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屠夫行动”结束不久,诡计多端的李奇微又推出了一作战计划,这就是所谓“撕裂者行动”。
这次进攻势头显得更加猛烈了。
3月7日5时50分,天还没有亮,美军第二十五师就开始了攻击前的炮火准备,对方一共用了10个野战炮兵营。
经过20分钟的炮袭之后,美军开始渡江了,激烈的战斗也随之开始了!
第一天,中朝军队一线各军就有8个连队全部牺牲在阵地上。
这个时候,许多部队在近两个月的机动防御作战中已经打得筋疲力竭。而且炮兵由于没了弹药,炮损严重,大多撤往“三八线”以北休整。步兵没有炮火掩护不说,粮食也接济不上,很多阵地仅仅是因为守备分队饥饿而不得不忍痛予以放弃。
勿庸讳言,对于志愿军来说,这仗打得既被动,又吃力。而且当时面临的局面却更加严峻,可还是得打下去!
但志愿军战士凭借着超人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在作战中逐步摸清了对方的进攻战术。
美军每次在发动攻击之前,都要集中强大的炮兵、飞机及坦克火力进行长时间的猛烈轰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好的藏身之处,就容易被大量杀伤。
从3月8日起,中朝联合司令部和志愿军总部连续发出战术指示,要求各级指挥员很好研究对方的进攻特点,改进我之战术并且明确提出中朝军队防御作战的作战方针是:
积极防御,纵深设防,利用良好地形,节节阻击,迟滞和杀伤敌人,赢得时间,以待后续部队到来进行战役反击。
作战方针还指出,“战役上的积极防御,在战术上应是节节阻击和反击相结合的办法。”在兵力配备上“必须确实贯彻前轻后重的原则。”这已经是比较明确的运动防御的作战方针了。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战术指示,正在交接防务的中朝军队也改进了战术,他们在宽大正面上采取重点设防、梯次配置和扼守要点、以点制面的部署、实行“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原则,以阻击结合反击、伏击、袭击等各种手段,依托每一阵地节节阻击敌人,大量地杀伤消耗对方。
但是战线仍在缓慢北移。
3月9日,彭德怀返回已前移至上甘岭的志愿军总部。
面对“联合国军”咄咄逼人的进攻势头,彭德怀和邓华等商议后,觉得为了节省兵力、减少伤亡、缩短供应线和保持主动,充分准备下一次战役,有必要暂避敌锋。他们决定:
从3月10日起,提前让第一梯队按预定计划采取运动防御,以4至5天时间逐渐后撤至高阳、议政府、清平川、洪川江北岸至丰岩里一带休整,让第二梯队接替防务,继续采取运动防御节节退至“三八线”地区。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交接部署为:
朝鲜人民军第十九师团接替人民军第一军团,第一军团主力转移至开城等地区休整;第二十六军接替第五十军、第三十九军接替第六十六军,第五十军、第六十六军回国整补;第四十军接替第四十二军防务,第三十八军、第四十二军分别撤至肃川和元山以西地区整补。
10日,彭德怀致电中央军委并第三、第十九兵团指挥员陈赓、王近山、杨得志、李志民,决心把对方引诱到容易被我军歼灭的地区,第三兵团集结伊川、谷山、遂安、新溪公路以东地区;第十九兵团集结至兔山、市边里、南川店地区;第九兵团之第二十军、第二十七军完成补充后集结于平康、金化地区,第二十六军完成迟滞敌进之任务后,集结于铁原及其东南地区。
各兵团按指定地区事先进行准备,必须于4月10日前全部到达集结位置,待机歼敌。
11日,彭德怀再电周恩来:
为缩短我军防线,决定放弃汉城,采取运动防御,保持有生力量。现运输情况未改善,部队仍经常吃不上饭,就地筹粮亦不可能。
这时候,彭德怀在和金日成商量之后,决定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主动放弃汉城。
11日,在给周恩来发电决定放弃汉城的同时,彭德怀亦电告柴成文转金日成,通报了与毛泽东等商定的长期作战的作战方针,并特别提出了:
作战方针以消灭敌人为主,不必顾虑城市之暂时得失。抗美援朝运动已在中国全面展开,各地动员参军均超过指标。
这实际上是明确告诉给金日成,汉城丢了就丢了,志愿军还是要和他一起打到底,但是,此时只能是且战且退。
3月12日,中朝军队第一、二梯队在预定地域完成防务交接。
3月14日,中朝联合司令部确定:
中朝军队下一次战役的起始位置为西起东海岸之长渊、东向新院里、白川里、漏川里、朔宁、芝浦里、华川、杨口、麟蹄、襄阳一线。
为控制这一地域,为新入朝部队争取作战准备的时间,要求前线各部从第二道防御阵地至三八线,要阻滞对方20至25天。
同日,夹汉江两岸而进的美步兵第二十五师和第二十四师攻占清平川以南之九岩里,截断了春川至汉城的公路;向洪川江推进的美骑兵第一师、陆战第一师、英步兵第二十七旅已过洪川江,占领洪川,从三面逼近汉城;东线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当面的南朝鲜军第一、第三军团也推进至草岘里、下珍富里一线。
当日晨,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按联司预定计划主动撤离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