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冰川
5915900000009

第9章 北极

北极并不仅仅限于北极点,通常是指北极圈(北纬66°33′)以北的区域,称为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近800万平方千米。也有的学者以最热月陆地10℃等温线、海域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计算总面积约27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近1200万平方千米。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千米。

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各个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习惯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在北极圈内有领土和领海的国家共有8个: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

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封冻结冰;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空。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海豹、鲸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平坦,没有树木生长。冬季大地封冻,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夏季积雪融化,表层土解冻,植物生长开花,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动物得以存活。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千百年以来,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最近,这里又发现了石油,因而许多人又从南部来到这里工作。

1.“北极”的来历

当你从赤道往北走时,你会发现天空的星星在你的头顶上越悬越高。直到你发现北半球天空中最大的星座—大熊座(在我国称为北斗七星)正好悬在你的头顶上,你所站的位置也就是北极了。所以古希腊人说到北方总要和熊联系起来。而北极的名称“arctic”的意思就是“熊站在头顶的地方”。

北极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星宿名。北极共五星,呈弧线状,在勾陈附近,其中第二颗最亮,称为帝星,即小熊座β星;第一颗星名为太子,即小熊座γ星;第三颗星名为庶子;第四颗名为后宫;第五颗很暗,取名为北极。

2.北极的气候

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月、6月和9月、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月、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40℃~——2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的气温。

越是接近极点,极地的气象和气候特征越明显。在那里,一年的时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时节,太阳也只是远远地挂在南方地平线上,发着惨淡的白光。太阳升起的高度从不会超过23.5°,它静静地环绕着这无边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着。几个月后,太阳运行的轨迹渐渐向地平线接近,于是开始了北极的黄昏季节。

北极有无边的冰雪、漫长的冬季。北极与南极一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北极点越明显。北极的冬天是漫长、寒冷而黑暗的,从每年的11月23日开始,有接近半年时间将是完全看不见太阳的,温度也会降到——50℃。此时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海岸已冰封,只有风裹着雪四处扫荡。

到了4月,天气才会慢慢暖和,冰雪逐渐消融,大块的冰开始融化、碎裂、碰撞发出巨响;小溪出现潺潺流水;天空变得明亮起来,太阳普照大地。五六月份,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绿色,动物开始活跃并忙着繁殖后代。

北极的秋季非常短暂,在9月初,第一场暴风雪就会降临。北极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在北极,太阳永远升不到高空中。即使在仲夏时节,它升起的角度也不超过23.5°。北极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在格陵兰海域可达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陆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

3.北极点

北极点,即指地球自转轴与固体地球表面的交点。若站在极点之上,你的前后左右,都是朝着南方。你只需原地转一圈,便可自豪地宣称自己已经“环球一周”。

在极点之上,有“原地环行地球”的潇洒,也有“不知朝夕”的麻烦。我们知道,人类把地球按照经度线分成了不同的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而对于极点来说,地球所有经线都收拢到了一点,无所谓时差的划分,也就失去了时间的标准。若在极点进行一场乒乓球比赛,那只小小的球,便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要从地形上指出北极点的准确位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北极点上是一些相互碰撞、相互碾压的大堆块冰,这些块冰又以顺时针方向,时停时进地在北冰洋上打圈圈。今天你用来辨别北极点的冰层,明天就可能已经漂远。因此只有用仪器,才能精密地确定北极点的准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