用完连环计后,诸葛亮已知东南风之事,在周瑜突然病倒时,诸葛亮并不急于一言挑破,而是由七星祭台的形式声称帮助周瑜借风,制造迷雾气氛,周瑜此时蒙在鼓中。当诸葛亮施法时,他自己心中明白,这是脱身之计,如果不设此法,简单地告诉那天有风,那诸葛亮脱身便成难事,再加上周瑜气量小,诸葛亮便定死无疑。作?为一个元帅,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是基本要求。此点上周瑜较诸葛亮相差甚远。
后来周瑜临死时说道: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失败,从诸葛亮来讲,量小不容人,而就致胜来说,他始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喜怒不形于色,胜在骗术加知识中。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策略是:乘对方的无知,故意把简单的事情搞得玄乎异常,令人不可捉摸,使对方不得不听任自己摆弄,以便从中作祟。
故弄玄虚,本是用来说明他人耍花招欺骗、迷惑人的一句成语,将其引申为脱身之策,就是强调利用对方的无知或浅见,舞玄弄虚,令对方听自己摆布,从中为自己脱身创造方便。
在战场上故弄玄虚,是必要的,因此这个词语在这种特定情境中也获得了褒义:它是智谋的体现。
4.虚张声势,布疑惑敌
洞悉对方的企图,再顺着对方的思路,布下疑阵,才能牵制对方,取得预期效果。
魏、蜀在争夺江中的斗争中,诸葛亮接连用计,使曹操惊疑心怯,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阔处扎营。诸葛亮笑说:曹操虽知兵法,不知诡计。遂请玄德亲渡汉水,背水结营。玄德问计,诸葛亮说:可如此如此。
曹操见玄德背水下寨,心中疑惑,使人来下战书。诸葛亮批来日决战。次日,两军会于中路五界山前,列成阵势。操出马立于门旗下,两行布列龙凤旌旗,擂鼓三通,唤玄德答话。玄德引刘封、孟达并川中诸将而出。操扬鞭大骂说:刘备忘恩失义、反叛朝廷之贼!玄德说:吾乃大汉宗亲,奉诏讨贼。汝上弑母后,自立为王,僭用天子銮舆,非反而何?操怒,命徐晃出马来战。刘封出迎。交战之时,玄德先走入阵。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操下令:捉得刘备,便为四川之主。大军齐呐喊杀过阵来。蜀兵望汉水而逃,尽弃营寨;马匹军器,丢满道上。曹军皆争取。操急鸣金收军。众将说:某等正待捉刘备,大王何故收军?
操说:吾见蜀兵背汉水安营,其可疑一也;多弃马匹军器,其可疑二也。可急退军,休取衣物。遂下令说:妄取一物者立斩。火速退兵。曹兵方回头时,诸葛亮号旗举起:
玄德中军领兵便出,黄忠左边杀来,赵云右边杀来。曹兵大溃而逃。退守阳平关。
曹操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多次为诸葛亮欺诈而败逃,每次临战时,曹操多恐惧诸葛亮用诈,诸葛亮了解曹操这种心态,抓住了他的弱点,在汉水开战之前,用疑兵扰他,使他一直处于惊恐中,难以辨认哪里实,哪里虚。曹操为摆脱这种状态,下战书请战,当诸葛亮知曹操已上钩时,遂用兵诱之。当曹操发觉上当时,撤退已经晚了,最后让诸葛亮牵着鼻子走。曹操在汉水之所以输给诸葛亮,不是因为曹兵力量不足,而是曹操用兵之策与诸葛亮相差甚远。也就是两人的智谋与智慧,也还差得远。
5.穷追猛打,智谋驾驭
诸葛亮善于虚张声势,而且巧用穷追猛打之策,使得曹操难以喘息,最后不得不弃关而逃。一个军队的统帅,在任何战前、战中、战后,都需仔细谋划,而后战之。
在汉水决战中,诸葛亮用疑兵计打败曹操,直抵取阳平关,曹操见此次出战,一路失利,遂决定亲自督战,与诸葛亮一决雌雄。两军阵前玄德引军出迎。两阵对圆,玄德令刘封出马,操骂说: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刘封大怒,挺枪骤马,径取曹操。操令徐晃来迎,封诈败而走。操引兵追赶。蜀兵营中,四下炮响,鼓角齐鸣。
操恐有伏兵,急教退军。曹兵自相践踏,死者极多。奔回阳平关,方才歇定。蜀兵赶到城下;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操大惧,弃关而走。蜀兵从后追袭。操正走之间,前面张飞引一支兵截住,赵云引一支兵从背后杀来,黄忠又引兵从褒州杀来。操大败。诸将保护曹操,夺路而走。方逃斜谷界口。
