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靠自己去成功
5836400000010

第10章 写给儿子:坚持就会有进步(1)

成功需要很多的努力,

也需要与众不同的努力。

你看这世界上,

每个人的成功道路都不同,

可以借鉴,但无法复制。

所以,你要取得自己的成功,

便需要找到你自己的特质,

建立你自己的成功机制。

建立独特风格

名歌星唱得不如合音天使?

名书法家的作品,可能被学校老师评为乙下?

大师的绘画可能被一般的美展退件?

“对门的马瑞诺,不过十七岁,但是他组成的合唱团,已经出了唱片,而且由全美国最著名的公司发行呢!”你在晚餐桌上艳羡又似乎不平地说,“其实马瑞诺的那一套,我比他强得多,他弹琴的技巧差远了!只是按按电子琴键而已。至于作曲,我也早就会……”

好!现在让我说个故事给你听,我某年夏天在台湾,有一天看歌唱综艺节目,主持人突发奇想,叫一位以声音高亢著称的名歌星,跟后面的合音者较量一下谁唱的声音高,结果起初几个音还难分高下,后来在不断提升起音的情况下,合音的女孩都毫无困难地通过了,名歌星却应付得愈来愈艰苦,结果声嘶力竭地败下阵来。

当时好几位一同看电视的朋友都说:“真逊!名歌星还不如合音天使,只怕改天要让贤了!”

问题是,那位名歌星还是继续走红,且唱出许多叫好叫座的歌;而那位合音者,还总是站在台侧,偶尔被带到几个镜头而已。

我相信,合音的那个女孩子,不仅长得不差,声音又唱得高,她读谱的能力和对乐理的了解,大概也都在名歌星之上,但是为什么出头的却是看来较弱的那一位呢?

答案是:因为那位名歌星,有她独特的风格。而独特的风格,往往并不是由许多十全十美的东西所集合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独特的风格,从某个角度来看,反而是一种缺陷。譬如伊秉绶和金农的字,如果拿到中学交书法作业,只怕要得乙下;马蒂斯和塞尚如果参加早期学院派的美展,恐怕也会被踢出来;连那李恕权,我都怀疑他若参加合唱团,会不会因为嗓子太哑,而挤不进去。

可是,这些人都成名了!

这又使我想起美国一位著名的模特,她是被一个毫不特殊的男人从乡下提携出来的,真可以说是飞上枝头,成为数百万年薪的凤凰。当有人问那个提携她的男人,如何“慧眼识英雄”时,他回答道:“虽然她并不极漂亮,但是当我带她走进拥挤喧闹的场合时,发现人们都看她,于是知道她有一种特殊吸引人的地方。”

这特殊的吸引力,就是每一位成功艺人的要件。所以当你比较自己与马瑞诺时,不能只拿单项的条件来比,而应该注意他整体的特质,进而建立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此外,我们真该为马瑞诺高兴,过去我总觉得这个孩子有顽劣的倾向,所以限制你与他交往。但是最近发现他变得很有礼貌,这是因为人们越获得别人尊重,越懂得尊重自己。所以我们应该祝福这位曾令我们头痛的邻居,且分享他的光荣。

风格无法替代的事

这故事的背后,其实有一个说出来仍觉得丢脸的内幕。

当时我其实是被朋友骗了。那天正好是愚人节,马瑞诺找到一卷卡带,发现他自己与封面上的团员长得非常像,三四个朋友便联合起来糊弄我说他发唱片了,而我也因此被他们骗得团团转!

不知道现在的马瑞诺在做什么,反倒是我自己走上了音乐这条路。

这篇故事让我想起周杰伦刚出道时,有制作人挑剔他咬字不清楚;王力宏刚发片时,也有唱片公司的老板跟他妈妈说,想在国语歌坛发展,唱腔不能带有这么浓的R&;B味儿,但结果他们建立起自己的风格,成功了!

