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智圣人生
6042900000010

第10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4)

懿心疑,谓二子说: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马司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说: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说: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张虎、乐亦各引兵杀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兵夺了。郭淮、孙礼正在浮桥上与蜀兵接战。司马懿等引兵杀到,蜀兵退去。懿烧断浮桥,据住北岸。

且说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诸葛亮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走了。诸葛亮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说: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清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上方谷困司马懿,是诸葛亮处心积虑设计的一场诱敌入绝谷的军事行动。司马懿深知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采取固守的策略。在错综复杂的地形中,诸葛亮也难急于用兵,只好设计把司马懿的军队调出营寨,然后歼灭之。诸葛亮为了调出自己的主力捣掉敌人的营寨,使之无退路,则设计了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作战方案。一切都按照他的预计进行,只可惜的是不期天降大雨,上方谷准备的干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加之主力已分兵袭击魏兵的祁山大寨,被困在上方谷的司马氏侥幸逃出了上方谷绝地。

利用上方谷地形,表现了诸葛亮作战之道的智慧。至于在森林,草丛、丛林、水域和夜间用兵原则和方法,在实战中的运用事例是很多的。诸葛亮总是根据不同地形布阵设兵,在充分利用地利的条件下,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战斗成果。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企业经营来说,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聪明的企业家总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占足地利的情况下,以最少的成本代价换取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当然,利用已有的条件和环境,利用天时,巧妙地设计行动方案,同样需要精通专业知识来周密的计划。或许,这对于欲资地利的企业家来说,正是成功的奥妙之处。

诸葛亮设计木牛流马,这需要相当精湛的科技知识;但若是没有他高超的智谋,恐怕木牛流马亦会为敌所用。在战争中,不独要拼武力,拼技术,更要拼智谋。

9.未雨绸缪,真言无忌

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诸葛亮言真无忌谏刘备,防患于未然。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后,对其言听计从,尊敬有加,一日,有人送牦牛尾至。玄德取尾亲自结帽。诸葛亮入见,正色说: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耶?玄德投帽于地而谢说:

吾聊假此以忘忧耳。诸葛亮说:明公自度比曹操若何?玄德说:不如也。诸葛亮说:

明公之众,不过数千人,万一曹兵至,何以迎之?玄德说:吾正愁此事,未得良策。

诸葛亮说:可速招募民兵,亮自教之,可以待敌。玄德遂招新野之民,得三千人,诸葛亮朝夕教演阵法。

刘备之人,胸怀大志,放眼乾坤。但自出道以来,未得贤人扶助,所以一直未成气候,得诸葛亮后刘备稍有宽心。一日亲自结帽,被诸葛亮看见,责问了他几句,刘备顿感无颜,直言道出苦衷,诸葛亮劝其在新野招兵买马,后曹军进攻新野时,这些兵马派上了大用场。从诸葛亮责刘备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欲扶助之人,绝不是庸庸泛泛之辈。当他见刘备这样时,做为军师,他不能不提醒,否则玩物必然丧志。当刘备听见诸葛亮言语时,知道自己犯了原则性错误,但他不回避,说出缘由,与军师共同协商。由此可以看出,刘备具有一代名主风范,诸葛亮责刘备的目的是为刘备指出一条生存之道。事实证明,诸葛亮直言无忌,刘备纳言有胸,君臣合作有术。

后人总结诸葛亮之道时,称之为未雨绸缪.

语出《诗经 山风 鸱》。文说:迨天之未阴雨,彻破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趁天晴未下雨,取些桑根皮,修补旧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

后来,未雨绸缪便用于表示随时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的成语。

任何团体、个人不可能没有缺陷,如果不能及时修正完善,必留后患。当你发现上司、老板或朋友的某些致命缺点或隐患时,如能忠诚地提出看法或意见,于人于己都有裨益。未雨绸缪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商业运作,还是外贸谈判,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临事时措手不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其实,所谓居安思危,也就是一种预测能力和应对能力的结合,只不过它不是仅仅从好的方面来考虑问题,而是从坏的方面来考虑,因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好与坏。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两种指向,在战争中更是如此。居安思危,实际上是一种智慧,而应付危险的种种办法,则是离不开智谋的。

附录:诸葛亮的相关论述

1.将执兵权,操兵要势《将苑 兵权第一》。

[原文]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译文]兵权,就是将领统率三军的权力,也是主将树立自己威信的关键。主将掌握了兵权,就抓住了统率部队的要领。好似一只猛虎,添上了双翼,不但具有威势,而且能翱翔四海,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机应变,占着主动。如果将帅丧失了这个权力,不仅不能指挥部队,而且如同鱼、龙离开了江湖,要想求得在海洋中自由地翱游,在浪涛中自由地漂荡戏耍,又怎么能做得到呢?

2.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将苑 戒备第十七》。

[原文]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

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传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说: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说: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说,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译文]国家最重大的事务就是国防,而国防的要务则首推戒备。如果在国防上稍有偏差,则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全军覆灭,无可挽回,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此,国家一旦有了危难,上下就要团结一致,废寝忘食,共谋策略,选拔有本领的人担任将帅,指挥三军迎战敌人。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敌军打到了家门口也不会警觉,就好像燕子将窝筑在门帘上一样,鱼儿在鼎锅里游荡一般,离灭亡的时刻很近了。《左传》上说:对事物没有计划不准备到毫无差错的地步,就不可出师。又说: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预防随时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是古代所推崇的善政。又说:黄蜂与蝎子这一类的小昆虫都能以毒刺作为防御工具,何况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轻视了国防建设,就是有百万之众,也不足以为依靠,所谓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三军将士在出征之前,必得要做好准备。

3.有备无患,无备则失《将苑 轻战第三十五》。

[原文]螫虫之触,负其毒也;战士能勇,恃其备也。所以锋锐甲坚,则人轻战。

故甲不坚密,与肉袒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探候不谨,与无目同;将帅不能,与无将同。

[译文]蜂类等有毒刺的小虫类,是凭着令人生畏的毒刺来保护自身,使人们不敢轻易招惹它;战士在战斗中能英勇作战,是由于他们手中有精良武器,身上有坚硬的铠甲。

所以只要有了锋利的武器,坚实的铠甲,那么全体战士都能英勇善战。如果铠甲不坚实,就好比赤身露体同敌人拼战;如果弓箭不能射中敌人,就好比没有弓箭;虽然射中了目标,但力量不足以穿进去,就好比弓箭没有箭头;如果在作战之前的侦察工作做得马虎粗略,就好比盲人在准备作战;如果将帅不能英勇奋战,就好象没有将帅一般。由此可见,这些都是在战备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4.地形地物,善用者胜《将苑 地势三十六》。

[原文]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狭,蔓衍相属,此车骑之地。依山附涧,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

草浅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竹对交映,此枪矛之地也。

[译文]地势对军队作战有最好的帮助作用。作为将帅来说,不能准确地利用地形地势而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高山峻岭、森林险川,适宜步兵作战。山高路狭、杂草丛生,适宜用战车、骑兵作战。依山临水、狭谷深涧的地带,可以利用弓箭手杀伤敌军。平坦宽阔、自由活动地区,可以利用长戟作战。在草木交错地带,则可以发挥长枪、长矛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