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秘的南极“无雪干谷”
南极是人类最少涉足的大洲,在那里许多现象是人们无法解释的,“无雪干谷”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个。
总面积达1400万平方千米的南极大陆,大部分被冰雪覆盖,从高空俯瞰,南极大陆是一个中部高、四周低、形状极像锅盖的高原。这个被形象地称为冰盖的冰层,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的地方可达4800米。大陆的冰盖与周围海洋中的海冰在冬季连为一体,形成一个总面积超过非洲大陆的白色冰原,这时它的面积就将超过3300万平方千米。
在南极洲的东北方有一个麦克默多海湾。穿过海湾,就可以看见一个无雪干谷地区。无雪干谷的西侧是横断山脉,这里有三个山谷依次向北排列着,它们是维多利亚谷、赖特谷、地拉谷。
无雪干谷周围的山,海拔大约在1500~2500米。山上有冰川,而且这些冰川向着谷地里边流落而去,形成冰瀑。不过,这些冰瀑流落到山谷两旁就没有了。冰川到达不了的地方,一年四季都不下雪,所以人们才把它叫做“无雪干谷”。
最早的探险家走进无雪干谷的时候,发现这里没有冰,也没有雪,只有裸露的岩石,以及岩石下面一堆堆的海豹等兽类的遗骨。没有一点生气,只有令人心惊胆战的死亡,所以就称它为“死亡之谷”。
当科学家探测至此,他们对于岩石边的兽骨百思不得其解。最近的海岸离这里也得有数十千米,而远一点的海岸则要有上百千米。习惯于在海岸旁边生活的海豹一般情况下不会离开海岸跑这么远,可这些海豹偏偏违背了通常的生活习性来到这里。海豹为什么要远离海岸爬到“无雪干谷”呢?这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2.“白色的沙漠”
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南极大陆到处是冰雪覆盖,大陆周围是辽阔的海洋,怎么会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呢?
不同于撒哈拉大沙漠高温少雨的典型热带沙漠气候,南极大陆的干旱是因为低温寒冷造成的。据观测记录,整个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降水量的多少从沿海向内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沿海地区,冷暖气流的交汇,降水量较多,每年可达300~400毫米,但这些降水量较多的地区都处在南极大陆的边缘。南极大陆由于覆盖广袤的冰原,它的上空常年由高压冷气团控制,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根本无法进入南极内陆,而且在寒冷冰原上空的冷空气异常干燥,含有的水蒸气极少,所以越往南极内陆,降水的机会越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几乎没有降水天气。
由于气候寒冷,南极大陆降下来的少量的水,也不是液态的雨水,而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或雪粒。除了南极半岛北端以及较低纬度的一些岛屿,在暖季有降雨现象,整个南极大陆实际上看不见降雨。到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最明显的感觉是空气干燥。在最初的几个星期,差不多所有人的嘴唇都会干裂。因此,人们把南极大陆称做“白色的沙漠”。
极度的干燥,加上风大,因此,这里只要有一点点小火星,就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大祸。澳大利亚在南极大陆东部濒临纽康姆湾的凯西站,就曾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南极的各国科学考察站都非常重视防火,不仅是因为南极是地球的风极,大风的天气会容易酿成火灾,更因为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又缺乏水源,一旦着火,必定引起十分可怕的灾难。
3.会杀人的风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但是南极的风却能杀人。
风能杀人,这话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真的有杀人的风吗?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然而,那些领教过暴风厉害的人,无不谈风色变。
南极是世界的“风极”,被人们称为“暴风雪的故乡”。寒冷的南极冰盖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
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沉重的冷空气一旦沿着南极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便会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场可怕的极地风暴便开始了。这时,雪冰夹带着沙子从滑溜溜的冰坡上铺天盖地滚来,像一道无形的瀑布,像一股飞奔而来的洪流,人在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根本站不住脚。
那么,南极的风究竟有多大呢?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32.6米/秒,够大的了吧?可南极的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在南极半岛、罗斯岛和南极大陆内部,风速常常达到55.6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83.3米/秒。
