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
5965900000019

第19章 “浪费蜡烛去找针” (2)

爸爸1974年10月19日

你6号的信14收到,上周因给朋友写两封信,没给你写,这儿每周只能发两封信。

水肉?水月?影子戏

亲爱的小文:

寓言里头狗偷了一块肉,在水边看到水里有另一条狗嘴里有肉,它很贪心,想去抢肉,结果跳到水里连自己嘴里那块肉也丢了——这是一个写又笨又贪心的故事。

中国古代的大诗人李白,听说喝醉了酒到水里去捞月亮淹死的,后来有了句成语,叫“水中捞月”;还有一句诗,叫“镜花水月总成空”。

为什么成空呢?因为水里的只是一种倒影,镜里的只是一种投影,影子不是真实的。但有人很笨,老是追求影子,并且拿影子来骗人,人间有很多小儿子骗老母亲,都是这样的。老母亲因为溺爱小儿子,永远“牺牲实在而信虚幻”(to sacrifice the substance to the shadow),也就是“抓紧影子而失掉实在”(grasp at the shadow and lose the substance)。结果自己一场空,还害了别的亲人。

人间有很多现象是很好玩的:每个吝啬爱钱省吃俭用的守财奴父亲都会摊到一个花天酒地浪费钱的儿子;每个自以为聪明的老太太都会摊到一个永远把她骗得神不知鬼不觉的小儿子。你将来若看到法国文学家莫泊桑(De Maupassant)的《女人的一生》的小说,你就可以看到那些小儿子一再骗老母亲,老母亲一再原谅一再上当的妙事。这种情形,中国外国都一样的,可惜每位老母亲都认为她的小儿子跟别人的小儿子不一样,是好人。而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小儿子作恶的同谋,骗爸爸哥哥。

还有一种影子是剪影、侧影,英文叫silhouette。The cat’s silhouette(dark silhouette)on the wall就是猫的影子现在墙上,这种影子特指清楚的侧面像。

有一种“皮人影子戏”使影子可以动。汉武帝想李夫人,艺人就做出影子戏骗汉武帝说李夫人的魂来了,汉武帝说:“是耶?非耶?偏何姗姗其来迟!”从此就出来一句“姗姗来迟”的成语。

爸爸1974年10月27日

怪签名

亲爱的小文:

爸爸10月19日给你的信,10月26、27给姥姥的和你的信,你都收到了吗?

10月19信上提到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她的签名很累人,不过他们那个时代,穿衣服和签名都很累赘。签名扭来扭去,像画花一样。

富兰克林的签名,签到最后,还要像溜冰式的花式表演好一阵子才停止。

美国独立宣言上第一个签名人是John Hancock,后来变成典故,如果一个人签一项文件,就是签了他的“John Hancock”(He is said to have written his “John Hancock”)。

美国独立宣言是1776年签字的,快两百年了。你在华盛顿时有没有看到?

当时签字后John Hancock警告大家,说一定得团结呀,We must all hang together(我们所有人都要团结在一起)。富兰克林立刻答了一句有名的双关语(Opun):

Yes,we must indeed all hang together,or assuredly 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是呀,我们要不团结在一起,就要分别上绞架。)(或是团结在一起,或是分别上绞架。)

这句双关语的妙处,中文翻不出来,因为hang together是团结在一起,但hang又是把人吊死的意思,together(在一起)和separately(分别的、单独的、分开的)意思又正好相对,所以才成了这么一句妙英文。美国当时若革命没成功,这些签名的都会被英国人吊死。

清朝大臣李鸿章说了一句“庭前桃未发”,他的朋友就接了一句“阁下李先生”。第二句连用两个双关语,“阁下”可解释做“您”,也可解释做“在豪华大楼前面”;“李先生”可解释做“李鸿章先生”,也可解释做“李子树先长出来了”。

爸爸1974年11月3日

你看中国人分得多细

亲爱的小文:

你8号的信13号收到。你在英文上不论写作和字,都有很大很大的进步,爸爸很高兴。你信上提到的真假姥姥,在英文里都叫grandma,中文里的亲属关系分得比较细,在中文中——

爸爸的妈妈叫祖母或奶奶。

妈妈的妈妈叫外祖母或婆婆或外婆或姥姥,英文的译法是maternal grandma,maternal是“母亲方面的”。

因为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比较重,所以才分得这么细。

中文分哥哥弟弟,英文叫brother,不分兄弟,要分得加上elder或younger。

中文分姐姐妹妹,英文叫sister,也不分,要分也得加上elder或younger。

中文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但英文一律叫cousin,不但分不出是堂是表是大是小,甚至还分不清是男是女。

parents可译双亲或父母,但parent就分不清是男是女(中文“亲”是parents的意思)。

中文的伯伯、叔叔、舅舅、姨父、姑父,英文一律叫uncle。

中文的伯母、婶母、舅母、姨母、姑母,英文一律叫aunt。

中文的侄子、外甥、英文一律叫nephew。

中文的侄女、外甥女、英文一律叫niece。

中文的翁(公公)、泰山、丈人(岳父),英文一律叫father-in-law。

中文的姑(婆婆)、岳母(丈母娘),英文一律叫mother-in-law。

中文的内兄(大舅子)、内弟(小舅子)、大伯子、小叔子、姐夫、妹夫、连襟等,英文一律叫brother-in-law。

中文的大姨子、小姨子、大姑子、小姑子、姑奶奶、嫂子、弟妹、妯娌、舅嫂(即太太的兄弟的太太),英文都叫sister-in-law。

中文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称呼一样,但英文中却分得严,英文中一定要同父同母才是brother或sister,否则只是隔山兄弟(half brother)或隔山姐妹(half sister)。

中文的表达法有一点和英文不同,六姑家的三姐妹,如人问怡怡(宜宜)表妹你家有几个姐妹?

如果问的是中国人,怡怡就要说有三姐妹(把自己也算进去)。

如果问的是外国人,怡怡就要说I have two sisters——安安and宁宁(不把自己算进去)。

另外英文还有一个习惯喜欢直呼其名,中文习惯怡怡可能是叫大姐、二姐,但英文习惯却是直叫安安宁宁,甚至可叫妈妈(六姑)做Lucy,所以中文中一听可知道是老几,英文中听不出来。

听不出来也看不出来的则是孪生,就是双胞胎(twins),更难分的是三胞胎(triplets),更更难分的是四胞胎(quadruplets),更更更难分的是五胞胎(quintuples),五胞胎要八千五百万中才有一次。

爸爸1974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