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包里也常年放着一个麻布绣字的小香囊,里面也没有名贵的香料,只是最普通的香药,白芷、艾草、藿香、崖柏等,今年端午新换下的,竟是药味更明显些,连同里面书本,在一起久了,也是淡淡的药香,我却依恋。
光阴已过,又似未曾过。品香,观烟,有看得见,却说不出的孤凉和恩慈。与它的相识,并没有如花的故事,恬淡自然地如一抹月色,始终与我如影随形,只是那么长的时间,路过云锦江山,走过灯火阑珊,我都没有停下来,忘记了抬头看。当我不再奔波,这些古老的情怀,依依而现。我看人世复杂凉薄,也因它们的温暖,总是有情有义,相逢就不为刻骨,也无相思累,倾心相待,不怕世事皆非。
尽管如今雅事凋零,我却坚定,这氤氲了两千多年的香,绝不会断了影踪。
握一卷书,对一炉香,有因有缘世间集,有缘有因集世间。若信因缘,便不再疑惑,只觉一切都是顺遂的天意,所以我决定,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
提笔写琴,才觉曲意难说。它在红尘之中禅心清逸,又在世俗之外得所适情。寥寥七弦,与天地相知,草木相交,又能与人心息相通,懂浮生的清欢与孤独,耐得住风霜和寥薄,气象浑厚却善隐。
你心不在,它声色不动,静悦而空灵,你若有情,它便自太古原初,绵绵倾付,无尽无终。那些记得或忘记的渊源,舒缓如花开,还是那样透醒。
闻弦歌而知雅意,意气因人而生,心念如一,绝不强求。
嵇康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汉文化中,古琴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传统四艺“琴、棋、书、画”,它也一直排在首位,它能代表修为,体现心性,也能表达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
士无故不撤琴瑟,古人以琴修心,克己自持,对外通达万物,用超脱的眼界感知天地,有不凡的性情与风骨。
嵇康就在琴里,寄予了一曲宿命,他躲避昏庸黑暗的时政,在竹林深处,以梦为枕,琴心合一,歌酒同声。山下的争夺和繁喧,他不是不想看清,而是早已洞悉,不欲相争。人生苦短,如何长生,他不愿在湍急的水流中被带走,向往着高山上的傲雪青松,明知寒食散是毒,也含笑咽下,连同满目的苍楚。
就要了那份注定的痴和疯,在寒夜里点灯,留下一代风流。有琴在手,再多的郁气也有风云可抒,男儿豪情,在江在湖,广陵散里的杀伐和剑影,应机而动,无悲无喜的面容。他长发披散随风,广陵绝响,也是放生。
我听着嵇康留下的《长清》,只看眼下,目垂久久。
人生而孤独,有时尚不及草木,野草闲花还可点缀一眼春色,而我们,渺小又匆匆,怕荒凉,还怕触动,以为护好的心灵,早已忧伤遍布。
人有情,万物才有灵。同处红尘之中,需温柔相顾,才知天清地宁。夜深同花说相思,便不会凄冷,晨起窗前听鸟鸣,它来告诉你外面的温度,把偶遇的种子埋进土里,也许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赏雨听雪观风,云水是禅,可彼此铭记,一见钟情。时光是见证,我不要永恒,但心在的这一刻,安之若素,山河不负。
春秋时期,各诸侯的宫中都会有技艺高超的琴家,他们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师涓等,可见内心的敬重和端肃。
孔子就曾向师襄子学琴,十天后学会了一支完整的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新的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了乐曲的形式,但是还没有掌握到方法。他仍然反复练习,数天后,已能弹奏自如,然而他说,这还不够,离作曲的人还太遥远,尚不能相识。
还是这支曲子,他一直不停地弹奏,到了后来,他时而穆然深思,时而怡然高望,好像他正在行路途中,靠着琴音的指引奔驰,御风越树,直追远志。一曲罢,他停下手中的琴,眼神还落在虚空处,他看到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明亮,是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不是周文王,还能是谁呢?
