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到钱吗
58569500000004

第4章 铁律3 经营者要对失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

经商本来就是一种风险非常高的事业,作为合格的创业者,不能因为可能会遭遇失败就不再前行。失败是营养品,让人一生受益匪浅。战胜了失败后,就会发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创业者都是像当年刘永好兄弟一样,手里只有一两千块钱,然后魔术似的长到了几个亿。“白手起家”确实是创业的一种模式,但那只是一种。

现在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已经渐渐成熟,财富已经相对集中,商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再摸着石头过河,呛水的危险就大了。在创业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失败的风险。每次开发客户,都存在着功败垂成的可能;每一次信用销售,都有收不回本钱的危险。我们经常承受着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那种感觉就像在水流湍急的大江中航行。在浮沉不定的商海中,以往成功,并不代表将来一样成功。昨天如日中天、今朝轰然倒塌的案例并不鲜见,价格变动异常频繁的领域更是如此。

据统计,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是34%。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这些故事,几乎都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很多企业在成功后宣传时会下意识地杜撰很多“英雄壮举”,这当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确实不足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装”自己的心理。但其实这是最害人的,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称的方式去做,基本上会“死无葬身之地”。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所谓“枪声一响预案作废”,绝大多数公司成功时的方向和最初设想的都大相径庭。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动态来随机应变。

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开始容易,过程很难,收场更难,煎熬是创业的典型状态。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10年前,成就一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奋斗,后来有了风险投资的介入,七八年时间就可以成就一家互联网知名公司。但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5~8年、每周7×12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

鉴于此,经营者就得有接受、认识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个条件再好、资金再充足的企业,都会经历漫长的煎熬,都有可能遇到失败。这就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

在2011年4月举行的“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上海复星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作为一个1992年开始创业的“过来人”,回忆起自己创业时的酸甜苦辣,先给年轻的创业者们泼了一盆“冷水”:“失败的一定比成功的多,所以在做好积极准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为失败做好准备。如果你没有为失败做好准备的话,我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去创业。”

而被称为“大学生导师”和“创业导师”的李开复更是泼下一盆“冰水”,他直言,很担心年轻人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过早出来主导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对创业充满热情非常好,梦想自己一毕业就可以成为下一个马化腾,但是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现实的。”李开复认为,创业的基本“门槛”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抗压的能力,“创业的过程充满了挫折,要能够面对这种挫折,善于学习,从中得到教训。最终成功的创业者和失败的创业者,差别往往就在一件事情,就是是否坚持。”

创业处处存在着挑战,我们可以规避一些风险,可以降低一些风险,但没有办法避免失败的风险。一个比较理性的态度就是,我们要敢于直面风险,勇于接受挑战,同时坦然淡定、不骄不躁、绝不气馁,在不断承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压力中前进。也许很多人感觉难以做到这一点,然而这是创业者的一种宿命,无论你乐意还是不乐意,都得朝着这个方向修炼。

一位美国公司的总裁曾说过:“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现在竞争如此激烈,推陈出新的频率越来越高,企业“成功”与“永恒”绝缘,其含义已演变成“暂时的领先”。“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不单是微软的写照,在这样的情况下,置于死地才能重生,断了自己的后路,才能义无反顾往前行;只有不断否定现在,才有崭新的未来。

当我们研究很多成功者经历的时候,往往会被他们环环相扣的谋略和高超的预见力所折服,一种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从因果关联来看,前面的几次成功,肯定会为后来事情的发生准备很多条件,光就这种前后沿袭关系而言,的确是一环扣着一环,貌似主人公拥有超强的策划能力和预见力,将前前后后的事情都规划好了。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当你处于任何一个环节的时候,都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一步究竟会走成怎样,最起码会有3种可能,如果整个过程存在5个环节的话,最终可能会出现几百种不同的结果。即使你策划好了几条路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整个计划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所谓的严密也就成了笑谈。

这些成功者每一次决策之时,都跟我们一样,面临着若干风险,很多时候不得不走一些险棋。也许他们经营技术高超,但不能保证每次都有很大的把握,也不能保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此他们看似环环相扣的成功,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积极面对挑战、个人不懈努力和风云际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功人士的历次决策,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赌的因素,特别是面对高风险决策之时。

陈永栽在2007年《福布斯》杂志9月公布的东南亚40名富豪中列第十二位。陈永栽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4岁跟着父母到菲律宾谋生。后来由于一些变故,刚满11岁的陈永栽在一家烟厂当杂役。那段日子,陈永栽一边赚钱养家一边自学,以半工半读的方式修完马尼拉远东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学业。毕业后,陈永栽仍在烟厂工作,并且被提升为化学师。后来他由于具备了丰富的化工知识和在烟厂多年的工作经验,又拥有与商界的密切联系,开始自己创业。在周边人的帮助下,他创办了一家淀粉加工厂,但以失败告终。

之后,陈永栽与一群当年一起在烟厂工作的朋友,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一所小房子里创办了自己的烟厂——福建烟厂。当时,菲律宾烟草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一家小资本的工厂如何能挤进市场?陈永栽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及自身条件,决定投产中档香烟,并要求质量超过其他厂家。经过努力,福川烟厂的产品打开了销路。不料,1968年,生意刚有起色时,却遭遇了一场台风,福川烟厂的大多数设备被毁。遭受这一打击,陈永栽并不气馁,反而坚定了彻底改变落后制烟设备的决心。

他把世界先进的制烟生产流水线和现代化的卷烟机引进菲律宾,使烟厂的设备和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后来,他的烟厂发展成为菲律宾最大的香烟制造公司,占据菲律宾七成以上的香烟市场份额。此后,陈永栽的事业迎来全面崛起时期。

创业充满风险,但是我们自己不放弃,接受挑战,我们便有可能取得成功。全球经济衰退已影响到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但创业者要使自己认清并使下属接受,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而且是企业必须经历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渡过难关。创业者要在企业处于困难时期时,分析自己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市场的需求和机遇。这个时候,创业者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怎样去构建、体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大风大浪面前,企业不应怨天尤人,也不应将希望寄托于外力救援,而是应冷静面对,在保障资金链安全的基础上适度调整经营策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果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而获得解决困难的能力、资源和条件,那么就可以解决困难。自然,困难解决了,这也就证实它是短暂的,是个中途站。时间本身是不能解决企业困难的,只有创业者理性面对创业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失败,真正地去行动,去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解决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才能在商海沉浮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