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无尽意
6040000000016

第16章 ·午时 (5)

就是这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杜拉斯,最终两个人走到一起。她为罗伯特怀孕,但是在分娩后发现这个婴儿已经夭折在腹中。在法国革命的时候罗伯特曾经被流放,这段事情几乎成为几个好友的秘密,而在他们离婚十几年后,杜拉斯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里详细地讲了罗伯特被流放和被救的过程。这让在重病期间的罗伯特尴尬并且恼羞成怒,最后在深深的悔恨中死去,他们的恩怨并没有化解。

和罗伯特在一起久了,杜拉斯才发现,原来她对罗伯特的爱情仅仅是短暂并且容易破碎的。她对罗伯特只有迷恋和依赖,没有她想象中“爱情”的样子。而给予她这个样子的是一个叫做迪奥尼斯·马斯科罗的男人,她称他英俊的男人,像上帝一样英俊的男人。她被马斯科罗的外表吸引并且和他一见钟情,他们马上在一起,并且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奇怪的是,罗伯特竟然知道这件事情,而且和马斯科罗成为了终生的革命伙伴和朋友。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杜拉斯无法忍受马斯科罗的冷漠和移情,果断地和他说了分手。

在这之后杜拉斯又有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情人,由于篇幅不能一一提到,我们来看她最后一个情人“雅恩·安德烈亚”,这是杜拉斯给他取的一个名字。在杜拉斯死后雅恩的书《情人杜拉斯》中他这样写道:“初次相遇是《塔吉尼亚的小马群》。第一次读,第一次喜欢。后来,我抛开一切,抛弃所有别的书,只读她的作品。我是一个真正的读者,我立即就爱上了她写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每一本书。我读了又读,把书中的句子完整地抄写在纸上。我想成为这个名字,抄她所写的东西,让自己模糊不清,成为一只抄写她文字的手。对我来说,杜拉斯成了文字本身。”

这应该是真挚而热烈的感情吧。果然不出所料,在雅恩写了五年的信以后,两个人终于见面。雅恩就一直停留在杜拉斯的身边,虽然两个人相差了将近五十岁,虽然雅恩是一个同性恋,但是这不影响杜拉斯对他的爱。在临终的时候她仍然在说:“雅恩,永别了,我走了。拥抱你。我爱你,胜过这世界上的任何人。请您原谅我的一切。”

一九九九年五月,雅恩拿起笔,开始写这本名字叫做《我,奴隶与情人》的书,回忆了他与杜拉斯的爱情和共同走过的岁月。国内的译本名应该是《情人杜拉斯》,这本书现在就在我的手边,静静地摆在杜拉斯全集旁边,由作家出版社于二〇〇七年一月出版。

我爱你,我杀了你。我爱你,我离开你。

爱情是永存的,哪怕是没有情人。重要的是,要有这种对爱情的癖好。

杜拉斯这样形容自己的爱情。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合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的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是杜拉斯《情人》开篇的文字。书里描述的是一段以她真实经历改编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一个属于少女的初恋。

一段属于一九一二年的记忆,发生在越南。

《情人》是一本带有自传色彩的故事,作品包含的内容和情节都与她的真实经历最为接近,而书中的情人形象也是最接近原型的。杜拉斯一生中没有特意地写过回忆录之类的书,她的回忆都在她一本本的小说和剧本里,留存在她五十年的写作生涯里。

而杜拉斯的初恋,发生在她与一个中国北方的男人,一个叫做“李云泰”的男人。他们疯狂的爱恋,却因当时社会诸多的因素最终不能在一起。一九九〇年,杜拉斯听说她的第一个情人早已经去世的消息,老泪纵横,伤心欲绝,并决定将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一九九一年,小说《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出版了。

她说:“这里讲的某些事实,感情,事件也许是我原先有意将之深深埋葬不愿让它表露于外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什么不能说的呢,又有什么不能表露的呢。杜拉斯毅然地决定完全说出这个故事,小说一经出版又引起一阵狂潮。

