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生活的相生相克
58793700000005

第5章 饮食营养(3)

忌用彩瓷餐具盛酸性食物

绘有五彩缤纷图案的陶瓷器具,给就餐者一种美的享受,可是对人体所潜在的危险,就鲜为人知了。

原来,不论是绘在瓷器或陶器上的高温彩釉,还是低温彩釉,其中都有由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和其他化合物构成的颜料,如彩釉中的大红色多数是含铜的化合物,奶油黄色含氧化铝,翠绿色含氧化铬,用这种瓷釉器皿盛果汁、醋、酒等弱酸性食物时,彩瓷釉花中的有毒重金属就会被溶解出来,随食物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能引起慢性中毒。铜中毒可引起肺、骨损伤,铅中毒产生贫血、神经衰弱、骨髓增生等症,因此,对于彩瓷、彩陶餐具,特别是器皿内壁涂有彩釉图案的餐具,不宜使用。

忌吃变质的银耳

研究证明,变质的银耳中含有致毒物质,这种致毒物质是酵米粉黄杆菌类。食用变质银耳中毒后,轻者感到上腹部不适,全身无力,重者常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目前,对中毒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为防止中毒,切记不能吃变质的银耳。

忌长期用可乐瓶盛装食油和酒类

可乐饮料瓶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塑料,本身无毒无害,盛装可乐型饮料对人体无不良影响。但它仍含有少量的乙烯成分,如长期贮存食油、酒类溶性有机物,则会发生化学反应,乙烯成分会缓慢溶出。长期食用被乙烯污染的食物,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症状,甚至可导致贫血的发生。

同时,此类饮料瓶具有透明度高、易于老化的特点,在空气中会受到氧气、臭氧、紫外线的作用而产生强烈的异味,如长期存入食油、酱油、醋或酒类,不仅易使食品酸败变质,而且可加速聚合物本身的老化,引起聚合物碳键断裂,释放出更多的乙烯成分。

一般情况下,偶尔使用饮料瓶短时间盛装一下食油或酒类也未尝不可,但时间不宜超过一周,用完后应及时清洗。反复使用期限最好不超过半年。

忌用金属容器盛装酸性饮料

酸梅汤、山楂糖水、橘子汁等酸性饮料,不宜装在金属容器内。因为,酸性饮料能和金属起化学反应,使金属物质溶于饮料中。如喝了这种饮料,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酸性饮料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最好盛于玻璃瓶和木桶等容器中。

忌用生冷自来水煮饭

许多人习惯用生冷的自来水煮饭,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生冷的自来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氯气,在烧饭过程中,它会大量地破坏粮食中所含的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B1。

据测定,用自来水烧饭,维生素B1的损失数量与烧饭时间、烧饭温度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损失约30%。如果用烧开的热水烧饭,维生素B1就可以免受损失,因为烧开后的热水氯气已经随水汽蒸发掉了。

忌吃久放的红糖

红糖营养价值高,但久放则不好。因为红糖中糖蜜的含量较高,水分和杂质也较多,因而在存放过程中,极易受乳酸菌的损害。特别是在一定气温下,如加盖不严或渗入水分而受潮时,乳酸菌就会迅速生长繁殖,使红糖中的蔗糖成分逐渐分解成葡萄糖及乳糖,然后转化成乳酸及其他有机酸,使红糖的甜度降低并带有一定的酸味,引起变质,不宜食用。因此,红糖不宜久放。

制干菜忌暴晒

把加工成条、片、丝、块状的鲜菜,如豆角、茄子、黄瓜等直接暴晒,会使蔬菜脱水过快,加上阳光的氧化作用,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叶绿素、维生素消失较多,故制干菜忌暴晒。在菜干至七成干时,应移到通风干燥处慢慢阴干。

烧骨头不宜加醋

以往人们认为,炖骨头汤时加入食醋,有利于骨头中的无机元素的逸出。然而最新资料表明,这种做法的结果正好相反。

因为,炖骨头时不加食醋,逸出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是以有机合物形式存在的;尽管加入食醋可以使无机元素的浸出略有增加,但逸出的大部分元素,在酸性环境中转变为无机离子,而无机离子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机体的吸收率,一般认为,无机元素的有机结合物被吸收的数值,比其无机离子大3~4倍,因此,炖骨头不宜加醋。