师襄子听完,赶紧离席连拜,他的老师也认为这是《文王操》。
明代琴谱《杏庄太音补遗》里赞:“鼓此曲令人荡涤邪秽,消融渣滓。”琴弦响起,古雅天成,弹指已是另一重烟火,人也凌空飞渡,看到枯草返青,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曲中的文王就是图腾,在琴声的召唤里,他仍能显现深邃博大的无上力量。天生万象,以礼相从,用仁爱之心知祸福凶吉,让听闻此曲的人,在音律里观照内心,滤过尘芜,修身养性。
佛说一刹那九百生灭,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瞬息变化之中,变数之多犹如恒河沙数,天意明灭隐约,不是寻常可以看清。能在荒烟里看到澄澈,能在无知里握住朴素,便也得如夫子这般用心,不惊扰,也不被惊扰。
我们纵不抵圣人的德行和操守,更该敏而好学,有恭敬心,有坚持的态度,不只停留于表面的浮华。
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太多不该有的速成,书法、绘画、乐器,似乎样样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拿个证书。古人用一辈子去修习,修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越是盛名越谨言慎行,至终说只得凤毛麟角,还是战战兢兢。
真怀念旧光阴里,那些简慢的日子,田里土地要一锄一耕,身上衣要一针一缝,一局棋能从春下到冬,一出戏,要从月缺唱到月盈,去看一个人,要走很久很久。
贪怪世俗,总不是理由。
我也曾听一首曲子,从黄昏,到满天星斗。它在我心里来回缭绕,我捕捉着所有的讯息,唯恐遗漏,情到深处,却自信不足,总觉疑虑,还有惶恐,怕误入歧途,也因无人同路。就这样一直背负,当行囊越来越重,我才恍悟,是执念生出了藤萝,挡住了出口。当心平和从容,我的心境也截然不同。
那是我的田园,依山傍水,水面有满堂静莲,树下有不系之舟,庭院不需大,遮风挡雨,能避寒暑,墙边有修竹,窗下有芭蕉,屋前栽花,屋后种菜,有青苔沧桑,有月色温良,我在厅堂摆下茶席,听门环响动,我掀帘而出。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笙。
是它的曲中意,还是我的心中情,我也分不清,也不想分清,只知道听琴是如此雅事,要品,才知意蕴深重。
古琴仍是静的,有内心的高贵和从容,不吝付出,也不怕等候。
要能听懂曲中真意,也不是一日之功,还得看谁在弹,又是谁在听。
《高山流水》是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一段让人感叹,一心向往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的伯牙是著名的琴师,被人称为“诗仙”,喜欢在山川自然里弹琴,总觉得世间已难有人能听懂他的心中之曲。
他在出使楚国的途中,路过汉阳,因避风浪停靠山前。山间月光清朗,江水滔滔拍岸,他取出琴来,拨弦作乐,如在无人之境。一曲弹罢,余音犹绕,他才看见旁边有个挑担的樵夫,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手里还拿着板斧,竟是一副沉浸在曲中,神往意会的表情。面对伯牙的疑惑,樵夫只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心念一动,又低头抚琴,那人又言:“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俱是伯牙弹奏时心里所想,得遇如此知音,伯牙欣喜若狂,始知他叫子期。
子期也感慨世上竟有如此天籁的琴声,两人相见恨晚,结为知己,也给后世留下了美谈。
第二年,伯牙依约来寻子期,可眼前只剩下了坟草青青,他泪洒墓前,席地而坐,再弹《高山》和《流水》,想到世上再无知己的凄凉伤痛,他当下把琴摔断。
从此伯牙不鼓琴,四周风起,惨惨凄凄。
其实子期并不是樵夫,他只是那天恰好去山上打了一担柴,他出身音乐世家,祖上三代都是宫廷乐师,从小耳濡目染,他对音乐的造诣极高,分明又是个不愿事权贵的人。没有意念上的束缚,听惯了风穿竹林,辨识过轻微飘萍,他心里已有了高山的巍峨,流水的柔情,所以才能懂了伯牙曲中的意。
后人刻意掩盖他的身份,不让真相流传,也是因为知己的确难觅,又总是应在一个巧缘上,没有任何线索可找,没有任何捷径可攀,与地位富贵全不相干。所以不如就留着这样的美好,用身份的悬殊来深刻表达,入深山有空谷幽兰,走荒漠有酒旗招展,你要相信,总有一个人,与你留过高山流水的因。
圣人制琴,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千山万壑,月影松风,水光云动,鸟翔虫鸣,还有六欲七情,都能蕴含其间,逐弦而出。
它有教化之德,又不苦于教化,你有困惑迷茫,它是春风化雨的良师,你觉孤单路难行,它是相扶相携的益友,你有了情思不便直言,它便帮你传递爱慕。