这段故事,是她永远不能忘记的最美好的记忆。不可抑制,无法停歇,是杜拉斯一生烙下深刻的印记,回忆起来,总是令人心生无限伤感怅然。

10

有很多人提到过杜拉斯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琴声如泣》《爱》《劳儿之徒》《副领事》。

后三部作品被人称作是“沉沦三部曲”。

在当时法国文艺界里,充斥着两种艺术表现形态,一个是“传统写作”,还有一个就是“新小说”,而杜拉斯应该是划在后者里,但是她却表示不满意,她说杜拉斯就是杜拉斯,不属于任何的流派,她就是她,独一无二的她。

《琴声如泣》确实标志着杜拉斯写作风格的转变,向着更加成熟和简洁的方向发展,故事情节的淡化,叙述的直截了当,对人物不再作复杂的描述和铺垫,不再进行烦琐的对话,只是简单地写写他们的对话和动作,用这些来表现他们的存在,这就打破了法国一贯的烦琐复杂的表现形式,给当时的文艺界刮来了不小的清新的风。

《琴声如泣》结束了杜拉斯的一个时代,使她开始变得更加的出名并且一举成为领军人物,这让她飘飘然并且更加的自信,并且在涉足到其他的领域。

而后三部作品之所以要合在一起统一称作是“沉沦三部曲”,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写作地点一致,表达手法一致,并且在故事的情节上都相辅相成。她远远背离了以往的传统模式,反对去虚构一个虽然完整但是不符合现实的故事情节,她主张将世界完全呈现在大家面前就好了。而在故事的人物刻画表述上更加地接近直白和简洁,让人觉得霸道甚至蛮横,需要我们大多的思维和想象。

“沉沦三部曲”也标志着杜拉斯的艺术风格的成熟,奠定了她在法国文学中的地位,并且给她带来了财富,让她有足够的资本去骄傲,并且被更多的读者所认可,这是让她最为高兴的。

11

大海,杜拉斯最喜欢的地方。

在越南的海边,太平洋那势不可挡的潮水曾经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杜拉斯,从那个时候起,她就觉得“大海像是我的一个噩梦”。儿时的记忆,成为她笔下一个又一个小说和剧本,而最直接的表现手法,是她把黑暗的大海用画面搬上了荧屏。

十年的电影生涯。

让我们看看杜拉斯亲自导演的电影有几部,大概有二十部,影响了全世界的也有十部左右。这就足以说明杜拉斯在电影艺术上的造诣也是非凡的。其实这算是天赋,她应该从来没有接触过电影,也没有专业地学习过,但是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反而造成了影响。

电影中有大量的黑镜头、空白镜头,有大段的音乐,有杜拉斯的独白,有演员近乎疯狂的哭喊,有赤裸裸的做爱镜头。

统统的这一切构成了杜拉斯的电影,真正属于她自己的电影。

这些影响力巨大的电影其实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大的解脱,在拍完《奥蕾里娅·斯坦纳》之后,她十年的电影生涯也告一段落了。玩儿了那么久了,她是应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她仔细端详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这么老了,现在有时间了,可是她却害怕看到自己的衰老。她这样形容自己“功能是不行了”。这就是她语言的力量,一语中的。

仿佛那个时候也就只有酒精才是她一生中最忠诚,最美好的情人。酒精能够驱赶她心中的恐慌和失落,也能够激发她的灵感和欲望,她真正做了酒精的俘虏。

这个时候的她,决定重新写作,《情人》就是不久后的作品了。

12

我们来把杜拉斯的作品分为几个阶段。我参考了一些资料并综合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杜拉斯的作品应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杜拉斯以现实主义手法开始写作,写作的技巧和当时的流行写法一致。代表作品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2)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杜拉斯处于不断地摸索和探询阶段,在小说里开始淡化情节,采用多角度多方面的手法表现形式,通过具有潜台词式的对话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代表作品是《琴声如泣》。

(3)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杜拉斯开始对传统的文学形式进行颠覆式的改革,并且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激进的探索,在人物、情节、叙述方法上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杜拉斯式”表达方式。代表作品是“沉沦三部曲”。

