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记忆红楼
6036300000020

第20章 最后的疯狂 (2)

造型照开始在全国的媒体还有挂历上登出来了,我对王导说:“您这么说,我还是漂亮女孩子?”

既然演惜春了,胡泽红开始读剧本,看完剧本,怎么看惜春都是一片大绿叶。她就又去找王导:“惜春都没什么戏啊?”

王导大手一挥:“你看原著,凡事有惜春的戏,你给我拎出来,我给你加进剧本!”

胡泽红可认真了,加上自己也对《红楼梦》熟悉,回头就看原著,把有关惜春的戏全部摘了出来,拿去给王导看。

王导是一个很爱护演员的导演,还真把那些情节给加进了剧本。

还有一场戏是惜春画红梅给贾母。

这场戏是两场戏接的,贾母他们看红梅是在东北的千山拍的,画红梅的戏是在北京拍的。由于一些原因,拍“看红梅”的时候胡泽红没去,等到拍完回来,戏接不上了。

胡泽红一点不生气:“谁让你们不让我去,我还想去东北玩儿呢!”

喜欢玩儿的胡泽红很讲义气,有时间回城到她男朋友哪里,也会捎上我们,给我们做好吃的。

她男朋友那时住在北京舞蹈学院,上面是宿舍,下面就是练功房。在她和男友做饭的时候,高亮和我溜到楼下偷看那些女孩儿练功。

跳舞的女孩儿,不但身材好,脸蛋也漂亮,把我和高亮都看傻了。一直看到胡泽红来叫我们,才恋恋不舍地上楼吃饭。

吃饭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楼下那些女孩儿:“以后你回这儿都叫上我们吧!”

一下看穿我们心思的她,不言语,敷衍地点点头。但从那以后,她再也不带我们去了。追问她:“什么时候再去?”

她倍儿认真地说:“我不能把你们带坏了。”

谁带坏谁还不知道呢!

这个开朗的胡泽红,到现在对自己没能演成紫鹃和晴雯还遗憾,只要遇见王导就会说:“我还真是想演紫鹃的!”

当然,她对自己演的惜春还是满意的,也为自己塑造的惜春能给观众留下印象而高兴。

胡泽红的惜春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张静琳,现在的安雯也为自己塑造的晴雯能让观众有深刻印象而高兴。

在我的眼里,胡泽红和安雯都是属于一个性格的人:真实和真诚,是心直口快的主儿;虽然说话直爽,但不会伤害人。

十岁那年,中国戏曲学院在天津招生,安雯的二姐报考了,她和二姐一起去的。安雯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在人堆里极为显眼。副校长指着安雯说:“这孩子是谁啊,来做几个动作看看。”安雯就跟着他做了几个动作,结果连考都没考就直接录取了。当时该校在全国招生比例大概是几万分之一。但全家都反对,安雯的家庭是个大家族,时代都是读书人,不想到了她这儿变成唱戏的。可因为从小就喜欢唱歌,家人没能说服执拗的她,才十岁的她只身来到北京,拜大师张君秋为师。在学校的那几年时间里,安雯每年都是全优生,就因为她不懂得搞好人际关系,所以每次评“三好”总没有她。不拍戏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看书,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安雯是那种非常聪明又很淘气的人,进入《红楼梦》剧组的时候她是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是京剧大师张君秋的关门弟子。在这之前,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了,在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中扮演了小文太太,演得非常到位,是个好演员。

到了剧组后开始被定为林黛玉的人选。

在《红楼梦》剧组里,大家都管安雯叫“小妖精”。安雯在十一岁到十六岁其间特别漂亮,走在大街上的回头率基本上是百分百,演晴雯的时候还不是她最漂亮的时候。进《红楼梦》剧组安雯是冲着黛玉去的。在剧组里训练三个月之后才决定谁演哪个角色。当时黛玉的候选人有晓旭、安雯、演秦可卿的张蕾,最后是由红学大家、中央电视台、导演三组人一起商议评定的。