曹操自出兵汉中以来,接连失城、丧关、丢粮,最后被追至阳平关,此时的曹操已经恼羞成怒,摆出了一副与诸葛亮一决生死的阵势。可刘备却装出不在意的样子,反派刘封出马,如此一来更加激怒了曹操,亲自引兵杀敌,不料蜀军并未抵抗,一阵鼓角却把曹军吓逃,至阳平关时,又遇蜀军呐喊,曹操受惊弃关而逃,途中又遇截杀,曹操大败,逃往斜谷界口。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曹操丧胆阳平关。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曹操和诸葛亮心理态势:曹操自汉中首战失败后,一直在诸葛亮追兵的围剿下逃生,对于诸葛亮的策略,曹操恼怒,甚至不惜与诸葛亮一决雌雄。就曹操汉中经历来讲,他失去了以往那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特点,并且在心理上带着对诸葛亮用兵的畏惧之情,在未开阵之前,已经输掉了斗志和决心。相反,诸葛亮追曹操,利用的也是曹操丧胆之势,围追堵截,一丝也不放过。最后,让曹操成了惊弓之鸟,不知如何是好。在前文,我们曾谈到诸葛亮善用虚张声势,在这里,诸葛亮不仅虚张声势,而且采用穷追猛打之策,使得曹操难以喘息,最后不得不弃关而逃。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周密的智谋是任何战争开战之前的基本前提,可以这样讲,战场是心战加实战,而实战则为计谋加实力,在心战、计谋和实力中,任何一项的不足都会造成失败,因此,任何人做任何事在开始之前都要就这三项对自己权衡一下,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开战的条件。否则,穷追猛打便会成为武夫之举,就会含有失败的危机。
6.瞒天过海,假象迷敌
虚则实之,实为瞒天过海,制造假象,诱敌上当,使其或进或退,均有利于我方,被我方牵着鼻子走。
诸葛亮四出祁山,直指长安,司马懿用计间后主,迫使诸葛亮不得不班师回朝退兵在此前,姜维问诸葛亮:若大军退,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诸葛亮说: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杨仪说:昔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诸葛亮说:司马懿善能用兵,知吾退兵,必然追赶;心中疑吾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遂传令退军。
却说司马懿料荀安行计停当,只待蜀兵退时,一齐掩杀。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懿因诸葛亮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司马懿谓诸将说: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
于是回军不追。诸葛亮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次后,用口土人来报司马懿,说诸葛亮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懿仰天长叹说: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
遂引大军还洛阳。
在三国中,能够与诸葛亮称得上对手的只有司马懿,二人在长期交战中相知甚多,诸葛亮对司马懿的评价是:仲达知我.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我不如孔明.后人概括为:事前诸葛,事后司马。就本文诸葛亮撤兵而言,诸葛亮虽然在战场上胜了司马懿,但司马懿却能用小人在后方胜诸葛亮。结果二人打个旗鼓相当。在退兵问题上,诸葛亮显得谨慎,用增灶法,司马懿也表现聪明,不敢越雷池半步。对此有人评价为棋逢对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从常理讲,诸葛亮退兵必须留有少数军队断后,以备对方追赶。这是正规行军之道。在此问题上,诸葛亮并没有违背常理,但有所不同的是,虽以少量军队断后,却要制造假象,实施不同于古人的增灶法。本来对诸葛亮退兵有追杀之心的司马懿,心中不得不怀疑此举是否诸葛亮的诱敌之策,因此只好采取以静观变的策略,以防自己中计折兵。诸葛亮安全退兵,抓住了司马懿的多疑心理,这是诸葛亮多次战胜司马懿的惯用计谋。诸葛亮有识人之明,这保证了较为弱小的蜀军在对较为强大的魏军的连年战争中,大多数场合都处于主动地位。识人之明,正是一种大智慧。
7.惺惺作态,假装慈悲
