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第八棵馒头柳
60064700000011

第11章 “围脖太太”

那是四年前,某宿舍大院的传达室来了个妇人,中年以上,却也不算怎么老,值班的老太太问她找谁,她笑呵呵地说:“就找您啊!”

她是个“见面熟”,当时传达室里很清静,她很快跟值班的退休老太太找到了共同话题,一边聊,一边拿出毛线,织围脖;虽言谈极欢,值班的老太太还是不得不终于问她:“你来这儿,究竟有什么事啊?”她一听,停下编织直笑:“你看,我倒差点儿给忘了……”她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说:“您这院里,有那想安厨房抽排油烟机,可还没安上的吧?……跟您说吧,那个排风扇管不了什么事儿,要想不挨油烟熏,还是得安抽排油烟机才行啊!……”

临走,她给传达室的老太太留下十块钱的“统计劳务费”。从那天傍晚,传达室里就出现了一张“本院安装抽排油烟机住户一览表”,老太太宣传说:“人家代买、代装、代试,试妥了,您满意,再收钱;您不满意,人家拆了拿走,分文不取;装的时候,您免递烟茶;抽排油烟机按商场价,不多收;安装费是多一点——五十块,可给您省了多大的事啊!”

一周以后,织围脖的妇人又来了,坐在传达室里且织那花围脖,倒是值班的老太太主动取出那张统计表,向她汇报,登记状况不太理想,不少住户心里有疑虑,那时候抽排油烟机还比较新潮,厂家还不太多,不管上门安装,能这么便当地安上,能是真的吗?

织围脖的妇人乐呵呵的,有一搭没一搭地说:“那也是!”又让值班的老太太告诉她这传达室还有谁轮流值班,又说些闲话,临走拿出二十五块钱,说:“您是打头帮着统计的,十块钱给您;另外十五块,您代我交给那三位同志……你们再给宣传宣传吧……到时候,你们四家,我们只收机器钱,不收安装费!”

再过一周,她又来坐着织围脖,这回的统计表上,愿安抽排油烟机的住户达到了二十三家,她点点头说:“行呀,值当来几趟啦……”于是约好时间,请代通知各家到时候留人。

安装那天,开来个小面包车,她从车里下来,还是坐在传达室织她的围脖,司机和一位老师傅,由已经熟识的传达室老太太领着,去给住户安装。一时还用不着的抽排油烟机,就暂留车上。她一边织围脖,一边和当天在传达室值班的一位老头闲聊。几个小时以后,好几家都安装完了,各家都满意,交的款都由传达室老太太帮她代收了,点过,不少,她顺手抻出两张,递给两位传达,两位都推让,她坚给,终于收下。

上到面包车上,她坐司机旁边,车一开,她也不怕颠簸,还是织围脖。后来她们到了一家个体饭馆,坐下后,她给了司机、老师傅各一百元,老师傅虽没开车,可安完了几家,再下楼从车里取抽排油烟机的事,是老师傅完成的。她点了菜,给司机和自己要了果茶,给老师傅要了啤酒。吃喝的时候没话。她先吃完,于是织围脖,等他们。后来,司机先开车把她送回家。

光那一天,她就赚了五百来块钱。她其实只不过是织了一天的围脖,车是司机他们单位的,老师傅是另一单位退休的,都是她邻居,知根底,属于最老实巴交的。司机他们单位没有停车场,所以每天下了班允许他把车开回家,停楼下。他们对跟着她干这个,一次得一百,还管一顿饭,挺知足,挺感谢。抽排油烟机她是一边织着围脖一边跟一家地点颇偏僻的商店,说好以极优惠的批发价批出来的,她是现取现用,要量递增,那家商店也很感谢她。

安上抽排油烟机的住户都满意,果然好,来安装果然不仅麻利,而且真的烟茶不扰。于是有那也想安的就跑传达室来问,管传达室的就互相埋怨:怎么也没让那织围脖的留张名片?有问那安装公司叫什么名儿的,就回答:你管叫什么名儿呢,服务好不就得啦!

但是没多久,她又露面了,还是坐在传达室里织围脖,原来她总是织着织着又拆了重织,花式也老变。后来,那个宿舍大院八成的住户都由她安排装上了抽排油烟机。

跟着她又向周围的宿舍大院发展,很快蚕食完所有那一地区,竟又向别的地区挺进;她依然是坐在传达室一类地方织围脖,有人叫她“围脖太太”,她就微笑;变化只是来安装时,除了原来的司机和老师傅,又添了两个外地的民工,当然那安装速度是越来越麻利了。

她织了不到四年围脖,已富逾百万。她没有执照,不称公司,并且她几乎没进入过任何安装抽排油烟机的人家,没有人对她进行过追究、投诉,相反,很多人认为她给自己家里带来了很大方便,如果真让厂家来上门安装,服务反不一定有“围脖太太”周到麻利;她也搞“售后服务”,一般安装三个月左右,她总会再来织一回围脖,让委托统计者再统计哪家安的有问题,机器有问题的,还真给换。

当然,细想起来,她逃税;不过,她是以“帮忙”的形式做这些事的,税务部门不知道她的存在,更没人向税务部门告发;还有,她指使那司机“公车私用”,不过,她后来给那司机买“议价油”的钱,司机说,单位的人,特别是大小头头常让他用这车办私事,既然反正不能“无私”,跟“围脖太太”合作有何不可?他这人特缺“公关”能力,自己揽不了这么多活嘛!再说,业余时间给人安安抽排油烟机,不沾群众一烟一茶,老听见人家说“谢谢”,还真有点“学雷锋,做好事”的感觉呢!当然,更可心的是,一月能从“围脖太太”那儿领个一两千的现钱,有时候还另给,也不叫“奖金”,连签字都不用……

四年里她究竟织了几条围脖?据说只有一条,她织了拆、拆了织,那围脖上不断变化的花纹,其实就是她的备忘录和账单,怪不得她赚了那么多钱,从来没用过笔记本、笔和计算器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