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记忆红楼
6036300000016

第16章 宝玉和宝钗的重场戏 (1)

在剧组拍戏,只要没有我的戏,我就拿着一本书看,等着我的戏。当时我的理想就是考电影学院或广播学院。

有次在正定荣宁街拍戏,没我戏的时候我拿上书在一边看,张莉过来递给我一本杂志,一看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一份内部刊物,太难得的一份杂志了。

从这本杂志上面,我了解到了德国著名导演法斯宾德和著名电影《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这部电影开场婚礼的场面至今还是电影学院课程经常讲解的经典。

在张莉借给我的杂志上面,很多地方都用红笔画了线,我没有问张莉是不是她画的,就是问了,她也不会回答的,因为她就是那么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今天,我还访问着这本杂志。

在拍摄《红楼梦》的时候,张莉还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考上了,但她没有去。

张莉:因为当时我是主演,不可能中途去上学,这样会影响拍摄的。

回头看张莉是很努力的,是在拍摄中间一步一步成熟起来,会演起戏来的。

“和宝玉比通灵”是宝玉和宝钗的重场戏。

这场戏和我张莉都不轻松,在王导和其他表演辅导老师一起审看片段表演的时候,就有人批评我:“你不是宝玉,倒像个查户口的小警察。”

当时就全场哄堂大笑,我被笑得涨红了脸,那是进组以来最沮丧的一次。

那天吃完饭,我就去找王导,想听听他的意见。

“我感觉你是在装小!”王导说,“你二十多岁,宝玉十几岁,这是个问题。但,不要主观去演‘小’,那只能给人假的感觉。年龄问题可以通过化装、服装、摄像、灯光来弥补,你要体验的是宝玉在不同的环境和人物面前的内心情绪,然后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

像这样的功课对我都是难题,对于第一次拍戏的张莉更是难上加难,正式拍摄的时候,我和张莉表演起来比较顺,我知道在这后面是李颉一招一式地教张莉怎么体现出宝钗那种心里踏实但是又不露声色的性格的,而这里也有张莉自己的努力。

看着熟睡的宝玉,宝钗拿起袭人给宝玉绣的肚兜,听见宝玉梦中说,不认金玉姻缘。在这场戏里,张莉也能把李老师教的方案运用到表演里面来。

宝钗扑蝶,几乎是无实物的表演,在李颉老师的辅导下,张莉表演得很精彩,成为薛宝钗不多的有青春活力的戏。

还有就是结尾,当宝玉成为平民,沦为指乞丐,等到宝钗赶到,宝玉已经走了。张莉的表演很好地把宝钗的失落和怅然表达了出来,还有潜台词:“哦,宝玉还是不肯见我!”

我挺佩服王导挑演员的准劲,就是每个角色和演员本身都比较亲近。因为张莉的性格接近薛宝钗,才把扮演薛宝钗的任务完成了。

李颉:我也说过王导挺鬼的,他找的演员都和角色很接近!

在我们那群拍《红楼梦》的年轻演员里面,只有张莉是来自部队的现役军人。

那时穿上军装的女孩子都很不容易的,而且她是在七十年代就当兵的女孩子,应该说,可以当兵的人都很优秀,又是文艺兵,那就更让人羡慕了。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就是军令。这个命令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接受还是不接受,都要执行,个人是很不重要的。可能因为这样的环境养成了张莉对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微笑接受,哪怕别人说出难听的话,她都能做到泰然处之的性格。

也许因为现役军人,某种程度上她感觉和我们老百姓不一样,有一种莫名的骄傲,也就不和我们这样的老百姓计较了。

军人和老百姓最不同的是,他们讲究共性,就是团队精神,待人处事要四平八稳,要形成一个整体,不能突出个人,张莉把自己的个性也就不自觉地隐藏起来;我们老百姓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又正值八十年代,处于一个个性解放的时候,追求个性是我们八十年代新一辈的口号,这肯定就会和习惯共性的群体产生冲突和矛盾。

这也是张莉和剧组的人走得不太近的原因。

从《红楼梦》诞生以来,就有“拥薛派”和“拥林派”。

我那时是文艺青年,当然毫无疑问是“拥林派”,因为宝黛的悲剧,因为黛玉的清高和诗人气质、才华还有不流俗,都附合我这个文艺青年的理想和追求。喜欢林黛玉,当然就会认为薛宝钗虚伪、现实、阴险、世故。

喜欢黛玉,加上晓旭投缘、有共同爱好,不管戏里还是戏外都走得比较近。本人不喜欢宝钗,在戏里可以演戏找到出口;而张莉的共性和我的个性也形成了冲突,所以我时不时刺激她,不和她走近。

比如,有场宝钗劝宝玉好好读书的戏,我对宝钗的反感达到了真情流露,借着宝玉的口说:“你也这样说,以后就不要来往了!”

这是宝玉的台词,也是我自己心底的潜台词。

还有,当宝玉和金钏玩,导致王夫人把金钏赶了出去,金钏跳井自杀。宝钗闻讯后去看王夫人,王夫人假惺惺地要厚葬金钏,要做新衣服给金钏,可时间又来不及。宝钗就投其所好地说,她有新衣服可以给金钏穿,她不计较这些。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宝钗的城府和心计。

还有一些男人说:“娶妻当如薛宝钗”,宝钗美貌、端庄、多才,是一般男人最喜欢的“贤妻”。如果你是一个富贵大家庭的主人,她可以尊重你的地位,倍伴你的享受,她能把这一家老少尊卑的各色人都处理得和睦得体。如果你是一个中产以下的男人,她会维持和打理好你合理的生活,甚至会帮你度过窘境,减少你的烦恼。如果你是一个吟诗作画的男人,她可以满足你的风雅。

不合礼法的行动,不近人情的说话,或是随便和人吵嘴怄气的事情,在宝钗身上是不会有的。

张莉和宝钗有些接近,长得也不错,性格又好,毫不例外她也很招男性喜欢。可她都拒绝了!这无意之中符合了宝钗是个“冷美人”的特点。

张莉:在战旗歌舞团的时候,受的教育不一样,就是感情和婚姻一定要得到领导批准才行。那时也小,有时候也会收到一些纸条啊或者一些小礼物,接到这些,马上就觉得“这是大事,不能接受,会违反纪律的”,心里害怕得很!

还有,我进“红楼”剧组的时候,组里就宣布不准谈恋爱,那就得听组织的话,要专心演戏。

冷,也就是理智,不是那时我们年轻人应该具备的,所以我逮着机会就说张莉,说得太狠,她也有脸上挂不住的时候,脸色也不好看,但还是不会和你吵架。

当时真的觉得张莉就是薛宝钗,对这些事情是心里有数的,就像戏里宝、黛、钗的关系,让我们几个人可以很快入戏。

比如,拍“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黛玉嘲笑宝钗,宝钗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当做没听见一样。

拍完这场戏,我问张莉:“有人讽刺你,你真的不生气啊?”

张莉还是慢吞吞地说:“有什么气可生的呢?人家又不是故意的。”

我就说:“要是我故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