淀粉食品不宜凉了再吃

人的胃不能直接消化淀粉,淀粉类食品进入十二指肠,由胰淀粉酶进行消化,直到全部淀粉都变成葡萄糖为止,由小肠吸收,转化成人体所需的热量。淀粉经过加热后,能形成人体所需的热量。淀粉经加热后,能形成平行的胶化囊状,称为淀粉的糊化,糊化的淀粉很容易接受淀粉酶的作用而分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所吸收。如果淀粉类食品放冷以后,其已经糊化了淀粉分子,尤其是直链淀粉分子,就会自动互相有规律地定向排列,形成一种质地坚硬的结晶,其淀粉分子排列整齐,含水量也较少,俗称淀粉老化,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回生”。淀粉老化以后的食品,如冷水饭、冷粽子之类,会失去固有风味特色,吃时不易嚼碎,并很难与人体内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因此,这种老化的淀粉食品,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变成糖和人体内所需的热量,且因为消化吸收不良,容易引起腹泻。

生熟食品不要混放

生菜、生肉、生鱼等常常带有细菌,甚至有致病菌、寄生虫虫卵等。烤熟煮透的食品,细菌基本上都已被杀死。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用装过生食品的容器放熟食和用切过生食品刀、砧板再切熟食,就会使熟食被污染。人若吃了这种交叉污染的食品,即可引起肠道传染病。所以,家庭中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刀、碗、盘等用具都要做到生熟分开使用。

糖精与醋精忌同用

糖精和醋精由于各自的化学成分不同,二者直接混合易产生化学反应,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酸痛,甚至会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等急性胃炎以及休克等症状,所以在夏季或高温下作业时,不宜以醋精的酸加糖精的甜来作解暑的饮料。

做饭不宜把米多淘久泡

一般做米饭或熬粥时须先淘洗米,以去除米中的泥沙、稗子、谷壳等杂质。但应注意淘米得法,否则容易造成营养素的大量损失。因为大米中所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物质大多易溶或可溶于水,通过淘、搓和浸泡,容易大量丢失,并且淘、搓次数愈多,浸泡时间愈长,淘米水温愈高,营养素的损失也愈多。

一般以淘洗2~3次为宜,不要用热水淘,更不宜在水中长时间浸泡。

原汤不宜丢弃

有一句话叫“原汤化原食”,这句话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在维持人体健康的维生素中,有的是可以溶于水的,如维生素C。做饺子所用的面粉中含有较多维生素B1和B2,饺子馅有菜,其中还含有维生素C。这样,煮饺子或面条的汤里,就有不少维生素C。有人做过实验:煮熟后的面条的维生素B1只有煮之前面条含量的51%,其余的49%,除一部分损失之外,大部分都溶解在煮面条的汤里了。维生素可以提高人的食欲和促进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喝了煮面条和饺子的汤,就喝进了一些维生素B1,这就是“原汤化原食”,所以原汤不宜丢弃。

煮土豆忌用大火

在煮、烧土豆时,要用文火才能把土豆均匀地煮熟,如果用急火、大火煮土豆则会产生毒素,食后会引起中毒。

猪油忌用大火煎熬

猪油用大火煎熬,油温达200℃,使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丙烯醛。食用后引起消化系统、上呼吸道等疾病。因此,煎熬猪油宜用文火。

烧肉时忌过早放盐和酱油

有的人在炖肉时习惯一开始就放入盐和酱油,其目的是使肉入味,味道更香。其实这种做法,一是会使肉味过咸,二是破坏了肉的营养成分。

盐和酱油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加速肉中蛋白质凝固,使肉质变硬,不易煮烂,影响了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因此,烧肉时忌过早加入盐和酱油。

正确的放盐和酱油的时间是,肉烧至七成熟时放入酱油,肉烧至九成熟时放入盐,酱油早些放入,是为了使肉色内外均匀,并可去掉生酱油味,使酱油的醇鲜味道充分溶于肉汤中。

炒菜时也不要过早放盐,因为放入盐后菜的外渗透压增高,菜内的水分会很快渗出,不但会使菜熟得慢,而且出汤多,炒出的菜无鲜嫩味。将熟时放入盐为最佳时间。用花生油炒菜可以先在油里放少许盐,以除去花生油中的黄霉菌。用动物油炒菜先在油中放点盐可减少油中的有机氯的残余量,对人的健康有利。

刚宰杀的畜禽肉忌立即烹食

刚宰杀的畜禽肉新鲜,有的人喜欢立即下锅烹调食用,以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是不对的。

一般来说,牛、猪、羊等宰杀后,夏季经2小时,冬季经4小时再烹调为宜;鸡、鸭、鹅、兔等宰杀6小时后,烹调味道最美。宰完就烹食的畜禽肉味道不美,不易煮烂,影响人体的吸收和消化。