现今的世界丰富多元,你有太多机会表现自己,但风格终究不能替代真功夫。毕加索创造了很现代的画风,可是看他早期作品,便知道他也是按部就班一步步走出来的。

成功的艺术家往往都是打了多年的硬底子,把传统技巧琢磨得炉火纯青后,才开创出个人风格。相反,很多人自以为拥有独特风格,但如果没有“底子”,往往会像没有结实地基的建筑,就算盖得高,也维持不了多久就会垮。

把握时间

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但是每个人使用的效果却不相同。如果你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战胜自己的惰性;无法战胜惰性,就很难把握时间。

我在杂志上看到过一则有关美国华裔体操名将马思明的报道,感到非常惊讶。我并非对她以十七岁的小小年纪,获得泛美运动会体操全能金牌感到吃惊,而是佩服她运用时间的能力。

马思明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出门,六点四十至七点做暖身运动。然后练习到九点半。十点开始上学校的正规课程,下课之后再去体育馆练习,从四点一直到七八点,才开车回家做功课,并在十一点钟就寝。

我暗自想——

当我的孩子还在被催着起床,或坐在床边发呆的时候,马思明已经做完暖身运动。

当我的孩子正在浴室挤青春痘和吹头发的时候,马思明已经在平衡木上跳跃。

当我的孩子在电视机前吃着零食,嘿嘿傻笑时,马思明正离开体育馆,驾车穿过黑暗的夜色。

当我的孩子坐在餐桌前细细品味他的夜宵,一刀一刀往小饼干上涂起司时,马思明已经做完功课,上床睡觉了!

我相信马思明的筋肉是比你疲惫的,但是她疲惫得健康;第二天的早上,又以一副清爽的身躯,投向新的战斗。

我也相信马思明的时间是不够用的,但是她安排得有条不紊,由于都在计划之中,所以反而从容。

我更相信马思明会希望像一般十七岁少女一样,细细装扮之后,赴一个又一个约会。但是追求更高境界的理想,使她不能也不敢有一刻松懈。

记住!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但是每个人使用的效果却不相同。如果你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战胜自己的惰性;无法战胜惰性,就很难把握时间。我尤其欣赏马思明的教练唐·彼得斯所说的两句话:“我认为她是美国最好的体操选手,她有能力把握每一天的时间!”

他没用任何词语形容马思明辛苦的练习,却强调她有能力把握每一天的时间。是因为每一个堪称“最佳体操选手”的人,必然都经过辛苦的锻炼。其中唯独“有能力把握每一天时间”的,才能站到巅峰。

或许我还不够忙吧!

在大学,我很佩服那些参加校队的同学。他们每天练习至少三个小时,回家已经累得半死,怎么有时间做功课?他们说:“久了,就知道怎么利用琐碎的时间,即使只有五分钟,也可以读两页课本,哪怕一页也好。”

快速切换思考模式,让每分钟都有效率,而不是等到有一大段完整的时间再动,我觉得这一点最难。我甚至在想,这或许是在逼不得已的状况下才能熬出的功力,就像马思明,大部分时间被占据,除了善用每一秒,没有其他的选择。

所以回头看我自己为什么办不到,我只能苦笑说:“或许我还不够忙吧!”

重新来过

名书法家曹秋圃先生,十八岁就教人写字,但是三十二岁才自觉不足,而真正下功夫练字。

林玉山教授二十二岁担任书画社指导老师,二十七岁获得“免审查”殊荣,之后亦自觉不足,再赴日本深造。

我常觉得你不是不够聪明,而是不够傻,今天朱丽叶音乐学院艾司纳(Leonard Eisner)教授对你演奏的评语,就印证了我的话。

艾司纳教授说,他发现你有非常好的音感和记忆力,什么曲调只要听一遍,就能模仿得很像;但是你不在乐理上用功,所以如果没有老师的指点,拿到一本深的乐谱,常不知如何下手。他又批评,你似乎不爱弹巴赫和莫扎特这些作曲家的古典乐曲,而偏爱抒情和浪漫的东西,却又常不老老实实地照谱弹,而加入太多自己的见解。对于伟大的钢琴家或许可以,但对你而言,那却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最后,他下的评语是:你弹得很好,但是不够用功!

