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管理你的老板
6030700000022

第22章 铺好细节,牵着老板走

“牵着老板走”,这对于很多员工来说是不可能的。

他们会想“不是老板让干啥,自己就干啥”吗,怎么可能让老板听自己的意见呢?因而也从不作工作汇报,消极待命。实际上,老板很害怕交给某员工一项工作后,工作有无进展,有无问题,情况如何,员工就再也不向自己汇报了。

老板期待员工用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来对待工作,他们每天都瞪着眼睛观察着员工的一举一动,他们非常看重的是员工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就像你有一个把你当成老太爷侍候的相貌平平的女朋友,和一个赛过天仙,可是半个月不会给你发个短信的女朋友,成熟的你,会选哪一个?

老板不可能一天到晚惦记给你的事情,而是可能在某一瞬间,突然想到“不知办得怎么样了”。能够抓住那样的瞬间,哪怕汇报三言两语也好,这样的员工是出色的职员。

如果你投入工作,并且需要老板的支持,你需要怎么做呢?

怎么才能达到和老板的有效沟通呢?

要学会作好铺垫,用事实和细节作好铺垫,就能赢得老板的信任。

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要养成说话之前先“铺垫”的职业习惯。所谓“铺垫”,就是在你谈话进入正题之前,寒暄几句,如称赞对方的裙子漂亮,或者夸对方上个月的业绩不错等等,起一个缓冲的作用。通过表现出自己的诚意来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

林鸥是一个工作积极,也善于动脑筋的员工。一天开会,轮到他发言时,他说:“我觉得方案还是应该有所调整吧,我感觉……”

本来以为同事们都会点头称是,可是面对明明不合理的方案,大家并没有对他的提议表示同意。

林鸥很不高兴,心想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认真听自己说话呢?后来,林鸥反思自己,他发现问题就在于“感觉,觉得……”这些字眼。过于强调感受,没有科学依据。

说话的方式与说话的内容一样影响沟通的效果。林鸥的话非但没有说服力,还让老板情绪上很抵触。

说同样一件事,如果你先铺垫几句,那对方接受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如果你一开口就让对方感到不舒服,甚至使他感到会损害他的利益,就很容易让他与你针锋相对。

一旦对方产生了抗拒心理,那有效沟通就会终止,你说得再多也没用。所以,新员工在一开始就应养成说话铺垫的习惯,这不是为人圆滑,更不能看作是一种欺骗。

下一次开会的时候,林鸥变聪明了,他说:“前些天我听了老板的指示后,就到几个大商场去调查了一下,参考了大家的意见之后,做了这样一个分析表……”接着,林鸥把自己搞好的数据展示给老板,在客观的数据面前,老板满脸微笑地说:“林鸥的这个意见也可以考虑。我们的方案有待调整。”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应该关注自己身边信息中的事实部分,当听到一些与老板有关的信息时,员工也应该扪心自问:有多少是事实?有多少只是猜测?它们合理吗?需不需要进一步证实?

除了事情本身之外,你是不是也清楚其发生的背景?若事情真的发生了,原因何在?你是否应当全盘接受所发生的事情,或受到人为操纵?而且当你向老板提出建议之前,应考虑到是不是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资讯,或必须搜集更多相关的资讯作为参考,这才能成为牵引老板跟着你的思路走的理由。

作为一名员工活动专员,我想组织全体员工于月初在公园举办一次野餐活动。

为了做好第一步的 “铺垫”工作,我作了这样的安排,一天,我去找老板说:“改善公司的办公环境,提高员工的士气是不是很重要呢?”

看到老板不置可否,我就亮出了我的撒手锏,我给老板看了看去年活动的记录,在我们大型活动后的下一月,业务增长率出现了新高。

这个数据的展示,让我这个提议在老板的心里生根发芽。

老板面部的线条越来越柔和,我知道没问题了,最后老板说:“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野餐。不过,真要组织这样的野餐活动恐怕有点难度,不知道能不能办得成。比如:得及时与公园联系,取得他们的许可;还要决定到时候玩哪些游戏,因为要让每个人都能尽兴;嗯,谁来负责呢……”

听到这些,我心里的石头完全落了地,我对老板说:“我是您的员工,虽然考虑得没有这么全面,但您提出的问题,我都愿意去克服!”

