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公司是最好的学校
6030800000032

第32章 语言包装:我贵我值

在职场中,我们会说很多话。话不在多少,重要在于我们能不能把说话练到位。

先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否擅长“一句话定义”自己呢?

如果你现在听到这个说法感觉迷茫,因为你没有对自己的说话进行训练。正确的方法是,选取自己最有优势的地方,以合适的语言去包装它,不仅为主流所认同,也突出自己与众不同之处。

当然,职场中你所说的话大部分要讲究真实性,只是选择的语气、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本质要真实。如果一个人天天说假话,他就要用演技来保护这些假话。可大家都知道,真实的东西源自你的本性和本能,是你不必天天刻意去表现就能让大家所看见的。而假的东西你就得时时刻刻防备着不要露馅儿,那种心理负担太重了。同时,天天跟同事领导们在一起,假的也真不了。

如何为自己找到最佳的“一句话定义”,其实也是一个自我了解、自我总结的过程。只有最逼近真实的自我的人,才能总结出最好的“一句话定义”,旁人可以指点,但一定不能代替你自己。

举个例子来说,有个男孩儿想去应聘做置业顾问,他在简历中这样定义自己:我是个善于沟通,亲和力强的优秀销售人才。其实,这是一句套话,话说得还不够准确。

那么这个男孩儿的特点是什么呢?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很多人与他说话都会觉得愉快,但这种愉快并不是来自于他多么会说,而是他会很认真地听,不管他有没有兴趣,听没听懂,反正他的反应非常正确,该点头就点头,该微笑就微笑。

正是这种会听,使别人感到他沟通能力强。对于他工作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他的业绩在以前的公司里只能算中等,但是他销售掉的尾盘(不好卖掉的单元)却是公司最多的。

所以他可以这样定义自己:善于以倾听打动客户,尾盘销售第一的优秀人才。

现在的职场要求员工既要干得好,也要说得好。干是主要的,因为领导没有时间去发现每一个人。一个单位可能有1 000人、2 000人、10 000人,谁能脱颖而出,要看干得怎样。如果是同一种工作,如果是作销售,如果有10 000个人作销售,你就拿销售业绩说明,很自然这匹马跑在前面大家都能看见。

如何成为千里马?如何在公司脱颖而出?必须将干和说结合起来。

说并不简单,例如领导需要你在不同团队的PK当中表现出你对集体的合力,你又起到了很好的核心作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用到说!如果一个对自己的领导会说话,对合作者会说话,对客户会说话,对考核自己的人会说话,那么显然你就会被发现,不光是你自己干得不错,别人都会说你干得不错。

相反,如果你自己不想说明自己的业绩,或者说得夸张不可信,或者说得轻描淡写,有可能你就白干,有可能你干的会被你说的效果抵消。说话是一种技术,什么时候说,怎么样去说,说多说少,说得很严肃认真还是泪流满面、趾高气扬,不同的说法效果也是不一样。

你会说话,你有价值,你在公司中,就又贵又值!

会说话不是只练嘴皮子,还要和思想有关。

说话之前要让自己的大脑有料,要让自己具备包容的思想,这样才会有耐心的沟通态度。说话是为了交流,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别人问多少事,或表达思想时我们都要有耐心,而且不会觉得对方幼稚或无知。别人用简单方式问,我用简单方式答;别人用复杂方式问,我用复杂方式答。

说话是为了表达我们内心的思想,而不是要找出别人的缺点,所以说话不要带出别人的缺点,这就好像去捅别人的眼睛,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丁秀秀是一家超市的收款员,有一天她与一位顾客发生了争执。

丁秀秀认为顾客没有付账,于是说:“你还没有为购买的商品付款,你不能走!”

顾客肯定地说道:“姑娘,我已给了你50元钱。”

丁秀秀又说:“我没有收到你的钱!”

顾客有点生气了,并表示绝对付过钱了。丁秀秀补充道:“我们超市有自动监视器,我们一起去看看录像吧。这样,谁是谁非就很清楚了。”

顾客跟着他去了。录像表明:这位女士的确将50元钱放到了收款台上,但却被前面的一位顾客顺手牵羊地给拿走了。

丁秀秀说:“我们很同情你的遭遇。但是钱交到收款员手上时,我们才承担责任。现在,请你付款吧。”

这位顾客非常愤慨:“你们管理有缺陷,却叫我来承担责任,这真是极大的侮辱!我再也不会到你们超市买东西了!”

可是丁秀秀一再坚持,后来顾客愤怒地扔下了50元钱离开了。

本以为一番争执为超市赢得了利益,可是超市经理获悉此事后,当即对丁秀秀作出了严厉的处罚。

丁秀秀觉得很委曲。经理找她谈话:“我知道你不好受,但你必须仔细想想这么几个问题。第一,顾客作出此举是故意的吗?她是不是个无赖?”