这是因为刚宰杀的畜禽肉由于淀粉酶的作用,会使动物淀粉和葡萄糖变为乳酸,之后又因肉中三磷酸腺苷的迅速分解而形成磷酸,使肉质较僵硬,不易煮烂,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随着淀粉酶的继续作用,肉质开始变软,并产生一定的弹性与肉汁,这时再烹食最为理想。

碱性食品忌加味精

碱性食品忌加味精,因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硝旋作用,不但会使味精鲜味下降,同时还会对人体有害。因此,碱性食品忌加用味精。

食油忌用透明玻璃容器贮存

很多家庭习惯用玻璃瓶贮存食油,这对保护食油的营养成分不利。食油存放在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光线会直接照射食油,促使食油中的油脂发生氧化,尤其是紫外线危害更为明显。这样,很容易导致食油变质变味,营养价值大为降低,还会损害人体健康。

食品忌盛在包装袋编织的菜篮中

包装带是由聚氯乙烯等化学原料合成的,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吃了接触过这种有害物质的食品,会出现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积累性中毒等。因此,食品忌盛在包装带编织的菜篮子中。

塑料袋忌装食品

据有关专家介绍,现在人们使用的塑料袋有三类:第一类是既不能沾皮肤,又不能放食物的,只能用来装建筑材料或其他物品;第二类是作为包装材料用的,如服装袋等;第三类是可勉强用来盛放食品的。这三种塑料袋有的含有“毒素”,如聚氯乙烯塑料,其原料虽然无毒但在制作塑料的过程中加入了有毒的增塑剂。另外,还有些塑料制品加入了稳定剂,而这些稳定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铅,也有毒性。这种铅盐极易析出,如果用这种塑料袋装食品,食品就会被污染。经常食用这种被污染的食品,就会使人体造成积蓄性铅中毒。所以,装食品特别是熟食品时千万不可乱用塑料袋。

再者,颜色较深的塑料袋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卖鱼的、卖白条鸡的经常使用颜色特别深的黑色、红色和深蓝色的塑料袋。这种深色调的塑料袋多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重新加工而成,对人体有巨大的危害,更不能用来装入口食品。再者,主食摊上使用的超薄塑料袋也是禁止装食品的。

另外,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存放含酒精或是含油的食品,也不能放温度在50℃以上的食品,否则袋中的铅就会溶入食品中。

因此,用塑料袋装食品是不利健康的,随手抄起塑料袋装禽品的习惯是健康的大敌。所以,无论买菜或买食物,最好不要使用塑料袋。

不宜在饭盒里放羹匙

不少上班时带饭菜的职工,常常也把羹匙或筷子放在饭盒里,这样食用虽很方便,但却是一种不太卫生的做法。这是因为匙柄或筷子手握的部位常常沾有病菌,清洗餐具时不能把它完全清除或消灭。如果把羹匙或筷子放入饭盒中,匙柄或筷子上的病菌就会直接与饭菜接触而污染饭菜,同时,饭盒里饭菜的温度又很利于病菌的繁殖和生长。当到了食用的时候,就很容易将已大量繁殖的病菌食入体内,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如需携带饭菜上班时,最好将羹匙或筷子另行包装、携带,而不可图方便放入饭盒内。

铝制餐具盛放食物时间忌过长

铝制餐具因其质轻、不怕摔碰,而且具备耐用、价廉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铝制餐具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受酸、碱、盐等的腐蚀而受到破坏。

一种食物、一品佳肴均是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按一定程序并添加多种作料烹制完成的,其中的油、盐、酱、醋、糖、酒、面、菜等如果在铝制餐具中存放时间过久,都会与其发生不良反应而腐蚀铝制餐具。同时,也会使食物中的铝元素增加,进而使人体出现不良反应而影响健康。

另外,即使是不含酱、盐、醋等调味剂的面粉在铝制品中存放时间长了,也会使铝制品表层的氧化铝保护膜破坏,造成斑点状脱落而形成表面的麻坑。所以,铝制餐具盛放菜肴一般不宜过夜,当天的食物应及时吃完并冲洗干净。

煮粥不宜放碱

煮粥时放点碱烂得快,但这样做会使米里的维生素损失过多。如果经常在煮粥时放碱,人就会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这些维生素都是喜酸怕碱的。缺乏维生素B1,会得消化不良、心跳、乏力和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会使舌头发麻、烂嘴角、长口疮以及发生阴囊炎等;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等。