就这样,老板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让构想付诸实施呢,从何处着手”,本次沟通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员工通常对老板抱有很大的期望值,这种心理被带到工作中,就是将希望寄托于老板。但老板也是普通人,他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处处都胜人一筹。

由于他在公司所处的管理地位,使得他的好恶影响着员工的行为,他的决定关系公司的兴衰。老板也有走神的时刻,别觉得老板是压在你心上的一块石头,他也是有血有肉的。

老板的话不是圣旨,当他的意见未必那么正确时,员工很有必要提醒他。当然,合理的建议应该审时度势、有勇有谋,你必须是你所在领域的专家。

例如,老板定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指标,你可以站在公司的立场,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告诉老板这个计划的危险性,一个人大概完成多少工作和完成的时间,从公司利益出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建议,该坚持的就要坚持,不唯老板是从。

这对公司和个人都很重要。要让老板明白,你之所以提出不同意见,完全是为了公司好,你和他的立场一致,不是针对他个人,无损他的权威,你的想法纯粹是就事论事。

很多时候,老板对有的人就是“言听计从”,对有的人则“充耳不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不同,就是老板对人的信任度不同。他信任谁,很自然会觉得那个人的意见是为公司好,是为他好,采纳的时候心情坦然。反之,他不信任下属,那么下属提出不同看法时,他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觉得你是不是对他个人有意见?是不是想从中获得点好处?进而怀疑你提意见的动机。

所以,要管理好老板,平时需要经常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度。关键时候,信任度会让老板感激你的帮助。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还要用行动去帮助老板,有些人明明可以帮得到老板,可就是关键时刻无所作为让老板头疼。

职员小林,终于得到了和老板一起出差的机会,他们一起去的地方坐公交车又到达不了。小林明白这些情况,也知道这时只能坐出租车。然而,小林并没有主动去叫出租车,而是站在一边,等着老板去帮自己叫车。

到了目的地,小林可能也想过帮老板把包从出租车上拿下来,但实际上他却袖手旁观。结果,老板对小林的印象非常不好,因为整个过程中,老板像极了小林的跟班。

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让小林错过了。

是小林不会思考吗?也不是。小林明明知道要坐出租车去,也明明知道从出租车卸下沉重的行李应该自己来干。

那么是否因为没有行动力呢?似乎可以这么理解。不过打的或帮忙卸行李也不需要多大的行动力。也就是说,小林了解情况,想做也能做到,只是没有去做罢了。

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到呢?

第一,找出阻力所在,改变被动的做事习惯,每天可以强迫自己主动做一件以前自己没有做的事情。

第二,要为自己打气,学习如何应付冲突。事实上,老板不当的反应或许是要解决吹毛求疵、难以驾驭的矛盾冲突,而非针对问题本身。因此,当你面对冲突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出特定的、客观的、诚实的事实和数据。

第三,要改变你对老板的看法,必要的时候把他当作普通人。不要以为只要与老板想的不一样,他就会大发雷霆或怀恨在心,甚至设法报复,让你从此暗无天日。大多数老板对于真诚帮助他的人肯定心存感激之情。

在一个会议上,我和老板明显的意见不合——我提出的意见其实在公司内部已经和不同团队讨论,并且大家达成了共识,而老板因为前段时间出差,并不了解整个策划的详情。

听着老板阐述观点,我明显感觉到危险的存在,这时候,我没有当着大家的面顶撞老板,而是悄悄发了个短信跟老板说了我的看法——原因很简单,当时不仅整个团队上下大约二十人都在,而且还有公司外部的合作伙伴在场。

