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第八棵馒头柳
60064700000012

第12章 ZC相册

小伙子假期跟几位“驴友”结伴下江南,一路上超快活。在苏州,逛完寒山寺,发现寺外过河还有个枫桥景区,就进去再寻个大快活。

发现那枫桥前方岸边,有个古人铜像,卧坐着,轻闭眼,搁在膝盖上的右手,被摸得变了颜色。见有的游人争着去摸铜像那只手,他和“驴友”岂甘落后,也纷纷去摸那手。想必摸了吉利。一路上,他们见到景点若干处所,塔形香炉呀,放生池呀,总有人往里头抛“钢镚儿”,也都跟着抛;凡见别人去摸的,他们必摸。在道观里,他们随口念出阿弥陀佛;在佛市里,他们议论“万圣节”的南瓜扮怪。

一路照相。反正各自都有数码相机,相机电池耗尽,来不及回旅店充电,就权且用手机拍摄。在镜头前,他们的Pose一个比一个夸张,一个比一个搞怪。

那时一个旅游团过去,铜像那里游人不多了,他们可以尽兴拍照。小伙子一跃而上,跃到基座上那古人铜像的怀抱里,歪倚着,咧嘴笑,一只手还打出V形手势,那边几个闪光,把他拍了下来。跳下铜像,笑作一团。

这时踱过来一位老先生,跟他们打招呼,重点瞄上了他,望着他说:“小伙子,高兴啊!”他就知道那老头会批评他不该跳上铜像,立马主动说:“好啦好啦,不再上去就是啦!”老先生却笑吟吟地,开始跟他们聊天:“喜欢这铜像啊?知道他是谁吗?”“知道啦,古人啊,唐朝的,写诗的啦!”有个“驴友”就哼了几句歌星毛宁唱红的《涛声依旧》。小伙子高声说:“我们都知道,他叫李白!”老先生笑了:“李白的诗当然写得好,可是,这铜像塑的却不是李白。塑的这位唐朝诗人叫张继。为什么在这里塑他?你们刚才哼的歌,是把他当年写的那首诗,抻面条似的变化出来的。其实他写的只有四句,非常凝练。喏,那边的诗碑上,就有他的那首《枫桥夜泊》。”小伙子说:“知道知道。能背能背。”他和几位“驴友”就试着背,结结巴巴,只有“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全对。“这铜像塑得真不错。”老先生引领他们围绕那铜像,从几个侧面指点他们欣赏。小伙子心里爱听,面子上挂不住,插话说:“我们是自由行。我最烦导游絮絮叨叨。游人有权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游览啦!”可是有几位“驴友”表示愿意听老先生讲下去。老先生蔼然可亲的话语最后还是征服了小伙子。老先生说:“你们应该在这里拍照。那个旅游团的成员,有的站在铜像一侧,摸着他右手拍照,大体还说得通。诗人用手拿笔写诗,摸着他手,沾点诗味儿……可是,还有更多的方式来拍照留念。比如——”老先生拿出自己的数码相机,对小伙子说:“我给你拍张试试。拍好拍坏我都会当你面删除的。不过,要是我拍出的这个画面你喜欢,那我就用你的相机,给你拍下来。”老先生建议小伙子站到铜像右侧,望着诗人,启发他跟诗人进行超时空的心灵对话:“您为什么认为江枫和渔火是在‘对愁眠’?那寒山寺的夜半种声,为什么让您那么忧郁?人生除了享受快乐,难道咀嚼忧郁也是一种精神生活吗?”不知不觉地,照片拍下来了,拿给小伙子看,众“驴友”也围上去看,小伙子不想说什么,只是心里有丝丝缕缕异样的情愫旋动起来,那是他之前生命不曾有过的体验。老先生把他那相机里的试照删了。“驴友”们纷纷按照老先生建议的路数用各自相机拍了照片。到最后,小伙子才把自己的相机递给老先生,说:“您给我拍吧。”老先生拍完,在跟他们道别前又柔和地说:“到这种名胜古迹里参观游览,谁也不可能把其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一次性汲取完,但总归还是多少能让心灵悟到一点什么为好。另外,提个小意见。你们之前照相,总喜欢摆出个V形手势,V是英文Victory的简写,表示胜利。可是,参观这样的地方,包括欣赏自然风光,并不是打仗、竞技,为什么非摆V形手势呢?我还注意到,你们原来几个人合影的时候,有的人是手背朝外打出V来,哎呀,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那可是侮辱人的手势,形同骂人啊!年轻人,别生我气啊!萍水相逢,咱们今后可是要相忘于江湖了哇……”

小伙子旅游回京,这次在遇见老先生以前拍的若干照片,全删除了,但打印出了那张倚在铜像怀里摆V形手势的,又从以往相册里拣出了一些,合并到一个相册里,本来想用油性笔在扉页上写“知耻相册”四个字,想了想觉得这个隐私还是更稳妥地保存起来为好,最后就写成了“ZC相册”,他想,自己有了时时翻看这个相册的勇气,标志着自己在走向成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