炒菜用油忌过量

炒菜用油要适量,不宜过多。因为菜肴在烹调时用油过多,调味品不易渗到食品内部,会直接影响菜肴滋味。同时,用油过多,食物外面会包围一层油脂,食后由于肠胃消化液不能完全与食物接触,因而不利于人体对营养物的吸收。

炒菜油忌烧得过热

炒菜时,油烧得过热,在油层底会出现一种很浓的硬脂化合物,而这种物质可引起低酸胃炎和胃溃疡,久之,会发生癌变。因此,炒菜时油忌烧得过热。

炒菜锅忌不洗连续使用

炒菜时,尤其是炒蛋白质和脂肪菜肴时,会形成3,4-苯并芘的锅垢,3,4-苯并芘是强致癌物质,经常摄入微量的3,4-苯并芘,会导致胃癌、血癌和肺癌,所以,炒一次菜要洗一次锅,切忌不洗锅连续使用。

炒菜时不要让油锅起火

炒菜时有意让油锅起火是不科学的。在烹调时,把油烧至冒烟或有意让油锅起火,这时的油温可能已经超过200℃,油在这种温度下,不仅油脂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而且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坏,因而降低了油的营养价值。

此外,油温过高,油脂被氧化、聚合,可产生过氧化物和高聚物等,不仅使食物中的维生素遭到破坏,阻碍和干扰了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而且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现在常用的烹调油多经过处理(如脱色、脱酸等),正常燃烧时,没有明显冒烟现象。烹调时,应控制油温在150~180℃,不要让油锅冒烟或起火。

煎炸食品油温也要控制在150~180℃内。煎炸鱼、肉时不要连续高温烹炸,要采取间断复炸方法。如果油温超过200℃,煎炸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否则成品会附着有毒物质,影响身体健康。

炒菜宜用旺火

所谓火候,常指烹调中火力的变化情况,它是烹调美味佳肴的重要环节。火候大致分为三种:旺火、温火、微火。

蔬菜中的不少维生素遇热容易被破坏,其中以维生素C最为明显。蔬菜加热时间愈长,维生素损失愈多。因此,烹调中掌握好火候可减少营养素的破坏。新鲜蔬菜旺火快炒,损失较少。如果用温火、微火长时间慢炒、慢煮,维生素的损失要高得多。烹调火候情况,对肉类中维生素A、B族也有类似影响。急火快炒,损失最少,旺火蒸或油炸次之,温火清炖煨汤,损失最多。

因此,炒菜时应尽量做到:热锅、滚油、急火、快炒。做汤菜时应等到锅里的水沸后再入菜,以缩短加热时间,减少营养的损耗。

不宜用热水烫菜

一些鲜嫩的蔬菜放在开水中烫一下再捞出来烹制,有时还要挤出一些菜汁,这样做必然会破坏蔬菜中的营养素。蔬菜挤出菜汁后,所含维生素损失达70%以上,如果再加上长时间的浸泡营养素损失就会更多。

蔬菜中的维生素多是极易溶于水的。因此,在烹制鲜嫩的蔬菜时,不要用热水烫,更不要挤出菜汁。

不宜用面肥发面

有些家庭爱用“面肥”发面,但这样做弊病很多。

一是夏季气候炎热,加了“面肥”后发的面常常发酵过度、酸度过大,蒸出的面食不好吃;二是“面肥”在贮存和继续发酵过程中,很容易被细菌污染,加在新面团中,酵母菌繁殖的同时,各种有害细菌也会大量繁殖起来,甚至使面团发臭变味,有碍卫生。

那么该用什么发面好呢?最好是用鲜酵母、干酵母和发酵粉。

使用油漆筷子害处大

油漆属大分子有机化学涂料,按其种类不同,分别含有硝基、氨基、苯、铅等有害成分,尤其是硝基在人体内与氮质产物结合形成亚硝胺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另外,油漆筷子使用过程中油漆脱落,随食物误入人体,也会损害健康。

食品混合存放禁忌

粮食与水果不宜混合存放。粮食易发热,水果受热后会变干瘪,而粮食吸收水分后容易霉烂。

蛋和生姜、洋葱不宜混合存放。蛋壳上有许多小气孔,生姜、洋葱有强烈的气味,易透进小气孔,使蛋变质。

面包和饼干不宜混合存放。面包含水分较多,而饼干一般干而脆,两者一起存放,容易使面包变硬,饼干受潮发软,失去酥脆。

茶叶与香烟不宜混合存放。茶叶对气味的吸附作用特别强,如与香烟混放在一起,会把香烟的辛辣味吸收,使沏出的茶味道不正。

方便面不宜长期存放

方便面长时间存放,受空气的影响,油脂会发生化学反应,分解出游离脂肪酸,使方便面产生哈喇味,而且改变其营养成分,降低维生素含量,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贮藏月饼、糕点忌讳