司马相如当初是推脱不过,看在当地县令的面子上,才勉为其难到卓家做客。彼时他已有了才名,因官场不顺才暂时观望,作为文人和政客,他并不喜欢结交卓王孙这样的商人。卓府高大气派,大厅更是金碧辉煌,早有准备的宴席,无论宾主还是陪同,都笑说着彼此奉承,看似尽欢。
司马相如虽耐着性子,但注意力并不集中,他看向角落的屏风,却看到一个妙丽女子慌忙回避的身影,隔着身前桌上饭菜升起的热气,隔着往来侍女穿梭的空隙,隔着对面人的富贵,就那么远远地,恍惚地一个对望,他便知道,今天他是注定来这里。
通景云山仙海的屏风后,还可看见她霭色绣蓝花的裙摆,依稀记得,她装扮素简,脂粉清透,应是此前县令提过的卓文君。
正好有人提议,请司马相如弹琴助兴,他欣然应允,端坐琴前,心里化开情意,又丝丝缕缕经由手指寄于弦上,清音婉转而哀伤,彷徨又执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清清,楚楚。
琴弹到至情至性,毫无保留,便也入了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用心弹琴,以情传情,不知何者为我,不知何者为琴,只剩了弥漫的爱恋,催开雪上红梅,就要春天了。
卓文君本就通音律,在她听来,声声是惊,处处有情。她没有再偷偷去看,也不需要了,他的心意她已经明白了,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她没有做淑女,那般华艳炙热的深情,仙子也要动容,她当夜和司马相如私奔,这人生,她情愿赌到输,也不能错过。
她并不了解这个男人,她也已经不是闺阁女儿,情窦初开的时候了,不再是难忘相思,难挡多情。她有过短暂的婚姻,现在是寡居,也知名节的重要,更知终身要慎重,她已经没有多少年华,可以再去辜负。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上了他的马车,她连方向都辨不清,可就是觉得安定。
因为,她信琴声,不欺人。
情话随风而逝,誓言易说易散,转瞬连影都不留。信物也常常空等,积了一身的怨,无处排遣。可琴声里掺不得一点假,它从不游戏人间,就以这份赤诚,在有心人身边安守,在磅礴的故事里静默,在轻慢的眼色里,孤身打马而过,就这样看遍红尘,过尽千年。
自古多少人,在琴弦上说心事,记往昔,消磨过无数光阴,那样深沉委婉,又舒雅清晰,恐被人看穿,又叹世上少知音,平添了多少自怜。
岁月中事多矛盾坎坷,没有多少值得过多纠缠,就像盛极而衰,或者冬至一阳生,与琴曲一样,不会只在一个曲调间往复,放手才可见琉璃,所以,老的总是人生。
他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被天命时运的激流,推到了西城的城楼,他身披鹤氅,头戴纶巾,身边两个小童,他一张素琴,独对十万敌兵,抚琴而歌,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司马懿来了,看到诸葛亮神采风流,不像两军对阵,倒如等候远赴边疆,几年未回的老友。
诸葛亮且骂且诱,即便是戏,也得把全套做足,手里的曲子丝毫不敢松懈。他也紧张,但事到临头,没了退路,反而没了顾虑,他以琴为兵,也大意不得,怕司马懿把空城计识破。
他们是知音吗?兵家讲知己知彼,想来他俩不是一般的熟悉,可是不管你有多愿,或者多不愿,有些人,注定不能成为朋友。若相惜,也就在这一时一分,远远听了一曲,心里明白,都是杀气。
马连良的声音里有远意,那份远,长河落日,惊沙飞石,孤煞得让人心疼。
古人雅居,左书右琴,不管是弹琴还是听琴,都需要静,听它的清冷悠长,感受天地祥安泰和的气象,以调和内心平稳清幽。老子说大音希声,庄子说以虚静通于万物,佛说知空有所悟。
古琴心性高洁,无论多少风尘,也掩不住它的本真和韵味,不管在庙堂高阁,禅房道观,还是在画舫青楼,人家窗前,抑或深山茅舍,繁华市巷,它都是典雅清醒,只识人心,不问世情。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白居易在它的陋室里,调素琴,阅金经,洁身自好,两袖清风,琴是他傲世的表达,也是它隐逸的说明,他还把这安贫乐道,超凡脱俗的情趣,请人刻在门前的石碑上,通篇《陋室铭》就是一首琴曲,以金石为弦,留与长风弹,松月听,光阴酿酒。
王维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他诗中有画,这画也上了不少卷轴,幽深的竹林里,一个人凝神弹琴,情高处长啸以合,天地肃静,有弯月,不孤独。
陶渊明不懂音律,便在家里放了一把无弦琴,一样寄情达意,乐在其中,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更显他超然物外,淡泊率性。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与佛印,还有琴操,西湖同游,解禅说道,琴声犹在耳边,欢事早已成空。
男子总是潇洒,可入朝拜相,也可大江南北逐游,倦了闭门不出,厌了隐身山林,有琴在身旁,回归到内心本性,就总有人世大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