得知没被选上,安雯心里一阵失落,这时候王导不住地劝她:“这晴雯就是为你写的,没有人比你演更合适了。”

她最终答应了。

安雯:我记得每天五六点钟我们就都得起来练基本功,我学戏曲学了那么多年,这对我来说小菜一碟,早上就懒得去。有一次,大家全去了,就差我一个人,我是被副导演从被窝儿里拎出来的。

李颉:安雯真是那种好演员,在排片段“宝钗夜探宝玉,黛玉被晴雯关在门外”那场戏的时候,当黛玉看到宝玉送宝钗出来,躲在一边的黛玉哭了。安雯一下就进入了角色,把黛玉那种受了冷落、受了委屈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安雯:角色下来后,让我演晴雯,我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就不想演。毕竟晴雯还是一个配角啊!

后来剧组给我做了很久得工作,我才接受的。

拍《红楼梦》的时候,我很少住在剧组,所以和其他演员来往比较少。但因为演晴雯,所以和欧阳的关系比较好。

第一次见到欧阳,是我坐在一楼的走廊栏杆上,突然有人捅了我一下。我看看周围,没有看到人,一会儿又有人捅我。

我转头往下一看是一个大男孩儿,我问他:“你谁啊?”

他笑着说:“我是欧阳奋强,演宝玉的啊!”

欧阳那一笑,特别可爱、特别真诚,我对他一下有了好感,也成为戏里戏外的好朋友了。

晴雯不是十二钗正册里面的人物,但性格鲜明,是曹雪芹,也是很多读者喜欢的人物,是一个刚烈的女子。

我和安雯搭戏是很舒服的,因为互相有交流,也能够做到互相刺激,把戏演得流畅。

比如,我们拍“晴雯撕扇”那场戏,戏里是夏天,可拍的时候是冬天。

安雯:那场戏一大早就要拍,演员要很早就化装。因为戏里演员多,化装组一般是先化次要角色和丫鬟的装,然后是主要演员化装。早到什么时候呢,凌晨两三点就要开始化装。我才不管那些呢,睡到五点多才起来去化装。

拍“晴雯撕扇”戏的时候,眼睛都还睁不开呢!

这场戏是宝玉对丫鬟大发脾气,晴雯跟他顶嘴,被宝玉骂了几句。那场戏剧本里对晴雯没有什么过多展现,我演到那儿的时候,倚着幔帐,眼泪就流了下来。因为晴雯性格里有张扬的一面,但如果过了,这个人物就不可爱了,这时候的她觉得委屈,哭了,愉到好处。

宝玉和晴雯的关系好,欧阳是那种一看就是单纯,没有什么邪念的人,演戏和生活里面我们可以做到耳鬓厮磨。

“晴雯撕扇”一共撕了三把扇子,那么就要有三种撕法。这些情节对于安雯来说都不难,熟悉剧本、把握角色之后,她不会多准备什么,讲究即兴表演。到了现场,我们还是说说笑笑,没有什么紧张的。

王导一喊开机,我们就进入角色,晴雯的三种撕扇,如果配上京剧的鼓点,那就特别好看了,可见她的表演是很有节奏的,在这个跳跃的节奏里面,把一个乖巧伶俐、机灵爽快的晴雯演活了。

“晴雯撕扇”是冬天拍夏天的戏,“晴雯补裘”是夏天拍冬天的戏,我们一样拍得很顺利,都是一条过。

安雯:拍那场戏,很辛苦,服装是冬装,把我身上都捂出了痱子,很难受也很烦躁。旁边搁着风扇,但是拍摄的时候,为了演员的情绪,是不能开扇的。每拍完一个镜头,我就开始脱服装,欧阳就给我扇扇子,让我凉快凉快。

“晴雯撕扇”、“晴雯补裘”和“晴雯之死”是晴雯的三场重场戏。

拍“晴雯之死”,剧组也是一大早开工的,是在北京昌平的山区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