月饼忌重拿、重放、多翻动。尤其是苏式月饼,饼皮酥松,最易破碎,如果饼皮脱落,不仅影响质量及美观,且容易受潮。

月饼忌受潮闷热不通风。月饼受潮,极易变质发霉,所以应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保存。鲜肉、豆沙、豆蓉、莲蓉、椰蓉之类的“软货”月饼,应当随买随吃。

糕点也不宜久存。糕点中含有较多的油脂和含有油脂的辅料,这些油料在长时间的贮存后,因受阳光、空气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油脂中的脂肪酸败坏,产生醛类化合物,食后会有害身体健康。其次,有些糕点含水量较高,在高温和潮湿的条件下贮存过久,会因霉菌大量繁殖而发生霉变。

夏季大米不宜久存

由于稻谷加工成大米后,米粒失去了稻壳的保护,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全部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湿、热影响,招致虫霉侵害。特别是梅雨、高温季节,大米吸湿性强,大米表层和空气中霉菌繁殖加快,大米中的糠粉又会影响米堆中湿热的散发,稍不注意,便会出现大米发热、发霉、生虫。

腌菜禁忌

忌腌制前久放

蔬菜在进坛腌制前,主要是防止新鲜蔬菜腐烂,因为腐烂的蔬菜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如果晒菜时天气不好,阴雨连绵,则新鲜蔬菜不宜晒成半干,容易沤烂,如果将菜晒成半干后不及时拌盐进坛腌制,而是等了几天后再进坛腌制,这样产生的亚硝酸盐更多。这是因为蔬菜中的大肠杆菌等细菌生长繁殖,将蔬菜中硝酸盐分解成亚硝酸盐。

腌菜食用前忌久泡

腌菜食用前不要久泡(不要超过8小时),而且最好用开水浸泡。因为腌菜在晒干过程中可能被大肠杆菌等污染。如果用冷水浸泡时间过长,细菌又会繁殖,将腌菜中的硝酸盐分解成亚硝酸盐,使即将食用的腌菜中含非常多的亚硝酸盐。

新腌的蔬菜忌多吃

新腌的蔬菜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成分,其中维生素C已被大量破坏,如果人们长期过多食用后,通过肠道的细菌作用,将原来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易使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增高。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能使细胞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同时亚硝酸盐在胃内可与胺类物质化合成亚硝酸胺。而亚硝酸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腌菜忌长期食用

腌菜中含盐量较高,可以引起钠、水在体内滞留,使血容量增多,从而增加心脏负担,致使升高血压,从而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另外,腌制不善的腌菜,含有亚硝酸胺。亚硝酸胺是公认的18种致癌物之一,久食,会诱发癌症,尤其是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发生率更高。

未腌透的酸菜忌食用

未腌透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可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失去载氧的功能,从而导致全身缺氧,出现胸闷、气促、乏力、精神不振、嘴唇青紫等症状。

禁忌食用的“动物食品”

动物肾上腺

动物的肾上腺俗称“小腰子”,位于两侧肾脏的前方,淡褐色,肾上腺外面包着一层白色的纤维膜。肾上腺中含有一定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人体内水盐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血压升高,肌肉无力,促进脂肪的分解和重新分布。肾上腺中还含有肾上腺髓质激素,可使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和加强,促使糖元分解,引起血糖升高。

动物淋巴结

动物的淋巴结俗称“肉枣”,正常颜色为灰白色,如果出现充血、出血、肿胀、炎症等说明已发生病变。淋巴结是一种正常的组织器官,以猪为例,其全身约有淋巴结190多个,其功能是协助血液循环,输送营养和加速新陈代谢,由于它对病原微生物起着过滤和吞噬作用,因此,淋巴结中往往聚集有较多的细菌和病毒,食之容易感染疾病。

动物甲状腺

人吃了动物甲状腺后,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会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机能。由于甲状腺内的甲状腺素比血液中高100倍以上,并且耐受高温,故食之容易中毒,如果一次食入含2~3克甲状腺素的甲状腺就会引起中毒,出现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兴奋、烦躁、心悸、多汗、发热、手指频颤、全身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动物肝脏

因为肝脏是家畜体内的主要解毒器官,血液中有害物质大量流入肝脏,肝脏内聚集的毒性物质较多。此外,肝脏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恶心、呕吐、头昏、嗜睡、骨质疏松、皮疹、毛发干枯等症状,并对人的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忌食生炒的内脏

