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王蒙老师您好,咱们是头回见面。您这精气神儿可真不像八十多岁的人,一看就是睡眠充足、心态好。
王蒙:郭主任您好!我知道您是咱们中国睡眠这个医学领域里的专家,您是朝阳医院的睡眠中心主任,是睡觉的引领者与校正者,我觉得咱们一起来聊聊睡眠这个话题会非常有意思。我呢,是一个少年失眠、后来喜睡善睡嘚瑟睡的人,有很多关于睡眠的个人经验,对睡眠所涉及的心理学啊、社会学啊、文学啊这些角度——现在时兴叫“维度”啦,也都有些自己的小见解,虽然不知道对不对,不过说出来也算个趣谈。您呢,就从科学的角度帮我分析一下。
郭兮恒:太好了王蒙老师,我作为呼吸睡眠科的临床医生,接触了很多有关睡眠问题的临床案例,我也可以结合生动的案例和您分享一下目前对人类睡眠前沿问题的科学探讨。虽然我说的都是大白话,听起来跟故事似的,但在科学的严谨性这一点上我是能打包票的。
王蒙:那我就先给您讲一个我的故事。许多年前有一次我一大早起来,就跟老伴嘀咕:“茉莉花茶太厉害了,喝多了,我这一晚上都没睡着,一分钟都没睡着。”谁知道我老伴说:“您一分钟都没睡着?您可别逗了,您还打呼噜呢!”
“我打呼噜了?不可能,就算我打呼噜了,也是没睡着。顶多就是哼哼两声。”
她问我:“您就不承认吧。那您回答我,我昨天晚上起了几次夜?我夜里都干什么去了?”
她一下子就把我唬住了,因为我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啊,我就老实交代:“夜里我什么都没听见啊。”
她说:“告诉您吧,我昨天起了两次,咱们家的窗户那儿总是传来奇怪的声音。”
呦,这可把我吓坏了,我就问她:“怎么回事啊?家里来小偷了?”
她说:“不是,是睡觉之前窗户没关严,我去关了窗户才回来接着睡的,回来以后您还呼噜着呢。”
这就让我特别费解,难不成真有贼,从窗户进来跑到我床前,把我的睡眠给偷走了吗?当然了,我相信我老伴说的都是真实的,她也不会为了安慰我而撒谎,因为我没有失眠症,我是自嘲自己烧包,过量饮茶导致伤神。所以我就觉得像我这种睡眠不稳定、而又认为自己失眠的情况肯定在很多人身上都有。这让我感到困惑。郭主任,您觉得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郭兮恒:哈哈,王蒙老师,您别着急,您这个问题啊,是因为人的心理分好多层次。比如在这个层次上,您因故因事,或者因身体不适,就会觉得一直不舒服,所以认为自己一夜没睡。可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层次,您已经看不见也听不见周围发生的一切了,而且您的脉搏可能比平常缓慢,其实您确实已经睡着了,但是您仍然没感觉到,认为您自己没睡着。
在临床当中我们经常跟病人纠结这个事,病人说:“郭大夫我没睡着,我一晚上都没睡着。”我就问他爱人,真的是这样吗?他爱人说:“他晚上睡着了,我看他睡着了,他还打呼噜了,他经常这样不承认自己睡着。”这个病人对睡觉的感受就存在他主观上的误判,在睡眠的问题上,主观的判断和实际的状况本身误差就比较大。
其实“睡觉”跟“睡觉的感觉”是两回事儿,有的人就容易对睡觉的感觉出现错误的判断。这个误判,我认为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呢?比如说现在我要等一个人来跟我一起讨论。可是这个人十分钟没来,半个小时没来,两个小时还没来。我等得比较着急,感觉等他的时间简直太漫长了,甚至每一分每一秒我都感到难熬。但是当你睡觉的时候,眼睛一闭一睁就到第二天早晨了。虽然好几个小时,但这过程就很快,你感觉不到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在临床当中恰恰是有些所谓失眠的病人,总认为自己睡得不够,总认为睡得不多,甚至是认为自己没有睡,其实很多都是错觉。他们的实际睡眠时间比他们的感受要长的多。
我们曾做过一个研究,就是晚上给失眠的病人做睡眠脑电图监测。第二天再与患者主观感受作对比,我就问其中一位患者:“昨晚你睡没睡着觉?”他说:“我昨天晚上根本没睡着啊。”我告诉他:“根据我们精密仪器的监测,你睡了三小时。”他不相信。我就把昨晚记录他睡觉的脑电波图形和分析结果拿给他看。他这才相信他确实睡过几个小时。
所以对于睡眠来说,睡着的时间和对睡着的感受是两个概念,刚刚王老师您讲的就是对睡眠的感受,这样的感受经常误导我们医生对患者睡眠时间以及状态的判断。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整晚都没睡着,也经常会因此感到焦虑。他就会想:我昨晚一夜都没睡,今天我怎么工作啊?怎么学习啊?把这种对睡眠的错误感受转变成一种焦虑的情绪。