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靠自己去成功
5836400000009

第9章 勇敢超越自己(6)

这样吧,我们反过来,从那些已经盖棺论定为天才的人看。莎士比亚是天才吧?据伦敦《泰晤士报》引述英国新堡大学应用语言学家的论文说,莎士比亚是错字先生,有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拼错。海明威、伍尔芙是天才吧?他们也一样。更离谱的是被认为是才子诗人的济慈,单单在一篇《秋之颂歌》里的前十句,就拼错十个字。

再举个当代的天才。美国热门电视影集《天龙特攻队》的著名编剧史蒂芬·康奈尔。他从小就有读字困难症,自己承认到四十多岁都没办法通过小学三年级的拼字测验。甚至他记电话号码,都会把数字的顺序写错。阅读也一样,他看东西会把好好的句子弄颠倒,套一句中国古人骂读书人的话:“他是不能句读的笨蛋!”问题是他怎么能成为获得艾美奖的剧作家呢?原来他写的东西,先交给助理去“了解”,再重新正确打字,把通顺的东西打出来。

各位读者,如果换作你家、你班上有这样的学生,你会怎么对待他?如果换作是你有这毛病,你又会怎样评估自己?各位要知道,聪明不等于智商,智商不等于情商,记忆不等于创造。文学创作重要的是创意,不只是拼字和文法。

谈到创造,让我们再看看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创办微软的比尔·盖茨吧!你知道他中学成绩平均多少吗?不是A+,不是A,不是A-,也不是B+,是B!又因为整天在学校占用计算机,使老师不得不要求他父母为他在家买一台。加上他很叛逆,总跟他妈妈争吵,一家人不得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所幸医生建议做父母的让步,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比尔·盖茨继续玩他的计算机。他功课这么烂,按说进不了哈佛大学,但是他居然在美国全国SAT会考中得到惊人的高分。我相信,加上他在计算机上的“杰出表现”和“奇怪的个性”,被哈佛看上了。

好,进哈佛之后,他该乖了吧?据说他刚进去,常常跟同学玩扑克牌到天亮,第一个学期就因为受不了压力,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病倒,不得不飞回家疗养。学期结束,这位天才的平均成绩是C。又过不久,他干脆休学了。

这时候,我又要问各位师长,如果你碰上这种孩子,你会怎么办?你会认为一个中学拿B,大学拿C的是天才吗?如果你是学生,虽然你对某些科目特别感兴趣,但是其他的都不成,或者记忆不佳,甚至连文章都写不通的时候,你还会有自信,而且执着于自己的喜好,认为自己一定有天分,只要朝认定的方向努力就能成功吗?

天才是很难下定义的。我们不能因为功课不好,就否定一个人。也不必因为成绩棒,就硬给他戴上“天才”的帽子。过与不及,都可能伤害天才。说不定你家正有个“牛顿”,千万别把他教成了“钝牛”。也说不定你家那个“钝牛”,好好栽培,会成为未来的“牛顿”。

你也可以是天才

就算你不是所谓天才,如果你能执着用功、锲而不舍,既往深处打基础,又往新的方向思考,你就称得上是天才!

看过我在凤凰卫视主持的节目《世说心语》的读者可能知道,我特别画过《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配合讲演。节目制作人张嘉君小姐夸我“真是才子”。我当时回问她:“你没发现我常常在夜里一两点钟发电邮给你吗?我只是用功而已!”

我这个人不太信天才,高中的时候还因为对天才发表评论,而让我的导师觉得我骄傲。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位同班同学跟我学国画,有一天导师看了他的作品,对我说那同学真有才气。按礼貌我应该顺着她的话说“是啊”,可是我非但没说,还讲:“要看他能不能画下去,不继续就算不得有才气。”

一直到今天我还持这种看法。常常有人对我说,某学生太有绘画天分了,称得上天才,只可惜没有继续学,所以没成大画家,这时候我一定答:“不能锲而不舍、坚持到底,就不是天才!”

这里,我要分析一下我认为的天才特质。

首先我认为天才要执着。唐代的诗人李贺,白天四处找灵感,晚上又熬夜创作,没人逼他,他还拼命,连他妈妈都说只怕儿子会呕出血了。李贺虽然早死,但留下那么多了不得的作品,怪不得被誉为“诗鬼”,李贺是鬼才!是天才!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从少女时期描写荡秋千“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到跟赵明诚结婚之后,写夫妻情爱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到历经战乱、丈夫死、改嫁,甚至进监牢,还写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这样的好作品。她无论年轻年老、得意失意,都能坚持创作,真是才女!