家畜的一些内脏有时可能感染和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并且具有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较强,60℃烧煮4小时亦不能杀灭。生炒只能炒熟外部,不能杀灭内部的乙型肝炎病毒,人食用后有可能感染上乙型肝炎。

烧鱼不宜早放生姜

烧鱼时,放一些生姜可以去腥增鲜,但过早地放入生姜,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影响生姜,使姜不能发挥去腥作用。鱼体的浸出液略偏酸性(PH值5.5左右)时,放入生姜,其去腥的效果最佳,因此,烧鱼时应待到鱼的蛋白质凝固后再加入生姜以发挥去腥增香的效能。

冷藏熟食不宜直接食用

电冰箱是靠低温使食品保鲜的,而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却不能消灭细菌。一些肠道杆菌,如伤寒杆菌、肠炎病菌,在冰雪中还至少可生存3个月,一旦恢复到正常温度,它便会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如果熟食品在冷藏前就已被上述细菌污染,取出后直接食用,就很容易引起肠道病的发生。

干鱼片不能多吃

据测定,每食一包鱼片咀嚼次数达上百次。由于咀嚼的次数愈多,唾液的分泌量愈多,这样咽下大量的唾液可以稀释胃液从而降低胃的消化能力,并容易在胃内发生腐败和发酵。另外,分解食物和产生气体的急骤,使人发生呃逆、胃痛疼、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不宜过多食入高蛋白食物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提供热量、增强人体抵抗力方面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是,进食过量的蛋白质,可发生蛋白质中毒,对人体是不利的。

天然调味品不宜滥用

天然调味品,如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等是家庭常用的烹调调味品。据国内肿瘤研究单位检测,这些调味品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有害于人体健康,如桂皮内含有移码突变型及碱基对置模型诱变物,花椒、八角、茴香含有移码突变型诱变物。诱变物能改变正常组织细胞的遗传功能,使细胞发生突变,诱发恶性肿瘤,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天然调味品也不宜滥用,应尽量少用。

夏秋季不宜用热性调料

夏秋季燥热,气温高,烹饪时使用热性调料(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等),会使人燥热不能忍耐,还会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一些病症。

因为热性调料可以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血尿、肾痛等,同时还会引起全身性疾病,如口角炎、唇燥裂、咽炎、鼻衄、结膜炎、头晕、心悸、痱子、中暑等。患慢性病者,如肝病、心脏病、肺结核、糖尿病、重度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等,使用热性调料,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夏秋季不宜用热性调料。必要时可微量应用,或用葱、蒜、姜等平性调料代替。

减肥者不宜吃芥末

芥末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刺激胃黏膜,产生过多的胃酸,使人产生饥饿感,食欲大增。其结果,立志节食者反而食量增加,减肥失效。

受潮、变硬的奶粉不宜食用

奶粉如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很快就会引起颜色变褐,降低原有的香气,同时发出一种陈腐的气味,并且溶解度下降,蛋白质生理价值及消化性也大为降低,细菌容易滋生而使奶粉变质。

奶粉开罐、拆袋后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一旦奶粉中的乳糖吸水之后,则会使奶粉中的蛋白质粒子彼此粘结而使奶粉形成块状。因此,存放时应特别注意。若奶粉回潮变硬则不宜再食。

蜂蜜不宜用金属器皿存放

有人习惯用铁罐盛蜂蜜,以为这样密封程度好,其实恰恰相反,这样存放蜂蜜不仅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而且人服了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0.2%~0.4%的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这两种酸性物质在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为乙酸。当蜂蜜长期贮存在金属器皿内,这种乙酸就会使镀锌的铁皮腐蚀脱落,从而增加了蜂蜜中的铝、锌、铁等金属含量,使蜂蜜变质。因此,不宜用金属器皿存放蜂蜜。

不宜吃生蜂蜜

有的人以为生鲜蜂蜜是蜜蜂新酿制的蜂蜜,既新鲜,又未经加工和保存、转运,因此营养更丰富、味道更纯正、污染也更少,更适合食用。殊不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生蜂蜜和鲜蜂蜜是不宜直接食用的。

这是因为蜜蜂在酿制蜂蜜时,尤其是在花源短缺时,常常会采集一些有毒的花粉。因此,鲜蜂蜜内难免会含有有毒花粉的成分,人若吃了这种蜂蜜,也难免会中毒。至于生蜂蜜,在蜂蜜收获、运输、保管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细菌污染,因此直接食用也是不当的。食用蜂蜜还是以经过加工、加温、消毒处理的为好。