这句话或许你一时不易了解,因为同样的评语,也曾发生在我身上,经过很长时间,我才真正知道它的含义。

记得我大二时修篆刻,王壮为教授看了我草草交差的功课时,一面为我修改,一面感慨地说:“你刻得不错,就是不够用功!”

当时我很纳闷,心想:既然说我刻得不错,又为什么批评我不够用功呢?

第二年,当我在美术系画廊展出作品时,王老师看到我所画的《桃花源》图,笑着说:“‘桃花林’画得感觉很好,问题是,那枝子属不属于桃树呢?”

我又心想:既然知道是桃花林,又说画得好,为什么还评论我的桃枝不对呢?

又过了几年,我在新公园开第一次个展,王老师莅临会场,在看我一幅有长题的作品时,频频点头地说:“字写得很好,但是练得不够!”

前后连续三次,他讲的几乎是同一类的话,我终于了解那话中的意思。也就是说我的聪明确实可以创作出看起来不差的东西,但是也由于过度倚仗聪明,缺乏平实的努力,使展现出来的作品,骨子里不够结实。就像是在那篆刻之中,刀落得潇洒,丰神也不差,但是因为技巧不够熟练,而“刀法”欠佳。在那《桃花源》作品之中,气氛构图都不错,却因为疏于观察,而把握不住桃树的特色和精神。至于书法,看起来不错的行草,实际上却因为临帖不足,以致笔画顺序不合章法。

这也使我想起大学毕业不久,有一次参加在台北武昌街精工画廊的一个当代名家画展。要知道,那已经是名家展,包括了张大千、黄君璧、林玉山等大师,而我居然能在被邀请之列,岂不沾沾自喜。但是就在这时候,也参展的张德文教授,在看了我的作品之后,赞赏地说:“画得真不错!”并指着画上的远山松树说,“还是你过去画的样子。”

张教授的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回家之后不断想“还是你过去画的样子”,是说那已经成为我的风格特色,抑或表示我没有新的突破。

我开始了解,由于自己在大学时的作品就已经被历史博物馆送去亚细亚现代美展,而毕业的第二年就“应邀”参加美展,靠着聪明得来的虚名,使我在自满中不知反省,结果连基础都有问题,居然还不自知。

同年,我在一篇介绍书法名师曹秋圃先生的文章上,看到“曹秋圃十八岁就教人写字,但是三十二岁才自觉不足,而真正下功夫练字”;又在与林玉山教授的谈话中,知道他二十二岁从日本游学三年归来,开始担任两个书画社的指导老师,并因连续获奖,在二十七岁获得台展“免审查”的殊荣之后,自觉不足,而结束家里的业务,再去日本京都深造。

不久之后,我也辞去了“中视”的工作,来美国游学。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台湾岛内的得意与四周的掌声,更使我难以自省。

而今天,我的孩子居然犯了跟我同样的毛病。其实这是我早觉察到的。譬如我听你弹琴,初学一首曲子,往往觉得感性不差,但是当你熟练之后,在那十指齐飞、使人炫目的技巧之外,内容却变得贫乏。

我每每在你的演奏会中,大家高呼“Bravo”时,看到你面有得意之色,也回想到自己的大学时代。所以常对你说,你是“山中无大木,小草也为尊”。实际上跟大师比,可能连一个小节都听得出差异。

也就因此,我曾提出俄裔钢琴大师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的演奏和你讨论。发现八十多岁高龄的他,直挺挺地坐着,十指似乎轻松地搭在琴键上,面部和身体的表情不多,指下却流动出如此紧密、清晰而含蕴无穷的琴音。说实在话,他所弹的曲子,许多都是你早就练过的,问题是,他在同样的琴键和音符中,却弹出了那么多微妙的东西。他快速的音阶如果表现得像是一颗颗圆熟完美的葡萄,你所表现的却可能有葡萄果酱之嫌。