(4)同时期,这是她的剧本类型文字,多以对话为主。代表作品是《黄色太阳》《树上的岁月》。

(5)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情人》作为分界线,杜拉斯的文字明显又回归到传统的表现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真的回到了传统烦琐的表达方式,而是“新小说”的表达方式不再适合她的那些自传性质的小说。她重新创作出的跳跃式的空间表达方式和反复的人物出现,空间与时间的转换,简洁而含蓄的句子,都是一种特有的“杜拉斯”语言。代表作品是《情人》和《中国北方的情人》。

在她出版了散文《写作》以后,她的写作生涯也就告一段落了,这个时候距她逝世还有两年。

杜拉斯用了五十年的时间来写作,耗费了将近大半的生命,创造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时代。

13

杜拉斯最后出版的作品是《写作》。她说:“写作的孤独是这样的一种孤独,缺了它写作就无法进行,或者它就散成碎屑,苍白无力地去寻找还有什么可写。它失血,连作者都无法辨认它。首先,永远别将作品向秘书口述,无论她多么灵巧,在这个阶段也永远别将它交给出版商审读。”

——我写作,写作从未离开我。

——我不知道书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有书时我们知道。没有书时,我们知道,好比知道我们活着,还没有死。

——我仍然待在那里看,盼望着它重新开始希望,重新开始生活。

——好,就这些。我要谈谈虚无。虚无。

——写作,就是试图知道如果先写会写什么——其实只有在事后才知道---这是人们可能对自己提出的最危险的问题,但也是最通常的问题。

在《写作》的最后,她说:“写作像是风一样吹过,赤裸裸的,它是墨水,是笔头的东西,它和生活的其他东西不一样,仅此而已,除了生活之外。”

14

这就是杜拉斯。

她用最后一本《写作》完美地终结了她最后的文学旅程,总结了她长达五十年的写作经历。就是这样,她用《写作》一书作为封笔之作,轻轻地,为自己五十年的写作生涯关上了那道华丽而斑斓的大门。

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

就是这样结束了。

一九九六年三月三日,在她的情人雅恩守候了她一夜刚回到自己的房间准备小睡一会儿的时候,杜拉斯又为自己关上了另外一扇大门——她的生命之门也轻轻地闭合了。

一九一四年四月四日,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出生在印度支那的土地上;一九九六年三月三日上午,她在法国圣伯努瓦街五号自己家的床上安静地死去。

就是这样。杜拉斯的时代也结束了。

杜拉斯最终没能和父亲合葬,她被安葬在巴黎的蒙帕纳斯公墓。青石板上刻着她的笔名“玛格丽特·杜拉斯”,刻着她的生卒日,就是这么简单。

她最终没有用回她的真实名字:玛格丽特·道纳迪厄。但是我们应该记得。

死亡就是这么简单。

[尾声]

我用了小量的篇幅写了这位我一直敬畏的作家,其中提到她的生、她的情人、她的感情、她的电影、她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她的思想。那种叛逆、独断的性格和热情开朗大方的品行。

我的文字的力量怎么可以写出真实的杜拉斯呢?不可以,也绝不可能。

但是,我仍然要说,杜拉斯所谓法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必定跟随着时光的流转和文学的长久而永远停留在世界最辉煌的顶端。

让我们记住她说过的话吧——写作,一开始就是我的地方。

我同样这样坚信着。

最后,我想给朋友推荐几本我所喜欢的杜拉斯的作品,它们分别是:

《厚颜无耻的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广岛之恋》《卡车》“沉沦三部曲”《80夏》《情人》《物质生活》《中国北方的情人》《写作》。

你还记得吗?有一个女人,是这样的穿着:一条格子裙,毛套衫外面加一件背心,通常是黑色,或者是大红色,再围上一条颜色鲜艳的长围巾,配着一副黑色的宽边眼镜,脚上穿一双高跟短靴。

这就是杜拉斯,穿格子裙的杜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