忌多食油条

制作油条时必须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含铝的无机物。如果天天吃油条,日久天长所积累起来的铝的含量就相当惊人了。被摄入人体的铝,虽经肾脏可以被排除一部分,但由于天天大量积蓄,是很难排净的,体内的铝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便对大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可引起老年性痴呆症。因此,忌多食油条。

儿童不宜常吃油炸食品

食品在油炸时,由于油温甚高,各种营养素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蛋白质可因炸焦变质而营养价值降低。脂肪因油炸而遭到破坏,使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互相聚合,难以被人体消化。还产生一种叫丙烯醛的物质,它具有一定的毒性。油炸食品,还可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妨碍人体的吸收、利用。米、面经过油炸后,维生素破坏很多,如油条经加碱和高温油炸,维生素B全部被破坏。在制作油炸食品时,过热的油脂可加剧致癌物的致癌作用,油被连续和重复加热,或添加到未加热的油中,都会促进致癌物和辅助致癌物的产生。另外,油炸食品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温烹制而成,常常是外面已炸得焦黄发硬,而里面可能还没熟透,不能有效地杀灭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极易发生肠道寄生虫病、传染病。

对儿童来说,由于儿童的咀嚼能力以及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较为薄弱,多吃油炸食品还易引起消化不良,常在饱食油炸食品后出现胸口饱满,甚至恶心、呕吐、腹泻,反而使食欲下降。所以,儿童吃油炸食品对其健康是不利的。

不宜过量食用洋快餐

近年来,洋快餐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我国市场上,不少青少年和家长对此趋之若鹜,屏弃中餐。其实,偏食洋快餐,对其健康是不利的。

这是因为洋快餐代表的是欧美式膳食结构“三高”,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长期过量食用这类食品,是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潜在原因。以其含量较高的动物脂肪为例,这种脂肪过多则难以在体内分解,常常会附着于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使血管变窄,血流减少,导致疾病。

而洋快餐中肉类是主要成分,蔬菜很少,粮食类的加工也过于精细,损失了很多维生素。因此,还是少食为宜。

不宜多吃休闲食品

如今,很多人喜欢吃那些花花绿绿的休闲小食品,如膨胀类的虾条、薯片、雪饼、凉果、蜜饯类的话梅、果脯等。殊不知,不少休闲食品都采用了较多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香精、味精、色素等。这些添加剂多系化学合成,有着一定的毒害性,如果过多食入这些含有添加剂的小食品,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休闲类食品。

忌过量食用午餐肉

午餐肉在腌制过程中需加少量的硝酸钠、亚硝酸钠等化学药物。这些药物多是有较强的防腐作用,使肉制品不易腐败变质。另外,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会还原为亚硝酸,而亚硝酸又会与鲜肉的血红素和肌红素发生化学反应,使肉质变成玫瑰红色。

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是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它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尤其是当机体胃肠功能不全,肠内硝酸盐还原菌过度繁殖情况下,食用过量午餐肉或亚硝酸钠残留超过0.1%的午餐肉,均可引起轻重不等的亚硝酸盐中毒症状,如头痛、嗜睡、呕吐、腹痛、发热、呼吸急促等。因此,午餐肉以少吃为宜。

熏烤食物不宜多吃

烤鸭、烤鸡、烤羊肉、烤红薯、火腿、熏鱼等熏烤食物,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是家庭餐桌和宴会酒席上的佳肴,很多人喜欢食用。但是,从养生保健角度看,这些食品是不宜多吃、不宜经常食用的。

经过熏烤的鱼、肉及烤糊、烧焦的米面中,都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多环芳香烃。这种化合物中含有致癌物质3,4-苯并芘,它是在食物熏烤、焦糊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越高,产生量越多。

熏烤食物还会在胃中产生亚硝酸胺,它是由仲胺和亚硝酸盐在人的胃中酸性条件下形成的。仲胺的来源很多,食物中蛋白质熏烤受热分解可产生仲胺,而亚硝酸盐则是食物中的“常客”。

那么,是否偶尔吃些熏烤食物就会引起癌症呢?当然不是。因为癌症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熏烤加工的方式如何、同时吃的其他食物是什么、个人的健康状况怎样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熏烤食物吃得多了容易致癌。因此,熏烤食物不宜多吃、常吃。

方便面不宜常吃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方便面、面包、饼干等方便食品很受人们青睐,确实省时方便,味道也很鲜美,尤其很多小孩也往往把方便食品当作主食来吃。但人们忽视了方便食品所含营养不全这一重要问题。