年轻人!我相信艾司纳教授对你的感觉,就像是我看到一个已经学画十年,又来拜师的学生,面有得意之色地展开他巨幅的作品,在看来云烟叆叇、气势磅礴的画面中,却发现他连树枝都画不好的惋惜。

站定脚步,从头开始!你会发现在那华丽的音符和看来娴熟的技巧之后,还有太多欠缺的东西。当你退回起点,沿着以前的路再走一遍的时候,会发现那路边有许多珍宝,是你过去只顾一味向前冲而忽略的。于是同样的路,你再走到今天同样的位置,可能已经是极富有的人。

所以我说,你现在需要的不是聪明,而是那甘愿重新来过的傻劲儿!

基本功之必要

在学习过程中,磨炼基本功是很重要的。

就像学音乐,即使你已能驾驭技巧,是大师级的演奏家,还是得练习基本技巧。

打个比方:我有“绝对音准”,听到一个音符便能马上辨识出来,所以小时候我从来没专心学过乐理,凭耳朵就可以过关。但现在,当我跟人做音乐上的沟通时,会发现若无乐理知识,比较难说明白,也比较难发展。因此,我现在反而回头复习乐理,补足先前的不足。

只问收获

有一个老农,每日带孩子下田在农地工作,有一天突然把田地交给孩子说:“过去,我只逼你辛勤工作,要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是从今天起,我不逼你工作,却要只问收获,不问耕耘。”

你曾抱怨地对我说:“明明讲现在我长大了,可以自己支配时间,不再逼着我去弹琴和读书,可是却要不断地问我成绩,使我有压力。”

现在让我告诉你,那没错!当我不再叮嘱你去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并不表示我不再要求你,而是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判断力,决定事情的缓急轻重;当我不催你去睡觉时,不是不再顾虑你的健康,而是希望你由前一天迟睡,第二天疲困的经验中得到教训;当我不逼问你过几天可能考哪些科目时,是希望你由拖延积压,以致临时抱佛脚的困窘中得到教训。

所以对于你,我好比一个总是带着孩子下田的老农,有一天将田地交到孩子手中,要他自己看日子播种,看情况浇灌施肥。我试着不再即刻纠正你的错误,以免除你长久养成的依赖,却要告诉你:“过去,我只逼你辛勤工作,要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是从今天起,我不逼你工作,却要只问收获,不问耕耘。”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我们对于自己,固然可以讲“只问耕耘”,以求心安。但是别人对我们,却常常“只问收获”。即使是赌徒,都只问他下桌时,能带走多少筹码,又何必计较他上桌时有多么阔绰。

所以就短程而言,不论你用什么模式读书,或玩耍占去你多少时间,只要你诚诚实实地考试,成绩好,就是成功。中程而言,不论你高中几年的表现如何,只要你能进入好的大学,就是成功。长程而言,就算你根本没进过什么学校,只要有成就,对社会人群有贡献,就是成功。

现在我看的是短程。你尽可支配你的时间,做你要做的事,拖到一两点钟不睡,打几十分钟电话不放,只要你的成绩好,我就没话说。因为那是你的本事,你有条件玩,有资格拖!而非父母一步一步逼出来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无法保证你以后成功,因为今天我可以逼你的成绩好,明天可以逼你上好的大学,当有一天你进入社会,有谁能继续逼你?如果你不给自己压力,要求自己出人头地,到后来,还是可能失败。

所以,我承认,仍然在给你压力,只是由问耕耘,到问收获。而我相信,这种压力绝对是好的,只要我知道怎么将短程目标的要求转为中程,再逐渐交到你自己手中,使你能自我要求,必能帮助你在人生的旅程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