天才的第二个特质,是往深处下功夫。曾国藩说:“为学不可全恃明快,要思量到迟钝处。”中国画论有“大拙便是巧处”,近代大画家李可染说:“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力量打出来。”都是这个道理。当一个人聪明到一目十行的时候,好像什么东西都难不倒他。看什么,他一下子就记牢了。问题是,他虽然过目不忘,却可能看得太快,失去思考的机会。反不如那些迟钝的人,看了又看,才搞懂。也就在这看了又看的过程中,细嚼慢咽,品尝到最细的滋味。而且“尽信书不如无书”,别人都认为想当然的事情,天才会持怀疑的态度,就像牛顿想苹果、富兰克林想闪电,非但朝思暮想,而且化为行动、做实验。所以天才能“见前人所不见,发前人所未发”。

张大千诗书画都好,早就誉满大江南北,他伪造的古画连鉴定专家都可能看走眼。但是他硬是自己发挥,创造出他特有的泼墨画和自成一家的大风堂书体。不止如此哟!他还能躲到敦煌两年,临摹莫高窟的壁画。他亲口对我说,曾经因为缺水,渴到喝马尿。他既对古人下功夫,又不受古人的限制,而且下苦功学习,是真天才。

第三点,天才有最好的联想力。可以这么比方:人的聪明好像撞球,有些人用一个球只能撞几个,有的人却能连着撞,撞下整台的球。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就是这个道理。只是,天才绝不止举一反三,而可能举一反三十。正因如此,天才常常是真正做“学问”,他既爱学,也爱问。就算那天才不爱说话,平常闷不吭气,也会在心里自己问,而且进一步追根究底找答案。

说个真事儿。我有个朋友刚送孩子进小学没几天,就被老师请去谈话,说他的儿子太让人头痛了。老师说:“有一次我说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很穷’,话还没完,你儿子就问:‘他有没有爸爸妈妈爱他?’我说:‘有,可是死了!’你儿子又问:‘那他有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我说:‘没有。’你儿子又问:‘那他有没有朋友帮他?’天哪!我故事才讲一句,你儿子已经问了一堆,我还上不上课?”最后老师建议:“你的孩子不是智能不足,就是天才!你还是把他送到特殊学校去吧!”

提到特殊学校,我在美国的住家附近就有一所,里面不是专精某一样才艺,其他科目都一团糟,就是会造成上课困扰的过动儿或不确定是天才还是白痴的孩子。我就知道一个华裔男生,父母都是了不得的高学历,孩子却怪(也可以说有奇才),不得不送去特殊学校。每次我女儿高中演歌剧,里面令人惊艳(不是美丽,而是才艺)的角色,也往往是从那个学校借来的。最近听说有个女生已经被百老汇看上,要去挑大梁了。正如前面那位小学老师说的,很多天才跟智障在早期难以分辨。为什么?这正是天才的第四个特质——天才可能有极端的长处和因此造成的短处。

譬如他们很能联想,看来就常常会分神,进入他们自己的思想世界。你说他这样是“专心”还是“分心”?是专心吗?没错!他专心在他自己的世界,严重的甚至把通往外面的其他管道都关上了,成为自闭的样子。可是他也像分心,有些天才看书,才看一句就把书扔了,想那一句。还有些天才说话是跳跃的,因为他的思想跑得太快,一下子从东跳到西,让人觉得语无伦次。有位朋友曾经跟我说他儿子从小就爱恐龙,碰到有关恐龙的东西,无论是玩具还是书,就不走了。现在已经不小了,还一样,好像心里只念着恐龙。我特别为这个找资料,得到的答案是,这种表现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一种毛病。因为他可能过度专注于恐龙,造成其他方面学习的困难,算毛病。但是反过来想,说不定他改天成为恐龙专家,有了不得的成就。

以上有关天才的分析,可以给天才的父母和认为儿女智能有问题的师长参考,也可以给一般同学激励。就算你不是所谓天才,如果你能执着用功、锲而不舍,既往深处打基础,又往新的方向思考,你就称得上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