一般说来,方便食品如方便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少量味精、食盐和调味品。其调味品如牛肉汁、鸡肉汁、虾汁中的牛肉、鸡肉、虾肉的含量很少,而且缺乏蔬菜,有的有菜末或菜汁,但量很少。因此,方便食品中并不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较全面的营养素。

因此,人如果长期食用方便面,就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而罹患疾病。营养学家调查表明,在长期食用方便食品的人群中,有60%的人营养不良,54%的人患缺铁性贫血,23%的人患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症,16%的人缺锌,20%的人因缺乏维生素A而患眼疾。

此外,有些方便食品还或多或少地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品色素如防腐剂等。方便食品还有较多的油脂,容易氧化酸败,摄入人体后对人体内重要的酶系统有一定破坏作用,经常摄入这类食物,会使人加速衰老。

有哈喇味的食品不能吃

食用油脂和含油脂丰富的点心、饼干、花生、核桃、香肠、香肚等在贮存过程中容易产生哈喇味。其原因是油脂的原料残渣和微生物产生的酶引起了油的酶解,或受到阳光、温度、水分、金属容器等的作用,发生了分解,生成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油酸非常容易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低分子物质,如醛、酮和某些过氧化物。这种现象叫油脂氧化,也就是化学上常说的油脂酸败,酸败的油脂会有哈喇味。

有哈喇味的食品不能吃。一方面,因为油脂酸败后,会使食品风味变劣,营养价值明显降低,油脂中所含的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都已被氧化,损失殆尽。另一方面,有哈喇味的食品对人体有害,食后会刺激消化道黏膜,使人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还会使肝脏肿大。

为了防止食品出现哈喇味,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应该清除油脂残渣,避免微生物的污染,以杜绝或延缓酶解过程。另外,含油脂丰富的食品包装要严密,尽量使它不与空气接触,并放在阴暗、低温、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炼制猪油的时间要长一些,使水分炼尽,同时添加花椒、大料、生姜等天然抗氧化剂,既能增加香味,又可延长贮存时间。

忌生吃菱角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菱角所含的β-谷甾醇、麦角甾四烯等成分对癌细胞的变性组织增生均有抵御作用。特别是作为食道癌、乳腺癌、子宫癌病人的食疗方法,菱角具辅助治疗的作用。菱角可益气健脾、补中延年、祛病强身,所以有“秋来食菱益健康”的说法。但是,生食菱角会感染姜片虫病。

姜片虫,学名叫“布氏姜片吸虫”,祖国医学称之为“赤虫”。其尾蚴在水中吸附于菱角等水生植物表面变成囊蚴,一旦被人吞下,在消化道和胆汁的作用下,囊蚴破壁后又变成尾蚴,在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吸取营养,偶尔也会在幽门及大肠甚至胆道内寄生,造成黏膜点状出血、水肿以致形成溃疡或脓肿。这样的患者,尤其是儿童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消化功能紊乱,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患者多呈营养不良的症状,如消瘦、浮肿、贫血。对儿童,还可导致发育障碍、智力减退等。预防姜片虫感染,关键在于不要吃生菱角。

忌生吃荸荠

荸荠又称马蹄、地栗。它肉质洁白,营养丰富,清香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可做成各种菜肴,荤素皆宜,但不能生吃。因为荸荠生于水田池沼之中,被许多有害有毒的生物或化学物质污染,如生吃荸荠就很容易感染姜片虫病。可去皮后,在开水中煮片刻,加点白糖即可食用。

忌多食葵花子

葵花子中含有丰富的钾、磷、铁、钙、镁及维生素E、A、B1、B2、P等。在100克葵花子中含钾920微克,维生素E207毫克。丰富的钾元素对保护心脏功能、预防高血压,颇多裨益,而维生素E及精氨酸对生理机能和精子的质量有益。葵花子油中所含植物胆固醇和磷脂,能够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防止血浆胆固醇过多,可防止动脉硬化。葵花子又有综合性的抗癌作用,对增进营养、健身防病、防癌抗癌都有积极作用。

由于葵花子中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果食用过多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从而使体内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其结果是,大量的脂肪堆聚于肝脏,引起脂肪肝,从而严重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造成肝功能障碍和结缔组织增生,甚至形成肝硬化或肝组织坏死等病变。因此,葵花子虽香,但亦应适可而止。

糖精不宜多吃

糖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学名叫做“邻磺酞苯酞亚胺”,其甜度超过普通白糖数百倍。糖精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制造的,虽然它没有毒,但它不能被人体吸收,也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且多吃对身体无益处,因此对于它的使用应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