收到短信,老板显然吃了一惊,看得出来,他还是很认真地看了我的短信,立刻明白了我的想法并且读出了我想法背后的原因,老板立刻调转自己的意见开始往“正确”的方向靠拢。

事后,老板大度地感谢了我在关键时刻的提醒,以便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判断。我相信,真诚的帮助是让上下级关系更融洽、更有信任感的一个好做法。

在与老板的相处中,免不了出现想法不一致的情况。许多员工面对这种情况,就任由自己的直率,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敢于直言,强逼老板认同自己的观点。这就好比牛不喝水强摁头,其结果有三种:一是牛直接把你顶死;二是牛喝完水后又把你顶死;三是牛的力气大,直接挣脱了跑走了。不论结果是哪种,作为员工都是失败的。

要恰当使用接受与拒绝的态度相当重要。一个只会拒绝别人的人会招致老板的排斥,而一个只会向别人妥协的人则会被认为是老好人、能力低、不堪大任,且容易被老板忽视。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坚持一定的原则。

事实上,老板的很多毛病是员工惯出来的。比如面对客户提的一些过分的要求,老板也让员工答应下来,如此一来,岂有不惯出毛病来的道理。好多人对老板一味“纵容”,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吩咐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些甚至为了讨得老板的欢心而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或自尊。没有原则地纵容上司,不仅会给你自己造成伤害,影响你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对上司造成不利影响,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定自己的规矩,来影响老板,并不是说员工对老板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我们还是应该做好一名下属的本职工作,在工作方面尽力配合老板,尽可能减少工作上的失误。毕竟,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老板也有迷糊的可能。

一个好下属就是在“老虎”打盹的时候为他放放哨、站站岗。商业时代,局面瞬息万变,老板再英明,也不可能一贯正确,所以每一个员工就有必要主动为老板分担风险,多一个参照系,多一层保险,保障公司这条大船顺利航行。

定自己的规矩,也可以把自己的决策变成老板的决策,把自己想表达的观点最后转一个弯让老板说出来,让老板成为这件事情的决策者。一旦老板作出决策,老板必然会调集各种资源来促成这件事。

有的员工往往会这样认为:老板既然花钱请我来,就应该听我的。这是幻想而已,老板花钱请你来,又听你的,这不符合逻辑。其实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才对——老板花了钱请你来,理所当然你要听老板的,这才符合公平的市场交易原则。但这并不妨碍你贡献智慧。

你必须把智慧贡献出来,让老板来拍板决定,然后你去执行。

规矩是人定的,在死板的规章制度之外,做与不做、如何做,都有很大的弹性范围。

一个大型集团公司的老板要来视察中国分部。邮件传达的日程是周六上午抵达上海。这可让中国区的员工们紧张了,上级通知全公司周末加班,严阵以待。

这时,有一个员工就表示,如果老板来的时候不是因为公事,而只是私人原因要周六就过来,大家没必要守护在门口。

看到员工们一致如此,领导层就向老板询问他周六来中国是否有私人目的,是否会来到公司。

答案令人兴奋,老板回复:周六周日要处理其他项目,周一早晨来公司开会。

一封E-mail,挽救了近百人的双休日。

我在星级酒店做公关经理,常常不定时被老板叫到单位,亲自迎宾。

最近发现身体素质大不如以前,气色很糟,即使涂上腮红也只不过像是在发烧。想想自己,每晚工作忙到夜里12点,还要一大早跑过来,捧着鲜花、穿着高跟鞋站在门口当迎宾小姐。

我决定改变现状,改变规则,我给老板写了封信,鼓足勇气提出了我的想法“若有贵宾入住,工作日时公关部三位同事可以一起迎接,若遇到周末,值班的那个员工迎接即可”。

很多事的难度只是想象中的,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肯定,老板居然答应了。

此后,每逢周末,我轮番安排一个手下过来迎接,自己气定神闲休息去了。

天底下的人千差万别,事情也是千差万别。我们不能要求自己事事让老板满意,就需要有自己的规矩,自己的原则。好的规矩,要靠好的员工创造。得到一个好员工,老板会逐渐适应,并感觉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