惺惺作态,以迷惑对手的知觉,掩盖自己的真实图谋,亦可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北,周瑜索荆州不成,反被诸葛亮气得奄奄一息,在病榻上,仰天长叹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周瑜停丧于巴丘。众将将所遗书缄,遣人飞报孙权。权闻瑜死,放声大哭。拆视其书,乃荐鲁肃以自代之。周瑜死后,玄德问诸葛亮说:周瑜既死,还当如何?诸葛亮说:代瑜领兵者,必鲁肃也。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贤士佐助主公。玄德说: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诸葛亮说: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赴巴丘吊丧。于路探听得孙权已令鲁肃为都督,周瑜灵柩已回柴桑。诸葛亮径至柴桑,鲁肃以礼迎接。周瑜部将皆欲杀诸葛亮,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诸葛亮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说: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慨,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继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椅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诸葛亮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众将相谓说: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说: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鲁肃设宴款待诸葛亮。宴罢,诸葛亮辞回。
周瑜之死,除了他本身的心胸狭窄、争强好胜外,直接原因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在外事上多施巧计(甚至可说是阴谋)欺骗东吴。按照常理来说,周瑜气死,诸葛亮不应前往,以免发生意外事件。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诸葛亮竟然主动吊丧。这让东吴大吃一惊,就东吴来讲,正常的思维是,如果周瑜系因诸葛亮而死,诸葛亮不可能前来吊丧。相反,诸葛亮来了,这使得东吴不得不重新考虑诸葛亮对周瑜的死是否有直接关系。当诸葛亮给东吴造成疑点后,又让赵云亲自陪伴,这在力量和形象上给东吴将士造成一种假象:如果说周瑜和诸葛亮之间有矛盾的话,可能原因在周瑜而不在诸葛亮。在诸葛亮吊丧完后,马上便和赵云乘舟而归,为什么会这样快的走掉,甚至让鲁肃代问孙权呢?其实,诸葛亮哭周瑜,纯属演戏。在戏中,东吴众将可能一时被欺骗,但是当戏收场后,许多人会明白过来,如果这样,诸葛亮也就危险了。
诸葛亮这种假慈悲,或许或为人所病诟;但是如果置于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背景上来看,就可以理解了,这无非是保存自己(己方)的一种智谋。
8.假作退兵,计骗仲达
假的重复多次,会渐趋麻痹,终至将假为真。诸葛亮佯退兵,司马仲达知其假退,但诸葛亮一退再退,三退以诱之,仲达始疑后惑终信之而追击,最后大败。
诸葛亮袭陈仑后复出祁山,魏主派司马懿前来迎敌。被诸葛亮屡败,司马懿坚守不出。于是诸葛亮思得一计,便传令教各处皆拔寨而起。细作报知司马懿,懿说:孔明必有大谋,不可轻动。张说:此必因粮尽而回,如何不追?懿说:吾料孔明上年大丰收,今又麦熟,粮草丰足;虽然转运艰难,亦可支吾半载,安肯便走?彼见吾连日不战,故作此计引诱,可令人远哨之。军士探知,回报说:孔明离此三十里下寨。懿说:吾料孔明果不走。
且坚守寨棚,不可轻进。
住了旬日,绝无音信,并不见蜀将来战。懿再令哨探,回报说:蜀兵已起营去了。懿未信,乃更换衣服,杂在军中,亲自来看,果见蜀兵又退了三十里下寨。懿回营谓张说:此乃孔明之计也,不可追赶。又住了旬日,再令人哨探,回报说:蜀兵又退三十里下寨。说: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愿往决战!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