在南极的各国科学考察站,都经常遭到暴风袭击。尤其是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呼啸的狂风,将房屋摧毁,将车辆卷走,甚至将一座科学考察站变成一片废墟。因此,为了考察人员的安全,南极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有严格规定:大风时绝对禁止外出,一切室外活动都是不允许的。在各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周围,都建有大小不一的“避难所”。里边备有食品、饮料、燃料、通信设备、取暖炉、睡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外考察的科学家一旦碰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一时又赶不回站的,都可以就近躲进避难所。避难所的门不上锁,也不分国籍,“南极人”可以进任何国家的避难所食宿,离去时只需留字致谢。
为了保障考察人员不迷失方向,科学考察站的主要建筑物之间的道路上,必须埋设标桩,拉上粗粗的绳子。遇上暴风雪时,队员们可以扶着绳索行走,以防被暴风雪刮走。南极考察队员把这些绳索叫做“南极救命绳”。
4.南极幻日
幻日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许多漂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它们偶尔会整整齐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当太阳光射在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时,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当这许多的冰晶在朝阳或夕阳附近时,从冰柱出来的三路光线射到人的眼睛中,中间那路太阳光线,由中间位置的太阳直接射来的,是真正的太阳光。旁边两条光线,是太阳光经过六角形晶柱折射而来的。这样,在人们的眼中,在中间真太阳的两边就出现了另外两个太阳,它们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中国南极中山站在1997年就曾经出现过幻日。
由于平时漂浮在空中的六角形冰柱的排列常常是不规则的,所以反映不出多个太阳的奇景,因而幻日这种大气光学现象极为罕见。
关于幻日,我国早有记载。《淮南子》上说:“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后羿仰射十日其九。”幻日不是神话,也不是一种不祥之兆,它是一种自然界的光学现象。地球上空被浓厚的大气包围,其中也有水蒸气和小冰晶。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非常小的柱状或片状的雨滴或水汽,从高空徐徐下降,因受日(月)光的照射而产生折射。因为日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而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红光的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这种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现象叫色散),被柱状或汽状的雨滴或冰片折射后,偏转的角度也不同,这样形成的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叫晕。由于水滴的形状、大小不同便产生两种不同的晕,其中汽状水滴形成的是光较强的内晕,最小偏向角约为22°。而穿过汽状水滴所形成的是半径较大的彩色光环,这是外晕,其最小偏向角约为46°。只有在满足最小偏向角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日晕。
5.冰与火交融的世界
如果说水火不相容的话,那么冰火就更不相容了。然而在南极洲,冰川和火山却同时存在,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冰是凝固的、静止的、寒冷的,火山却是活跃的、奔放的、炽热的,它们在南极形成了对比鲜明、反差强烈的冰与火的世界。
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骗岛上的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拉波斯火山。欺骗岛是南极洲的一座活火山。1967年12月4日,烈焰突然从岛内福斯塔湾北端的海底喷出,炽热的岩浆和浓烟升腾到几百米的高空,震耳欲聋的响声打破了这块白色大陆的宁静。顷刻间,岛上所有的建筑物被摧毁。智利、阿根廷、英国的3个科学考察站化为灰烬;挪威的一座鲸鱼加工厂被吞没;英国的一架直升机被埋在一两米厚的火山灰里。据说岛上的企鹅、海豹在火山喷发前早已逃之夭夭。至17日,火山才停止喷发。然而,这时的海岛已面目全非,在福斯塔斯内隆起了一个高出海面62米的小岛,许多地方改变了地形地貌;福斯塔湾内有多处温泉喷涌,陆上地热带处处有水蒸气升腾。从此,这个地处南极洲的小岛,成了唯一能进行海水浴的旅游胜地。火山喷发后,岛上的考察站被迫关闭,以后也没再重建。为了记住这个教训,人们就把这个岛改名为欺骗岛。意在提醒人们,随时警惕火山爆发。
实际上,南极大陆上的火山还有很多。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利用红外摄影技术发现,冰下有许多尚在散发着热量的火山,他们把这样的火山称为“热山”。有些热山同样也在往外散发蒸汽,并且有时还喷出火山灰。散发出来的蒸汽遇冷之后凝结成冰,久而久之,越积越高,在茫茫的冰原上就形成了一些10~20米高的锥状山丘。这种山丘往往是由一层冰雪、一层火山灰相间组成,就像千层饼似的。
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但是在有的地方,如同有名的欺骗岛那样,存在着强烈的火山活动。南极的火山在白色世界形成非常美丽的景色,许多旅游者因为好奇,纷纷前往南极一饱眼福。
6.什么是南极辐合带
南极辐合带是一条非常明显的自然地理边界。这里是向北流动的南大洋表层水(0~300米水深)与向南流动的温暖的大洋水相遇的地方,是海水温度、盐度的跃变带,两边的海水有特别明显的差异。辐合带的地理位置在南纬48°~62°之间,是个不规则的圆圈。在印度洋、大西洋一侧的南纬50°附近,太平洋一侧的南纬55°~62°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