丁秀秀说:“不是。”

经理问道:“第二,她被我们超市人员当作一个无赖,请到保安监视室看录像,是不是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有,她内心不快,会不会向她的家人、亲朋诉说。这些人得知此事后,会不会对我们超市产生反感?”

丁秀秀说:“会。”

经理又问:“顾客会不会再来我们超市买商品?像我们这样的超市在本市有很多,凡是知情者会不会来此购买商品?”

丁秀秀说:“不会。”

“问题就在这里。”经理递给丁秀秀一个计算器说,据专家测算,每位顾客的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而这些人又有同样多的亲友。商家若得罪一名顾客,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若善待每一位顾客,则会产生同样大的正效应。假设每人每周购买20元商品,那么你气走一位顾客,我们一年内会有多大损失呢?”

丁秀秀很快就算出了答案,说:“将失去几万甚至上百万的生意。”

丁秀秀说:“我明白了。可是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遇到这样的事件,我应当怎样去处理?”

经理说:“很简单,你只要改变一下工作态度和说话的方式就可以。你可以这样说:‘尊敬的女士,我忘了把您交给我的钱放在哪里了,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录像好吗?’你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就不会伤害她的自尊心。在弄清事实真相后,你还应该安慰她、帮助她。要知道,我们是依赖顾客而生存的商家,不是明辨是非的法庭。”

说话还要学会扬长避短。

说话太多会导致我们的话没有分量。说话太多会使这个人把一些主意和想法在没有必要的场合和不关键的地方随便就说出来了,这常常使说话变成一种炫耀,使你的话没有力量。所以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如果你是一名老员工,千万不要在公司里说:“这个东西属于你们年轻人玩的,我可学不会。”

如果你是一名年轻人,也不要说:“反正趁着还年轻,折腾呗。”

听到的人会产生负面的评价,前者会让领导和同事感觉他不够积极,后者会让领导和同事对他失去信任。

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谣言,那我们怎么处理呢?先要学会听,不要绝对化,像法官一样去听,客观地听,从不同的角度去听。

如果你知道真相,是不是急于说出来呢?有时候没有必要,也不一定要去辩护,因为说出真相,如果对方不接受,你的解释并不能改变对方的看法,还可能形成新的隔阂和误会。要知道人和人本来就是不同的,有的人本来就是易误会别人的。

争论只有在两个人都够好时才能使双方都获得启发,如果是完全僵硬的争论就成了为保全面子而争,没有什么意义。

不会说话可以少说,但是一定不要嘴快。

不经思考留下的语言恶果比不会说话都可怕。

邓琳琳是办公室文员,她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可每当就某件事情征求她意见时,她还总觉得应该参与一下,免得不合群。于是,问题就产生了。有一天,她所在部门的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可当人家问邓琳琳感觉如何时,邓琳琳直接回答说:“这个可真不好看,因为你身材太胖,不适合。”甚至还说:“把你包裹得像个大粽子。”

同事一听,就非常生气,而且周围大赞衣服如何好的人也很尴尬。因为邓琳琳说的话有一部分是事实,比如说该同事就是比较胖。

久而久之,同事们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儿去征求她的意见。现在公司里几乎没有人主动搭理她。

会说话的人,面对别人的优点,会适度地给予由衷地赞美;面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会委婉地加以提醒,给别人留有足够的面子;面对同事、领导或客户,他们总能得体而巧妙地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迅速赢得对方的好感……

会说话的人,知道面对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面对同一件事,知道从何种角度来说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样的人,让人如沐春风。

对领导说话,更要“三思而后说”。

梁小成目前在中关村一家计算机公司做高级程序员。她之所以离开以前的公司,主要是因为她在同事跟前抱怨领导的话,传到领导的耳朵里后,领导处处排挤她,逼得她不得不辞职走人。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领导交给梁小成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并对梁小成说:“这件事难度大,你敢不敢承担,敢不敢接受挑战?”

尽管梁小成明白自己的实力,她觉得在公司众人中,领导主动找她征求意见,说明领导器重自己,所以梁小成一咬牙就接受了。

结果,由于领导给的期限较短,梁小成的确没能按时完成任务。

梁小成遭到了领导批评,并受到了经济处罚。

梁小成感觉自己太委屈了:既然任务这么艰巨,做不完本是预料中的事。自己当时那么努力,没做完也不该算是工作失误。

见到同事的时候,她就对同事说:“领导真过分,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我干那么难的活儿,我都说做不了,可他非让我做,没做完还罚我。”

不久,领导又把一个难度更大的任务交给她,并说:“这里我是领导,下属只有服从,不许抱怨。我不养吃白饭的人,适应不了就走人。如果你这次再完不成任务,就要考虑是否该换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如果在办公室里不会说话,可能不久就要被请上冷板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